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脏腑辨证 肺脾为核心辨证哮病

发布时间:2017-12-1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以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观辨证哮病理论探讨

支气管哮喘随着污染加剧、家庭装潢、宠物饲养等过敏原的增加发病率激增。慢性持续期的诊疗效果,决定着疾病的预后转归[1]。探寻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病机本质,并提出相应策略,彰显中医学标本兼治的特色诊疗优势。基于整体观念与脏腑辨证的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治病求本,现简述如下。

1整体观念

1.1人体与环境统一[2]人体与自然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忧恐。”四时五行等自然环境对人体有着很大影响[3],人体不断适应着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4]。《灵枢·五癃津液别》曰:“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汗。”《素问·脉要精微论》曰:“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四变之动,脉与之上下。”随着四季变换,人体会产生相应不同的脉象特点。应该顺时养脏,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与之相应的饮食起居等养生方法。若不能适应外界环境变化,则百病由生。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1.2人体自身统一[2]

1.2.1脏腑相合:人体自身的五脏六腑、器官组织是统一的整体。生理方面,互相沟通关联,功能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病理方面,五脏六腑之间相互影响,一损俱损。五脏在志、在液、在体、在窍各有所属,脏腑相对应,各有所合,脏腑安和是人体健康的基础和关键。

1.2.2形神一体:《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了“形神合一”“形与神俱”的理论,阐明形神之间的密切联系。形神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形为神之宅,神为形之主,亦是形体状态的反应[5]。形神统一是健康的重要基石。

1.2.3阴平阳秘:《素问·生气通天论》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均指出了阴阳状态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和关联。阴阳失衡,导致脏腑功能失调,则疾病发生。疾病治疗,即为平衡阴阳,调理脏腑功能的过程。

2脏腑辨证

脏腑辨证是从脏腑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的角度,对中医四诊信息等病情相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是对疾病发病部位及性质的判定方法[6]。《内经》整理总结了各脏腑证候的特点,《备急千金要方》《中藏经》使脏腑辨证理论得以发展,宋代后期,李杲、张元素及温补学派等或从脾胃入手,或从肾脏入手,提出了脏腑辨证的不同角度及思路[7]。脏腑辨证主要基于脏腑观,分为辨别病位与判断病性2个方面。疾病病位的判定,多为基于脏腑生理功能及典型病理改变判断,也有根据症状出现部位或者经络循行部位来判断发病脏腑的部位,如胁肋部疼痛多病位在肝,腰膝酸软多为肾脏虚损。疾病病性的判定,是基于脏腑功能虚损的典型表现来诊断,需先分虚实,再进行寒热、气血、阴阳的分析,得出诸如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的诊断,同时还需考虑痰饮、瘀血、气滞等病理性临床表现。脏腑辨证基于病理本质诊断疾病,是求本之策[8]。基于脏腑生理功能和典型病理改变,判断病性病位,虚则补之,实则泻之,顺应并恢复脏腑特性及需求,抓住病机的本质,即为治本之法。

3脏腑整体观

脏腑是统一的整体,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生理方面,五脏六腑相生相长,唇齿相依;病理方面,脏腑功能失调,唇亡齿寒。

五脏间存在整体联系。五脏配五行,各有属性,在五行生克制化的整体调控下,保持着整体的相对稳定。脏与腑各有属络,各有所合,肺合大肠,心合小肠,肾合膀胱,肝胆相合,脾胃相合,独三焦无相合之脏。脏腑相互协调,各司其职,才能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各腑间亦存在整体联系,如水谷的运化腐熟,是在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等的协调作用下共同完成的。脏腑在经络的内通外达之下,联系成统一整体。气、血、津液是构成脏腑的共同物质基础,气、血、津液的产生、运行、贮藏与脏腑关系密切,且在生成、运行、贮藏过程中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共同物质基础的联系沟通脏腑之间的关联。脏腑相互关联,一脏或一腑有病,常相互传变,移皆有次。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另有肺系疾病,咳喘日久,则见口唇紫绀、心悸、脉结代等心系疾病表现,亦是病变由肺传心,由气及血的病情逐渐加重的进展过程。《灵枢·百病始生》曰:“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故正气虚弱为本,外邪侵袭为标。五脏六腑和谐统一,脏腑各司其职,则功能协调,人体健康;脏腑功能失调,则百病由生。

