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及手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71例

发布时间:2016-08-1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医院中医科林佳,刘小琼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董氏奇穴;毫刃针;龙氏正骨手法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dyspepsia,FD)是临床常见疾病,又称非溃疡性消化不良,非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持续性或反复发作的上腹不适,疼痛,胀满,早饱,食欲不振,嗳气,恶心,烧心等消化不良症状,经化验,消化内镜和影像检查除外器质性病变的临床症候群[1]。目前FD的确切病因尚未明确,缺乏特异性的治疗手段。笔者从2010年05月—2013年05月采用毫针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胸背部肌肉筋膜,龙氏正骨手法整复错位的胸椎小关节三法治疗本病,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诊断标准

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功能性胃肠病的罗马Ⅲ的标准[2]拟定诊断标准:①餐后饱胀不适;②早饱感;③上腹痛;④上腹烧灼感。并且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的证据。诊断前上述症状出现至少6个月,且持续3个月以上。上述有关标准必须包括1条或者多条。

1.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痞满[3]的诊断依据制定:①胃脘部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望无胀形的特点;②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③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2 纳入和排除标准

2.1 纳入标准 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③能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

2.2 排除标准[4]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和纳入标准;②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③合并心,脑,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或精神病;④合并消化性溃疡,胃黏膜有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疑有恶变;⑤未能按计划完成治疗;⑥胸椎X光提示胸椎骨折或骨质破坏;⑦惧针。

3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05月—2013年05月塘厦医院中医科门诊就诊和住院的FD患者71例,男33例,女38例;年龄25~62岁,平均35.5岁;病程9个月以内的20例,9个月~15个月23例,15个月以上28例,平均病程(13±7.5)月。

4 治疗方法

4.1 董氏奇穴

4.1.1 取穴定位[5] 天皇穴(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肾关穴(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灵骨穴(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结合处),大白穴(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

4.1.2 操作方法 医者使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规格:0.30mm~50mm),穴位常规消毒后,先针刺右侧的天皇穴及肾关穴,再针刺左侧的灵骨穴与大白穴。明日先针刺左侧的天皇穴及肾关穴,再针刺右侧的灵骨穴与大白穴,均采用毫针直刺。针刺完毕后,医者左手持左边的针,右手持右边的针同时行平补平泻手法,直到患者感觉针下有酸胀感为止。针刺深度根据患者形体胖瘦不同,为1~1.5寸。针刺得气后,令患者深呼吸活动腹部,不用电针。留针时间为30min~45min,每10min行针1次。如患者的天皇穴及肾关穴范围之内有明显的青筋,瘀络的,可用三棱针刺络拔罐放血,留罐10min,使拔罐部位出血1mL~2mL。每日针刺1次,10次为1个疗程。

4.2 毫刃针 针刺治疗结束后,再采用毫刃针松解。

4.2.1 治疗区域 ①C7横突旁;②肩胛骨内上角区域;③胸椎棘突偏转,椎间隙小关节紊乱的相应棘突旁;④锁骨下窝区域;⑤剑突及双侧肋弓附近。

4.2.2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治疗区域用安尔碘常规消毒,医者在治疗区域寻找浅层挛缩,紧张的筋膜。医者戴手套使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毫刃针(针刃宽:0.3mm~0.4mm,针长20mm)在上述区域有病变的筋膜处快速松解,刀口与前,后正中线平行,进针深度不超过0.2cm,不留针。松解后在针眼处拔火罐,往往可拔出红黑色的瘀血。胸部不留罐,背部留罐5min,出罐后局部用安尔碘消毒。术后嘱患者注意保暖。毫刃针每3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3次为1个疗程。

4.3 手法正骨治疗 针刺董氏奇穴或毫刃针治疗结束后,再采用龙氏正骨手法[6]。

4.3.1 放松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两手与躯干并拢,放松全身肌肉。医者立于床头以掌揉法从上而下,从内而外往返2~3遍充分放松患者背部肌肉,手法柔和,渗透,时间约为2min。

4.3.2 龙氏正骨手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拇,食指同时轻柔快速点按患者双侧风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等穴位1~3次。之后让患者胸前垫软枕,患者双手分放于两侧,嘱患者放松全身肌肉,以T7棘突偏右,T5棘突相对偏左为例。术者立于患者右侧,右掌根尺侧置于T7棘突右旁,左手掌根尺侧置于T5棘突左旁,双手同时用力边揉按,边摇动患者。助手马步站立于床边,与术者动作同步,双手分别抓托起患者双足踝部离床约5cm,作“∞”形左右摇动。施行摇动手法约2min后,嘱患者双手向上伸直紧抓治疗床头边缘,术者检查患者双下肢的相对长度,令助手先握患者的“长脚”,术者右掌根尺侧置于患者T7棘突右旁,左手掌根尺侧置于T5棘突左旁,术者双手做“顺时针扭转”姿势,令患者配合深呼吸,口令1,2时吸气,口令3时呼气,当其呼气时,助手向下牵抖,同时术者双手用适度的力气向掌下冲压,重复2~3下。之后助手换握“短脚”,如前法作牵抖冲压,牵抖及冲压时手法用力应比之前稍重,再次重复2~3下。手法过程中往往可听到“咯哒”声,提示复位成功。之后让助手换握患者双脚,术者双手平按于患者患侧棘突上,如前法再牵抖2~3下,时间约为4min。

4.3.3 强壮手法 术者用双拇指在患者棘突两旁的华佗夹脊穴,从上而下做指压法;时间约2min。

4.3.4 痛区手法 患者仰卧,术者用拇指点按患者腹部天枢,中脘,下脘,水分,滑肉门等穴位治疗;时间约2min。

整个手法约10min左右完成。1次/d,在针刺董氏奇穴后或毫刃针松解后进行,连续治疗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1d。

