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世芸论咳
发布时间:2017-02-2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严世芸教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导师,临床上擅长杂病诊治,疑难沉疴,多效如桴鼓。严教授重视《黄帝内经》理论,力主“和”的思维作为中医学理,建立“圆机活法”的临床思维方法,擅长大方合用杂而有序。现笔者整理“咳嗽”案例,以飨读者。
咳嗽辨治
自古有名医不治咳之说,咳嗽是肺系疾病的常见症状,看似毛病不大,有时却很棘手,名医不愿意治咳,担心一旦失手,会影响自己的声誉,故而有此一说。同时,咳嗽也是肺系常见病,临床上以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最多见,此病病程久,以慢性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日久可发展成慢性阻塞性肺病,出现肺气肿、肺大泡、肺纤维化,进而可发展至肺心病。1.基本病机严教授认为咳嗽的基本病机为正虚邪实,肺失宣肃。肺失宣发多见于咳嗽早期,此期常兼有表证,肺气郁闭;而肺失肃降多见于咳嗽后期,此期常兼见肺气阴不足,肺气上逆。二者要区分开,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可见者。邪实以痰浊为主,包括寒痰(寒包火)、热痰(痰热、风热、痰火)、风痰、燥痰(风燥、燥热)等方面。寒痰以痰白量多稀薄易咯为特点;热痰则主要表现为痰黄量少质黏难咯;风痰多伴咽痒,燥痰以肺燥症为主伴米粒样少量硬痰;寒热结合寒包火,痰色黄白等,用药均有差异。正虚包括肺本脏气虚、阴虚、气阴两虚等,还包括五脏犯肺,以虚为本,如脾虚生痰,肾不纳气,肺失肃降痰饮致咳,肝失濡养肝阴不足而肝火犯肺等。正虚、邪实又多相互兼见,调五脏要扶正,不可一味的治疗邪实。因此,病机复杂多样,简单的辨证分型显然是不能够表述全面,如燥痰伴肝火,临床经常可以碰到这样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辨证,把握临床变化,不被临证分型所拘囿,圆机活法,病机清楚了,治疗方法也就出来了,用药可以灵活自由。
2.辨证要点
2.1辨咳嗽的病程辨咳嗽的时间、节律、性质、声音及引发咳嗽出现或加重的因素等。中医临床问诊很重要,要不厌其烦的问清楚,一边在问,一边也就在辨。病势缓,病程长者,多为兼有肺气虚、肺阴虚;病势急,病程短者,多为风热、风寒咳嗽。咳嗽频,白天明显,咳则急剧,或咽痒则咳,或咳嗽嘶哑者,为风热或风寒咳嗽。咳嗽声音粗浊,痰声明显者,或早晨咳嗽阵发,咳声重浊而有明显痰声,痰出则咳减者,多属痰湿、痰热或痰热伤津。午后或傍晚咳嗽明显者,或夜间有咳嗽,咳声较轻者,多为肺燥阴虚。咳而少痰或无痰,咽痒呛咳者,多为风燥或为阴虚夹风之症。咳嗽夜间明显,病久不已,伴有气短者,病延及肾,或虚寒或阴亏;饮食辛辣、肥甘、生冷而咳嗽加重者,或脾虚之证并见者多属痰湿;情志郁怒,气上冲而咳者,多为气火之证;不耐劳累,受凉而加重,或于冬季多作者,常属痰湿、虚寒咳嗽。一般咳而声低气短者兼虚,咳声洪亮者多实。病程短者多为肺气不宣,病程长者多为肺失肃降。
2.2辨痰之色、质、量、味辨痰为咳嗽辨证之核心。痰白者,多为寒;痰白而黏,难咯者,已有里热,多为阴虚、燥热;痰白清稀量多呈泡沫样,多属风寒、虚寒、痰饮。痰色黄而稠者,属热,痰黄咯爽者热轻,咯艰者热重。痰如脓状色青者为热毒;痰脓血相兼者,为痰热瘀结成痈。咯吐血痰者,多为肺热伤络,或阴虚伤络。痰有腥臭味者多为痰热,味甜者为痰湿,味咸者属肾亏。
2.3辨全身症状及脉、舌根据全身症状辨心、肝、脾、肾五脏病位之所在,如心力衰竭患者伴咳嗽者甚多;辨舌苔、舌质、脉象,如咳嗽痰多而舌光红者,用药要当心,温燥药物要慎用。要全面把握症状以查邪正之盛衰、病性之虚实。
