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 化浊解毒方药

发布时间:2017-06-1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胆汁反流性胃炎】

  楚某,女,39岁。2015年9月21日初诊。

  主诉胃脘胀满伴口苦、口干6个月,加重10天。患者素来情志抑郁,6个月前由于情志不顺,而致胃脘胀满、口苦、口干。10天前因劳累加重,故来门诊就治。现症见胃脘胀满,口苦、口干,纳可,寐可,大便先干后稀,日行1次,小便调,舌暗红、苔黄、厚腻,脉弦滑。河北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伴糜烂。

  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浊毒内蕴,肝胃不和)。

  治法化浊解毒,疏肝和胃。

  方药藿香15克,佩兰15克,柴胡15克,黄连15克,黄芩12克,佛手15克,香橼15克,茯苓15克,香附15克,川芎12克,青皮9克,陈皮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400毫升,分早晚2次温服。

  二诊胃脘胀满明显减轻,口干、口苦减轻,大便调,质可,日行1次。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此为肝胃不和得减,但仍有浊毒之邪蕴于中焦。故上方去香橼、佛手,加紫豆蔻15克。14剂。

  三诊胃脘胀满症状消失,口苦得缓,口干明显,大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滑。示患者浊毒内蕴、肝胃不和症状基本得以缓解,但仍有浊毒余邪阻滞于中焦,前方加砂仁15克。后门诊调方2个月,未见复发。

  按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嘈杂”“呕吐”“胆瘅”等范畴。患者常因情志失调、脾胃虚弱、饮食不节等,引起脾失健运、肝脾不调,以致浊毒内生、蕴结中焦、胆气上逆,而见胆汁反流于胃。病位在中焦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据此,李佃贵以化浊解毒、疏肝和胃为治则用药。方中藿香、佩兰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化浊和胃,祛暑止呕。《本草述》曰:“藿香散寒湿、暑湿、郁热、湿热。”《中药志》云:“佩兰,发表祛湿,和中化浊。治伤暑头痛,无汗发热,胸闷腹满,日中甜腻,口臭。”龙胆草、黄连苦、寒,泄肝胃热。茯苓甘、淡,利水渗湿,引浊毒之邪从小便出。柴胡苦、平,有疏肝开郁、升举阳气之效;黄芩苦、寒,能化浊解毒,清热泄火。柴胡与黄芩为伍,升清降浊,清少阳之邪热。既调达肝胆气机,又可清泄少阳浊毒。佛手、香橼,性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共具疏肝理气、和胃安中之功。《滇南本草》载:“佛手,补肝暖胃,止呕吐,消寒痰,治胃痛,止面寒疼,和中行气。”香附性味辛、微苦、甘,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本草正义》说它“最能调气”“专治气结为病”;伍行气开郁、活血止痛之川芎,功用备增。《本草述》云:“川芎于血中行气,则血以和而生,血以和生,则气有所依而健运不穷。”青皮、陈皮均为理气要药。青皮,其色青气烈,沉而降,入肝胆气分;陈皮,浮而升,入脾肺气分。古人谓“青皮如人当年少,英烈之气方刚;陈皮如年至老成,则急躁之性已化”。二药配伍行气力强而峻急,药到病除。二诊中,患者肝胃不和得减,却仍有浊毒之邪蕴于中焦,故去香橼、佛手疏肝和胃之品,加紫豆蔻以化浊行气。三诊中,患者诸症得缓,但舌脉象依然提示浊毒欲邪阻滞于中焦,故加砂仁,辅以紫豆蔻,化浊安中。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