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从龙汤治咳嗽 自汗

发布时间:2017-11-2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从龙汤为近代名医张锡纯之名方[1],始为“治外感痰喘,服小青龙汤,病未全愈,或愈而复发者,继服此汤。”而设。此方用龙骨、牡蛎敛肝气之逆,半夏、苏子降肝阳之升,白芍养肝阴之亏,牛蒡子舒肝经之滞,或加石膏清肝郁之火。实为治疗肝气升而不降,肝火浮而不潜之佳方。笔者临床应用从龙汤,扩大治疗范围,治疗多种临床杂症,均获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咳  嗽

患者张某,女,52岁;2009年4月初诊,门诊病例。主诉反复咳嗽1月余。1月前因受风寒而发热、咳嗽;曾用多种抗生素及治感冒中成药,发热虽退,而咳嗽不止;时轻时重,已迁延1月余。目前咳嗽日轻夜重,干咳少痰,伴咽干咽痒,因夜间咳嗽较重,严重影响睡眠,每夜睡眠不足2h。纳食差,大、小便正常;舌质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阴亏阳亢,木火刑金。治疗用从龙汤加减: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5g,半夏12g,苏子10g,牛蒡子6g,生石膏10g,橘红10g,五味子15g,茯苓10g,甘草10g。5剂,水煎服,1剂/d。5剂后患者诉咳嗽明显缓解,咽喉干痒症状减轻,夜间能睡眠数小时。效不更方,继予前方5剂巩固治疗。半月后随访患者,诉服完后5剂药后,咳嗽即未发作。

按:该患者年过五旬,阴气已亏;偶患风寒,过服中成药发表之剂;此时风寒之邪已去,疏风升散之剂,损阴助阳,助肝气生发,过服久服,则阴愈损而阳愈亢。久之肝阳上亢无所制,则侮其所不胜,而成木火刑金之证。肝阴不足,肝阳上亢,冲逆犯肺,故时时咳嗽;肝阴不足,虚火上炎,则咽喉干痒。《医学入门·咳嗽》云:“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从龙汤重用龙骨、牡蛎敛肝气之逆,半夏、苏子降肝气之升,白芍、五味子养肝阴,生石膏清肝火,少用牛蒡子舒肝气之郁;加用二陈汤化痰和胃。咳嗽之病,不治肺而治肝,肝阳降,肝火清,肝气舒,则不能冲逆克肺;而咳嗽久病,亦不复作矣。


 

自  汗

患者王某,男,41岁,2009年10月初诊,门诊病例。主诉自汗半年。半年前曾患感冒,治愈后即出现自汗,迄今未愈。目前症状:每进食后及活动时即大汗淋漓,头部及上半身汗出为主,伴口干喜饮,睡眠不佳,有时烦躁。不咳嗽,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辨证为肝热阴虚,肝阳不潜。治则为滋水涵木,熄风潜阳。方用从龙汤加减: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0g,半夏10g,苏子10g,生石膏30g,陈皮10g,白蔻仁10g,神曲10g。5剂,水煎服,1剂/d。5服后患者诉汗出明显减少,夜间睡眠亦好转。后又服药15剂,1月后随访,患者诉汗出已止,心情较好,一切正常。

按:本例患者为中年男性,始感风温之疾,过服疏风散表之剂。风已去而热不走,阴已伤而湿仍留。肝阴受伤,湿热中阻。故饮食或活动时,热欲外达,肝阳上升,故动则汗出,大汗不止。心中热则易烦躁,阴已亏则便偏干。《景岳全书·汗证》云:“但察其有火无火,则或阴或阳,自可知也;盖火胜而汗出者,以火烁阴,阴虚可知也。”治疗用从龙汤加减:龙骨、牡蛎敛降肝阳,半夏、苏子平降肝气,石膏清肝火,白芍养肝阴,陈皮、白蔻仁、神曲、半夏清中焦之湿,湿热去,肝火平,则汗证亦随之而愈。

呃  逆

患者李某,男,66岁,2010年3月初诊,门诊病例。主诉呃逆3d。3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呃逆频作,嗳声响亮,嗳气有臭味,有时自觉有气从少腹或胁肋部上冲咽喉。偶感胸闷憋气,胃纳减少,稍多吃即感不舒。形体消瘦,性情易急躁;大便正常,小便略黄。舌红苔微腻,脉细弦。辨证为肝胃气逆。治以疏肝和胃降逆。方用从龙汤加减:生龙骨15g,生牡蛎15g,白芍15g,半夏15g,苏子10g,黄连5g,陈皮10g,代赭石30g,旋覆花10g,茯苓10g,甘草6g,麦芽10g。5剂,水煎服,1剂/d。5d后患者来告,呃逆已基本不作,气上冲现象亦消失,纳食转正常。予健脾养阴疏肝之剂3剂巩固善后。

按:本例患者,素性急躁,心情欠畅。因事不遂,引起肝气上逆,胃气失降而呃。因肝脉循少腹布胁肋,厥气上逆,所以自觉有气从少腹或胁肋上冲。胸中之气,有升无降,称为逆乱,故胸闷憋气,纳食减少。食物不化,湿热中阻,故口有异味。《类证治裁·呃逆》云:“呃逆证,气逆于下,直冲于上,作呃忒声。由肺胃气不主降,肝肾气不主吸故也。”方用龙骨、牡蛎、代赭石、旋覆花、半夏、苏子降肝气之逆,黄连清肝经之热,陈皮理肝气之郁,白芍养肝经之阴,麦芽、茯苓、甘草,健脾消积,缓肝气之横。肝气平,胃气降,故呃逆重症可一药而愈。

不  寐

患者赵某,女,48岁,2010年3月初诊,门诊病例。主诉不寐2个月。近2个月来心烦失眠,伴耳鸣头痛,口干喜饮,不思饮食,月经逾期而不至。大便干,小便黄。曾服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治疗,效果不佳;目前靠服舒乐安定片,每晚能睡眠2-3h。查舌质红苔白,脉细数。辨证为肝郁化火之证,治以清肝泻火,佐以安神。方用从龙汤加减:生龙骨30g,生牡蛎30g,白芍15g,半夏10g,苏子10g,生石膏30g,合欢皮10g,夜交藤30g,茯神10g,珍珠母10g,栀子6g。上方5剂,水煎服,1剂/d。5服后患者诉失眠有好转,停服舒乐安定片,每夜能睡4h,头痛亦减轻。效不更方,继用前方巩固治疗20剂。后随访时患者诉现在睡眠已正常。

按:本例患者,年届七七,天癸将绝,肝肾已亏,阴液渐枯;诸事不遂,心情烦躁,肝郁化火,心火上炎。无阴潜则肝火无所制,心火旺则夜不能寐。其头痛、耳鸣,口干、喜饮,便干、溲黄;皆心肝火旺,阴亏阳亢之证。《杂病源流犀烛·不寐》云:“不寐,心血虚而有热病也……有由真阴亏损,孤阳漂浮者,水亏火旺火主乎动,气不得宁,故亦不寐。”从龙汤用龙骨、牡蛎收敛肝气,半夏、苏子降气平肝,茯神、珍珠母、合欢皮清心安眠。肝经火旺,用栀子、石膏清心经之火,泻子即泻其母;肝经阴亏,用夜交藤、白芍补肾经水亏,补母即补其子。心火降而肝火平,肾阴足则肝气舒;阴平阳秘,故能安然入睡矣。

参考文献

[1]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上册)[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211

作者:李继端

改编自:张锡纯从龙汤临床应用体会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