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砂医学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顾植山教授认为,中医治病应分天、人、病三个层次。《黄帝内经》论病因有天、人、邪“三虚”之说,诊断上就相应有辨病证(包括辨致病之邪)、辨人(体质)和辨天(五运六气)的不同角度,治疗上有司天、司人、司病证的不同层次。所谓的“司天方”是司天人关系之方,从调整天人关系的角度出发,调理气机,从而达到天人相应的境界,调动人体自身的力量消除疾病。
2016年丙申年,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寒甚火郁,相火被岁水所克,形成郁火病机,易使肺金受邪,产生咳嗽。顾植山教授临床不拘泥于申年少阳司天的升明汤,而是活用戊年火运太过的麦冬汤,临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有数月乃至数年久咳的患者,亦投剂辄愈。兹举跟师顾植山教授所见病例二则,略作说明。
病案一
许某,女,35岁,2016年5月26日初诊。咳嗽、吐黄痰2年余,久治不愈。平素下午或午睡平躺时易咳嗽,饮食冷时咳嗽亦会加重,晨起刷牙时干呕,怕冷风,易感冒,四肢发凉,胸闷气短,心悸心慌,多汗,纳寐可,二便畅,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细略涩。予司天麦冬汤原方。
处方:剖麦冬20克,桑白皮12克,钟乳石12克(先煎),潞党参10克,炙甘草10克,炙紫菀12克,香白芷6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0克,7剂。
二诊(2016年6月2日):诉上方后咳嗽、黄痰减轻大半,觉咽部不适,予加味四七汤合麦冬汤调治。
病案二
卢某,女,52岁,2016年5月26日初诊。主诉:咽痒、干咳近8个月,吃干果、遇冷空气和右侧卧位时咳嗽较严重,颈痛,颈部怕冷,寐差,纳可,二便畅,舌淡暗,苔薄黄有裂纹,脉沉小弦。予司天麦冬汤原方。
处方:剖麦冬30克,桑白皮15克,钟乳石15克(先煎),潞党参15克,炙甘草10克,炙紫菀10克,香白芷10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0克,7剂。
二诊(2016年6月2日):咳嗽已愈大半,唯咽中仍有异物感,苔由黄转薄白。上方加桃仁10克,威灵仙10克,7剂。
三诊(2016年6月9日):述服上方咽痒消失,8个多月顽咳已愈。今因睡眠欠佳来诊,转治睡眠。
分析
古代医家张子和有云:“病如不是当年气,看与何年运气同,便向某年求活法。”麦门冬汤原为岁火太过,肺金受邪而设,丙申年少阳相火司天,阴行阳化,易出现肺金受邪之病;又丙年寒水太过,寒甚火郁,麦冬汤方义救金抑火、实土御水,正与此运气病机契合。
本方包涵了《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的主药麦冬、人参、半夏、甘草。《古今名医方论》中喻嘉言评论《金匮要略》麦门冬汤曾说:“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炽者,徒知与火热相争,弗知补正气以生津液,不惟无益而反害之矣。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谓肺藉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又有贝母之名,谓肺藉其豁痰,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者,名不称矣。孰知仲景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大枣、粳米大补中气以生津液队中,又增入半夏辛温之味,以开胃行津而润肺,岂特用其利咽下气哉!顾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也。”
司天麦冬汤在《金匮要略》麦门冬汤的基础上又增加了钟乳石、桑白皮、紫菀、白芷、竹叶等药。缪问《三因司天方》释麦冬汤云:“桑白皮甘寒,紫菀微辛,开其膹郁,藉以为止血之功。再用半夏、甘草以益脾土,虚则补其母也。白芷辛芬,能散肺家风热,治胁痛称神。竹叶性升,引药上达。补肺之法,无余蕴矣。要知此方之妙,不犯泻心苦寒之品最为特识。盖岁气之火,属在气交,与外淫之火有间,设用苦寒,土气被戕,肺之化源绝矣。”
《本经》认为钟乳石:“味甘,温。主咳逆上气,明目益精,安五藏,通百节,利九窍,下乳汁。”本方用其补肺之阳,止咳下气,甚为重要。曾有一患者先未配到钟乳石时效不显,配上钟乳石后即效显。
本案两位病人,或干咳,或咳黄痰,脉皆沉细,舌黯,肺金被火所烁可知。选用麦冬汤,符合缪问所说“是方也,惟肺脉微弱者宜之,若沉数有力及浮洪而滑疾者,均非所宜”的论述。
顾植山教授在用司天方调整天人关系的基础上,也兼顾了辨证施治。如案一病人转为咽中异物感时加用了加味四七汤;案二病人咽痒、干咳较甚,对于这种类型的咳嗽,常在处方中配伍桃仁与威灵仙,这是顾植山教授的经验用药。《名医别录》谓桃仁能“止咳逆上气”。《开宝本草》记载威灵仙能“主诸风”。临床上将两药相伍,对干咳咽痒者效果显著。(陈冰俊陈静美)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