4肺脾为核心的脏腑整体辨证

肺系疾病病位在肺,兼及诸脏,以脾尤甚。恰如《内经·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气根于肾,关于脾,出于肺。陈士铎《石室秘录》云:“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肺外合皮毛,与卫阳密切关联,具有卫外防御的作用。卫阳可以固护体表,防御外邪,温养脏腑组织,调节腠理开合。卫气的产生和输布,有赖于肺气之宣发。卫阳盛则御邪于外,而肺安于内;卫阳衰则外邪长驱直入,首先犯肺。久而肺虚,正不胜邪,卫外失司,御邪无力,肺病作矣。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李东垣《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肺病的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反为痰饮,故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久而肺脾两虚,肺病迁延难愈。肺、脾的脏腑功能调和,则阴平阳秘,精神乃至;肺、脾的脏腑功能虚损,则阴阳失衡,肺病由生[9]。

5肺脾为核心辨证哮病

西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为接触过敏原所致,不遇不发,一触即发。中医学认为,哮病以外邪侵袭为标。六淫外袭,多见风寒湿邪,郁久化热,病程迁延,缠绵反复,寒热错杂,本虚标实。脏腑功能失调,脾虚则津液聚而为饮,久而化热,湿热丛生,郁于肺则痰鸣、气喘。外邪侵袭,纠结反复,正气愈虚,更易加重脏腑功能虚损,故哮病日久多呈标本虚实寒热错杂之象。“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脏腑功能失调为哮病的发病根源,外邪侵袭为发病的条件。

哮病主病在肺,涉及诸脏。把握病机本质,顺应并恢复脏腑功能是辨证的根本要求。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不耐寒热刺激、不容浊物壅滞。肺为脏腑之华盖,外邪侵扰,肺先受之。肺开窍于鼻,肺虚则鼻窍为之不利,故鼻塞、流涕、喷嚏;肺主宣发肃降,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则咳嗽;肺主气,司呼吸,肺虚不能主气则气喘、胸闷;肺主通调水道,虚则水液通调失司,聚而为痰为饮。痰阻气道,气道挛急,肺失肃降,痰气搏击故喉中哮鸣有声。

脾主运化,若运化失司,津液不归正化则聚而为痰。脾亦为卫气化生之源,不断化生水谷精微而滋养培补卫气。水谷之气盛,脾行健运,则卫气盛。卫气盛则御邪有力,正能胜邪则哮病不发;卫气虚则易感外邪,引动伏痰则哮病作矣。脾为生痰之源,亦为卫气化生之源,故哮病之本在脾。肺脾病理相互影响。肺脏先病,耗气伤津,累及脾胃,子盗母气;脾脏先病,生化乏源,母病及子。肺不伤不咳,脾不伤不久咳,肺脾同病,迁及诸脏,导致气血化源日衰,支气管哮喘或迁延或加重[10]。李梃《医学入门》云:“肺为五脏华盖,内通膀胱,外主皮毛,而为气之主。气逆而不下则咳喘,风寒乘之,气冷则滞,热邪乘之,气燥则郁,水饮乘之,与气相搏,寒热水气皆能生痰,又咳喘之所从始也。”脾虚则运化乏源,痰饮由生。哮病日久,缠绵难愈,肺脾愈虚而脏腑功能失调愈甚。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失调,引发气机紊乱、津液不归正化,聚而为痰,郁久化热,如此痰饮、郁热相兼为患,标本虚实繁复错杂,故哮病常呈寒热错杂、本虚标实之象。

6小结

肺脾相生,母子相依,是气血生成运化、津液转输代谢的重要基础;肺脾功能正常则诸脏各司其职、各守其位,故肺脾为核心的脏腑功能和谐是阴平阳秘、哮病不发的关键。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孙慧媛孙瑞华李友林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