上述治疗方法顺序一般是先针刺董氏奇穴后,再毫刃针松解,之后才龙氏手法整复。如果当天不做毫刃针松解,治疗顺序则为针刺董氏奇穴后,就进行龙氏手法整复。1个疗程后总结疗效。

5 疗效判定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制定,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显效:临床主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积分减少2/3以上;有效:主要症状,体征减轻,积分减少1/3以上;无效:达不到上述有效标准或恶化者。

结  果

71例中,治愈35例,治愈率49.3%;显效24例,显效率33.8%;好转10例,好转率14.1%;无效2例,无效率2.8%,有效率97.2%。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

讨  论

FD是西医病名,古代中医文献并无该病名的记载,但是根据本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当属“胃脘痛”“痞满”范畴。本病多因情志内伤,饮食伤胃,劳倦伤脾等致脾胃气虚,肝失疏泄,中气阻滞,中焦运化功能减弱,日久致痞塞不通。而西医方面功能性消化不良病因则尚未完全明了,但段俊峰等[6]经过临床研究,认为上腹饱胀,嗳气而食量减少者多见于T5~7椎错位所致。笔者临床诊疗发现,确如所述。

目前FD作为临床常见病,常规治疗为药物治疗,主要以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甚至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为主,但上述药物副作用较大,难以长期运用。而针灸及手法治疗作为一种绿色的治疗手段,成为了治疗本病的一大优势。但传统针灸治疗对局部刺激较多,往往会短暂加重局部的不适,使患者难以忍受。而背部局部取穴因解剖部位的限制,针刺深度掌握不好便容易刺到重要脏器,而浅刺则不易奏效。且传统的治疗办法往往中病即止,只针对症状进行治疗而忽略了对胸椎小关节错位情况的处理。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先生创立的独特针灸方法中所应用的穴位。董氏奇穴针灸学治病采用远处取穴为主,一般不在局部针刺,不会因为治疗而加重对患处的刺激及痉挛。疼痛病机有虚有实,实者为“不通则痛”,虚者则为:“不荣则痛”。以胃脘痛的疼痛病机而论,不通者,有情志不和,饮食伤胃也,不荣者,劳倦内伤,机体失荣也。根据“实者泻之,虚者补之”原则,不通者,以毫针刺穴调气通经可也,不荣者,用毫针依法补之以激发脏腑功能,使气血化生有源可也。天皇,肾关,灵骨,大白是董氏奇穴中常用穴,天皇及肾关两穴倒马下针,为治疗胃痛之特效针,用之可直达病所疏通局部气血。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规律,治疗胃脘痛多取阳明经,太阴经所属经脉,腧穴,天皇及肾关穴位于小腿内侧足太阴脾经循行线上,正符合取穴在足太阴脾经。天皇及肾关穴又取穴远离患处,也正合“泻络远针”之意。而刺络拔罐法,正如《素问·血气形志篇》曰:“凡治病,必先去其血”。而灵谷,大白两穴配合调气补气温阳,调补气血作用极强,为董针中温阳补气要穴,且灵谷,大白两穴位于手阳明经循行线上。四穴合用,能行气活络,疏导病灶局部气血,“不通者”可解之。又可补益气血,调动患者自身潜能,“不荣者”亦解之。

毫刃针疗法[7]是将传统针灸的“针”和西医外科的“刀”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一方面可以利用“针”的作用,刺激穴位,达到调和气血之目的;另一方面,又可发挥外科手术“刀”的作用,将浅层挛缩,紧张的局部筋膜松解,恢复组织功能。而利用肌筋膜的双层囊袋作用[8]可将深层囊袋损伤提到浅层囊袋治疗。医者采用最小的毫刃针(针刃宽:0.3mm~0.4mm,针长20mm)在浅层松解病态的肌筋膜,即可获“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达到快速治愈深层组织损伤的效果。而且因为仅在浅层松解,不做深层剥离,所以近乎无痛,患者更容易接受。而毫刃针针刺后结合拔罐可以去瘀血,出邪气而疏通经络,活血通络,遵循“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

根据脊椎病因穴诊治本病,根据段俊峰等[6]研究,本病常由于椎关节失稳,在姿势不良,疲劳过度,受寒或失眠烦躁等诱因下导致胸椎错位,进而损害胸交感神经,受刺激使交感神经兴奋,受压迫使交感神经抑制而发病。龙氏正骨手法能正骨理筋,可使紊乱的胸椎小关节复位,去除神经的骨性压迫源,达到骨入其位,筋入其槽的初衷,起到气血畅达,通则不痛之效。能有效地使胃肠道功能恢复正常,而且只要脊椎功能稳定,就可以使疾病不再复发。

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及龙氏正骨手法联合疗法治疗FD,较常规治疗方法具有取穴少,刺激小,见效快等优点。且该联合疗法为纯绿色疗法,不用服药,无药物不良反应。

临床中,针刺董氏奇穴配合毫刃针松解及龙氏正骨手法治疗FD疗效满意,值得进一步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0)[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11):1545-1549.

[2] DrossmanDA.ThefunctionalgastrointestinaldisordersandtheRomem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1377-1390.

[3] 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8.

[4] 郑攸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66-368.

[5] 杨维杰.董氏奇穴针灸学[M].2版.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5:35,99.

[6] 段俊峰,魏征.脊椎病因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64-167,242.

[7] 李兆宏.毫刃针治疗背肌筋膜炎30例疗效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238-240.

[8] 郑智,魏文著,文胜.筋膜松解疗法结合美式整脊治疗颈性眩晕临床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4,20(15):2345-2347.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