慢性支气管炎一般都是由急性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而形成的。临床上凡咳嗽、咯痰或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可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其本质是支气管的损伤、破坏甚至重构,是一个需要长期保养和治疗的疾病。
影响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的原因一是感染,与感冒的关系极为密切,其中流感病毒、鼻病毒是引起流感和慢支反复发作的主要病毒。二是气象因素,秋末冬初(10~11月)或冬末春初(3~4月)气温变化大,尤其是气温骤降使呼吸道局部小血管痉挛、缺血,呼吸道上皮的纤毛变短、粘连、倒伏,故防御能力下降,而病毒、细菌容易停留繁殖。三是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四是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高2~8倍,每日吸烟25支以上的慢支患者的死亡率较不吸烟者高20倍。五是过敏,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与过敏的关系尤为密切。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咳嗽、咯痰,持续时间较长,每年3~4月及10~11月为好发季节。咳嗽、咯痰在晨起时较为明显,痰多色白,质地较清稀,易于咯出。如出现痰色变黄,质黏稠或呈脓痰则提示合并细菌感染。
慢性支气管炎多归属于中医学“咳嗽”“痰饮”的范畴。痰浊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而痰的产生由于肺、脾两脏关系密切,故中医有“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之说。因此,在慢性支气管炎缓解期主要治疗为补肺固表、健脾化痰。发作期则应以宣肺止咳化痰为主。化痰应根据痰的色、质、量、味来辨别寒痰、湿痰、热痰,而分别施以温化痰饮、燥湿化痰、清热化痰等不同治法。
日常调养
病前预防
防寒保暖:寒冷常为慢支发作的重要原因和诱因,慢支的发病及急性加重常见于冬天寒冷季节,尤其是在气候突然变化时。故从初秋开始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和颈部。另外要加强耐寒锻炼,改善心肺功能,从而预防慢支的发生。
增强免疫力:可采取以下方法:①疫苗:每年注射1次支气管疫苗。支气管疫苗最好在发作季节前1个月开始注射,一般注射2个月(每周1次,共8次)的疫苗后,作用可维持1年。②核酪注射液(麻疹病毒疫苗的培养液):每周肌肉内或皮下注射2次,每次2~4毫升。③卡介苗多糖核酸注射液:每周肌肉注射3次,每次1毫升,在发病季节前用药,可连用3个月。
戒烟:吸烟对支气管的损伤和破坏是非常肯定的,因此戒烟是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的关键之一。
病后养护
药物调治:根据发病的不同时间和症候,可采取中西医药物的不同治疗。
运动调摄: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形式,参加体育锻炼,如做操、散步、打太极拳、练剑、游泳等。运动可以使呼吸加深、加快、血液循环加快,丰富的氧气随血压循环到全身各个器官,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身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从而提高抗病能力,增强体质。
情志调养
慢性支气管炎病程迁延易发,患者对长期病痛往往存在焦虑和恐惧心理,所以需要家属的关心和照顾。家属要注意体谅患者,鼓励患者增强抗病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
穴位按摩
按摩肺俞穴
肺俞穴位于脊柱区,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每天按摩肺俞穴2次,每次80~100下。按摩肺俞穴有缓解咳嗽、气喘、鼻塞、咯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肺结核等病症。
按摩列缺穴
列缺穴位于前臂,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5寸,拇长展肌腱沟的凹陷中。每天按摩列缺穴80~100下,每日2次。按摩列缺穴有缓解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感冒、咽喉炎等病症。
按摩太渊穴
太渊穴位于腕前区,桡骨茎突于舟状骨之间,拇长展肌腱尺侧凹陷中。每天按摩太渊穴2次,每次80~100下。按摩太渊穴有缓解咳嗽、气喘、咳血等功效,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咽喉肿痛等病症。(张伟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