3.要全面掌握传统治疗方法严教授指出中医传统的治疗咳嗽的方剂有:三拗汤、麻杏石甘汤、小青龙汤、桂枝加厚朴杏仁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九仙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沙参清肺汤、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陈汤、泻白散、清气化痰丸、礞石滚痰丸、瓜蒌贝母散、三子养亲汤、止嗽散等。上述方剂,归纳起来有以下诸法:宣肃、清热、化痰、养阴、润肺、润燥、祛风、逐痰、敛咳等。严教授认为,对青年医师来说,可以从方入手学习,诸法能贯通使用,咳嗽的治疗也就基本掌握了,这是临床学习非常有效的一条路径。
4.临床治疗思路
4.1有痰者,以祛痰为先
4.1.1寒痰:痰清白易咳。基本方:三拗汤加紫菀、款冬花、二陈汤、象贝。可加枇杷叶、百部等以肃降肺气、化痰止咳;咳久,兼有脾虚之证者,可合用四君子汤。
4.1.2热痰:痰白黏,咯不爽;痰黄或难咯。基本方:麻杏石甘汤、紫菀、款冬花、黄芩、百部、桑白皮、枇杷叶、开金锁、鱼腥草。痰不爽者,加瓜蒌皮、海蛤粉、天花粉;痰青绿或痰黄,或难咯者,加紫花地丁、蒲公英、紫草、京玄参、连翘;痰黄脓,或有腥臭味者,加黄连解毒汤、生地黄、牡丹皮、赤芍、升麻、皂角刺;痰热咳嗽,痰量多者,或大便不爽者,可加用生大黄。
4.1.3痰饮咳嗽:痰量多、稀、泡沫状。基本方:小青龙汤。痰饮咳嗽而咯不爽者,寒包火之症,咯痰不爽表明痰以化热,可用小青龙加石膏。需加用止咳药者,宜选紫菀、款冬花、杏仁、枇杷叶等。性寒止咳药慎用。痰饮日久,阴邪伤正,可合用金匮肾气丸、苓桂术甘汤等温阳化饮。据严教授体会,配合真武汤增强气化功能,对痰饮咳嗽日久者效果更好,也可加用温肾之品。
4.2无痰者,以养肺润燥为法干咳,或咳而痰少如米粒状。基本方:清燥救肺汤(生晒参或南沙参、炙甘草、枇杷叶、石膏、阿胶、杏仁、麦冬、麻仁、桑叶),阿胶可选择而用。干咳,当以养阴、生津、润燥,止咳之法。综观润肺止咳之剂,皆以润肺之品为主。配合少量止咳药。润肺养阴之品,常用的是:天冬、麦冬(常配合生地黄、熟地黄,金水相生)、沙参、阿胶、梨皮、百合、玄参、瓜蒌皮、玉竹、天花粉、扁豆等。咽痒呛咳者,加酸甘化阴去风之品,如乌梅、甘草、防风、蝉蜕、僵蚕、白鲜皮、地肤子,或可试用乌梢蛇、全蝎、蜈蚣之类,虫类药可入络搜风,以祛风止咳,临床上有气道高反应者效尤佳;咳久不止者,可加用敛肺止咳之品,如诃子、罂粟壳等,见好即退。止咳药可选前胡、黄芩、百部、百合、桔梗等;需佐用化痰药者,忌香燥,用橘络、川贝、茯苓之类。凡干咳者,经用药后转为痰咳,即将收功痊愈。4.3治咳应兼五脏《医学三字经·咳嗽》载:“《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然肺为气之主,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乎肺也”[1]。治咳从肺入手是基本思路,肺本脏之气血阴阳不调均可导致肺失宣肃。
4.3.1心病及肺:心气、心阳不足,心血瘀阻,血瘀津停为饮,肺气郁而上逆而致咳。可伴见胸痹心痛、气急喘咳,宜温阳化饮、活血化瘀、止咳平喘,可选用瓜蒌薤白半夏汤,补阳还五汤加味等为基础,合用紫菀、前胡、百部、枇杷叶等化痰止咳之品。4.3.2肝火犯肺:气上冲逆而咳,痰阻于喉,难咯、痰少、胸胁胀痛,或与情绪波动有关。宜顺气、清肺、化痰,逍遥散,加减泻白散(桑白皮、地骨皮、青皮、陈皮、五味子、人参、茯苓、甘草),黛蛤散,或可加旋覆花、枳壳;痰咯不爽,加海浮石;咽燥口干,咳久不愈,可加养阴润燥敛肺之品。
4.3.3脾虚痰咳:体倦食少,胸脘痞闷,呕恶,便时溏,进甘甜油腻之品则咳加重,咳嗽延绵不愈,痰多,声重浊,痰出咳平,晨咳或食后咳痰增加:当治痰咳中加入四君子汤、苍术、川厚朴、三子养亲汤、细辛、干姜等。
4.3.4肾虚咳嗽者:一为咳而带有气短,肾不纳气者,当用补肾纳气之品,脐带、紫河车、补骨脂之属;二为饮邪致咳,饮邪日久肾阳受损者,当温肾化饮止咳,前已述。
