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睡眠时间不足,严重者甚至彻夜难眠为特征的病症。由于长期得不到正常的休息,患者伴有头痛、头晕、健忘、烦躁、多梦等症状。据有关专家估计,到2020年全球大约将有7亿多失眠患者。世界卫生组织(WHO)一项调查表明,全球已经有27%的人受到睡眠病症的困扰。而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压力的增加,失眠患者的数量也正呈现上升趋势。目前已成为全球较为关注的难治性疾病之一。
苏肇家是上海市名老中医,陆氏针灸(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针灸科)入室弟子,擅于用针灸或针药结合的方法,通过经络辨证和脏腑辨证,综合治疗疾病。其中对针灸治疗失眠更有独特的见解。苏肇家认为,失眠的病机可以从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脏腑失和,心神失养;情志不遂,气机紊乱等方面来考虑。在临床治疗中,常选取头部穴位和腹部穴位;重视选取四关穴及内关、阳陵泉;并且善用背俞穴,协调脏腑以养心安神的方法来治疗失眠。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颇多,现将苏肇家教授针灸治疗失眠经验总结如下。
失眠的病因病机:失眠的病因复杂,多为情志所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久病体虚等引起脏腑机能紊乱,营卫失和,阴阳失调,阳不入阴而发病。其病位主要在心,多与肝、脾、胃、肾等脏腑有关。主要将失眠的病机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营卫失和,阳不入阴《类证治裁·不寐论治》曰:“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不寐者,病者阳不交阴也。”《灵枢·邪客》曰:“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由此可见,卫气过盛,营卫失于平衡,营阴不能收敛卫阳,致使阳盛于外,阳不入阴,故不寐。苏肇家认为,人之睡眠,由心神主掌,而营卫阴阳的正常运作是保证心神调节人体正常睡眠的基础。
脏腑失和,心神失养心主血脉,又主神明,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心藏神,而神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人体重要生理功能的睡眠,也是由心所主的神来决定。《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调和,寤寐得安。《素问·大奇论》云:“肝雍,两胁满,卧则惊,不得小便。”可见肝郁气逆,血不归藏,可致神魂不宁。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的运化功能健全,则正气充足,不易受到邪气的侵袭,脏腑机能正常,胃和卧安。《景岳全书·不寐》言:“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类证治裁·不寐》亦指出:“思虑伤脾,脾血亏虚,经年不寐。”思虑过多可致气结伤脾,气机不畅,脾运失常,不仅不能运化气血,导致气血生化无源,营血亏虚,心神失养,从而出现不寐;而且还可以导致运化水湿失常,酿生痰饮,积而生热,痰热扰心,导致失眠的发生。肾为水脏,有化气利水之功,若肾气不足,水道不利,肾虚水泛,则可阻碍气机运行,上凌心肺,故喘而不得卧。《素问·逆调论》中载:“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卧与喘也。”另外,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内扰心神亦可致失眠。苏肇家认为,失眠的病位虽在心,但与肝、脾、胃、肾各个脏腑的正常功能活动相关。
情志不遂,气机紊乱情志变化以脏腑气血为物质基础,是人体对外界客观事物的刺激所做的不同反应,是人的情感和情绪变化,是精神活动的一部分。失眠的发生与情志的失常密切相关。当情志刺激超过了个体的生理活动范围及承受能力,则会引起五脏气机失常、阴阳失调,从而出现失眠。《张氏医通》曰:“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景岳全书》曰:“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眠。”由此可见,情志活动太过,可导致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气血生化无缘,心失所养而致失眠。(尹平杨晓英徐世芬苏肇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