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反流性食管炎也称为糜烂性食管炎,主要指十二指肠及胃内容物反流到食管,既可导致胸骨后疼痛、胃灼热及反酸等症状,还可导致食管黏膜出现纤维化、糜烂及溃疡等病变,是胃食管反流病之一。临床中往往采用单一促动力剂或者抑酸剂治疗,但难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1]。本观察探讨逍遥散加减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兴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1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研究组(41例)。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1~73岁,平均(42.2±1.6)岁;病程1~14年,平均(5.6±1.5)年。研究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0~74岁,平均(42.5±1.4)岁;病程1~13年,平均(5.3±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与治疗方案(试行)》[2]。中医诊断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伴有不同程度的烧灼感、反酸、胸骨后灼痛等症状;经胃镜检查确诊;对本次研究知情并主动参与。
1.3排除标准
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食管病变者;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伴有严重精神类疾病者等。
2治疗方法
2.1对照组
采用西沙比利(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4)治疗,每次20mg,每日2次,于早晚餐前服用。4周为1个疗程,坚持治疗2个疗程。
2.2研究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逍遥散加减。逍遥散药方组成:炙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口苦咽干、反酸、胃灼热及情志抑郁等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全部消失,且停药半年内无复发;有效:口苦咽干、反酸、胃灼热及情志抑郁等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有所改善,且停药半年内偶有复发;无效:口苦咽干、反酸、胃灼热及情志抑郁等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加重或者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3.2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例或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2.50%,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80%,研究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导出到EXCEL
组别
研究组
对照组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4讨论
中医指出,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机主要是胃气上逆,胃失和降,本病的病位虽在食管,但是多责之于胃。《医贯》指出“咽系柔空,下接胃本,乃为饮食之路”,食道的功能主要是通过蠕动将食团送到胃内,与胃腑有非常紧密的联系。盖胃属于阳腑,传化物不藏,以降为顺,有腐熟水谷及受纳水谷等作用。肺、脾及肝脏功能失调都会导致胃气上逆,胃失和降,但是最为关键的是肝。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如果气机郁滞,则易化火生热,导致肝气郁结横逆,升多降少,胃气因此发生逆而不降的情况,胆腑因此失去中正清净,而胆汁随着胃气上逆,发生胸痛、反酸及胃灼热等症状[4]。现代医学认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发病机制主要是由各种因素导致的食管下端括约肌发生功能失调而促使不适当的弛缓而引发的[5]。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多存在精神异常的情况,说明精神因素是疾病发生的关键[6]。逍遥散是由
综上所述,逍遥散加减应用于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关注。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如样本数较少、未涉及年龄<30岁的病患群体、未统计患者远期治疗效果与复发情况等,后续应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孙晓红,柯美云,王智凤,等.胃食管反流病维持治疗方式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4,24(8):37-39.
[2]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反流性食管病/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方案(试行)[J].山东中医杂志,2000,19(2):60-60.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4]张琳.李乾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总结及
[5]王瀛峰,张继全,吴飞,等.胃食管反流病的中西医发病机制及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3,21(34):3821-3827.
[6]高乐,魏明,邵明义,等.精神心理因素在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中的影响[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5):62-63.
[7]嵇波,陈家旭,鲁兆麟,等.逍遥散对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26(6):68-71.
[8]马春.逍遥散加减治疗老年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6):269-270.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贾卫兵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