4.4治咳嗽不忘补养《景岳全书·咳嗽》曰:“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挟实,亦当兼清以润之”[2]。《医约·咳嗽》曰:“咳嗽毋论内外寒热,凡形气病气俱实者,宜散宜清,宜降痰,宜顺气。若形气病气俱虚者,宜补宜调,或补中稍佐发散清火”[3]。用之恰当,并无补养恋邪之虞。因此,严教授提醒大家治疗咳嗽不可思维僵化,以病机为核心,当补则补。另外,阴虚痰饮咳嗽,较棘手。舌光红无苔,脉细数,而痰饮稀多,用药颇多矛盾。治疗当以痰饮咳嗽为主,而养阴药的选用不宜过于滋腻,寒凉之品护阴图缓之,以不使治痰饮之品更伤其阴为目的。4.5治咳慎用敛涩之品《医门法律·咳嗽门》曰:“凡邪甚咳频,断不可用劫涩药。咳久势衰,其势不锐,方可涩之”[4]。《医学入门·咳嗽》曰:“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苟不治本而浪用兜铃、粟壳、反殆缠绵”[5]。收敛止咳之品治疗咳嗽时不可早用,使用后见好即退,不可久用。
临证案例
患者某,女,66岁,2016年3月7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咳痰3年,痰多色白泡沫状质黏,胸闷心悸,头晕,烘热汗出,纳呆,便软,夜寐艰。舌淡红,有齿痕,苔薄黄,脉弦滑。2014年5月26日诊断为:纤维素性纵膈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2015年7月1日胸部CT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表现,两肺多发粟粒影,部分为硬结灶。西医诊断: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诊断:咳嗽病,辨证为痰饮阻肺,阴阳失调。治法:温阳化饮,宣肺止咳,补肾泻火,养血安神。处方:炙麻黄12g,桂枝12,干姜10,白芍15g,白术15g,甘草9g,细辛10g,半夏15,石膏30g,泽漆30g,紫菀15g,款冬花15g,葶苈子20g,附子12g,猪苓15g,茯苓15g,淫羊藿20g,鹿角片9g,补骨脂12g,枳壳15g,仙茅15g,巴戟天12g,当归15g,知母12g,黄柏12g,生牡蛎40g,夏枯草12g,酸枣仁15g,川芎15g。7剂,将所有药材浸泡后按常规方法煎煮3次,每次倒出150mL左右药汁,将3次药汁合并,再一分为二,早晚各服用1次,两次间隔时间10-11h。服药后,诸症改善,原发加减,续服月余,咳嗽基本未做。
按语:患者咳嗽咳痰量多,属痰饮停肺,咳痰不爽已有化热之象,故用小青龙汤加石膏,温肺化饮兼清里热,合泽漆、葶苈子泻痰平喘,紫苑、款冬花化痰止咳,并且久咳体弱,痰饮内停,用真武汤加鹿角、补骨脂温肾之品,温阳化饮,助肺气宣利;该患者烘热汗出虚火上炎,故用二仙汤补肾泻火,寐艰血虚选酸枣仁汤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生牡蛎、夏枯草合用取化痰软坚散结之功对症治疗肺部多发结节。全方多方合用,围绕病机,主次轻重,条理分明。
参考文献
[1]清·陈修园.医学三字经.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2]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30
[3]清·程芝田.医约.衢州:六一草堂医学丛书铅印本,1927:8
[4]清·俞昌.医门法律.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30
[5]明·李梴.医学入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5:36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