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中医专方治疗与中医认识

发布时间:2016-08-0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或食物反流症状,最终可导致食管糜烂、溃疡、出血和狭窄,并可伴有临近组织(咽、喉、气道)的慢性损害。西医采用质子泵抑制剂(PPI)、H2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及促动剂等药物治疗,但存在在治疗过程中敏感性下降、疗程长及易复发等诸多问题[1]。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理想,并且有其独特的优势,大大降低复发率[2]。我们回顾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药治疗的最新进展,以为临床工作服务。

中医认识

中医自古没有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依据症状可归为“吞酸、吐酸、嘈杂、胸痹、噎膈胃痛、胃痞、食管瘅”等范畴[3]。《景岳全书》云:“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似饥非饥,似辣非辣,似痛非痛,而胸痛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作痛”。中医认为,胃失和降,浊气上逆,外兼感受湿热两邪而发病。因为酸在五味中为肝味,肝在五行中属木,肝木的生长、发育需中土培植,中土湿盛则导致肝木迂曲不能升发,蕴化为热邪,本味外现,再加上中焦湿热,胃气上逆,所以出现吐酸、嘈杂症状[4]。另外各位医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其之所以为病,如艾氏[5]提出“火热论”,谢氏[6]归于肝胃不和(针对反流性食管炎)。黄斌等[7]研究发现不良饮食习惯(如高脂、辛辣、酸甜厚味)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密切。陈小泳[8]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治疗有消极影响。

中医治疗

1 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首要是因证施治。杜昕等[9]将反流性食管炎辨证分为胃虚气逆(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黄芪建中汤)、寒热错杂(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半夏泻心汤)、少阳不和(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小柴胡汤)、肝胃郁热(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丹栀逍遥散或左金丸)、痰瘀交阻(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启膈散)、胃阴不足(基本方旋覆代赭汤合麦门冬汤)。李敬华等[10]总结唐旭东经验时提出病位在胃,通降是治疗的根本,并指出常用辨证有三,一为肝胃不和证,二为寒热错杂证,三为脾虚气滞证。商颖[11]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分为肝胃不和,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湿浊中阻,方用半夏厚朴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气郁痰热,方用五磨饮子合温胆汤;脾胃虚弱,参苓白术散加减。熊光军等[12]在总结查安生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时提出,肝胃郁热,方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肝胃不和,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系加减;脾胃虚寒,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味;胃阴亏虚,方用益胃汤合左金丸加减;痰瘀互结证,方用启膈散合失笑散加减。

2 专方治疗

薛心东[13]使用栀子豆豉陷胸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对比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联合西沙比利片治疗RE56例,结果显示栀子豆豉陷胸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更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吴晖等[14]应用疏降饮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肝胃不和型30例治疗6周,疗效优于使用法莫替丁治疗6周的对照组,且副作用较少;花海兵等[15]循《伤寒论》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认为本方证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所表现的“胸满”“烦”“惊”“一身尽重”“往来寒热”等症状相合,治疗组55例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口服,对照组55例给予兰索拉唑口服,观察治疗后的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判,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上明显优于对照组。邱琳[16]应用加味玉女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火阴虚证40例,有效率95%。赵克学[17]应用愈管护膜方(炒党参15g,法半夏10g,桔梗10g,炙甘草6g,煅海螵蛸30g,威灵仙3g,浙贝母10g,枇杷叶10g,枳壳10g,苦杏仁10g,合欢皮15g,玉蝴蝶10g,吴茱萸1.5g,黄连3g),恶心明显加代赭石、旋覆花,湿热明显加苍术、山栀,不寐加百合、夜交藤,气滞明显加香附、厚朴等,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对照组奥美拉唑胶囊常规治疗,2组均治疗8周后症状疗效和内镜下疗效对比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西医结合疗法兼顾中西医之所长,特别在病程久、反复难愈的患者身上效果更好。蔡永郁[18]将58例胃食管反流病确诊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应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和硫糖铝的基础上辨证施治给予疏肝降逆中药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奥美拉唑、多潘立酮和硫糖铝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吴钰生[19]将研究对象分成3组,治疗组(胃力胶囊+奥美拉唑+吗丁啉)16例,对照A组(胃力胶囊)16例,对照B组(奥美拉唑+吗丁啉)16例。其中胃力胶囊由大黄、半夏、龙胆草、木香、枳实组成。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刘依凌等[20]将反流性食管炎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蒲元和胃胶囊+多潘立酮+埃索美拉唑)30例,对照组(多潘立酮+埃索美拉唑)30例,疗程为6周。治疗后症状改善为无症状及轻度者,治疗组90.0%,高于对照组66.7%。治疗组6周后给予复查电子胃镜,黏膜炎症改善28例,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且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吴国荣[21]应用兰索拉唑联合安中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时分成3组,分别是兰索拉唑治疗组(A)、安中片治疗组(B)、兰索拉唑合安中片治疗组(C)。其中,安中片包含药物有桂枝、延胡索、小茴香、牡蛎(煅)、砂仁、高良姜。结果示C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A组的87.5%和B组的75%且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比较时P<0.05,B组和C组比较时P<0.01),胃镜下疗效示C组的总有效率为93.8%,显著高于A组的85.7%和B组的73.3%且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比较时P<0.05,B组和C组比较时P<0.01)。对于Barrett食管,其治疗原则是中医辨证论治之余结合西医控制胃食管反流(抗反流手术)、消除症状(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促动力药,黏膜保护剂等)、预防和防治并发症,包括异型增生和癌变(内镜治疗和手术治疗)[22]。

4 伴发症状处理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还要注意重要伴发症状的处理。苏惠玲等[23]收集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而无烧心反酸等典型症状的病例76例,给予反流性食管炎常规治疗方案8周,有效率92%。王建红等[24]列举合并心脏病或具有心绞痛临床症状的病例,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依据、误诊原因及防范误诊对策等方面详细论述两者的区别,通过胃镜确诊并给予胃食管反流病常规治疗,效果确切。余晔等[25]认为胃食管反流病与众多耳鼻咽喉科疾病(反流性喉炎综合症、GERD相关性鼻窦炎和中耳炎、GERD相关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关系密切,易被耳鼻咽喉科医生漏诊。

结语和展望

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在临床治疗中除了常规治疗外还应充分考虑个体因素。这里除辨证论治之外,还应注意嘱咐患者针对个体情况调整作息饮食、调摄情绪等。中医自古虽无胃食管反流病病名,但相关症状的论述却不少,如明代唐守元在《医林绳墨》中说“吞酸着,胃口酸水攻激于上,以致咽嗌之间不及吐出而咽下,酸味刺心,自若吞酸之状也。吐酸者,吐出酸苦之水”。中医药在长期的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①中医药在GERD的诊断和治疗中证型判断和选方用药主观性较强,有必要制定出更标准化的方案以方便于临床。②中医药在治疗GERD的三种类型时缺乏有差异性的方法,同时对癌前病变朝着恶化的方向发展的进程的疗效尚未有确定性的论断,需要更大量的临床数据支撑[2]。③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药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而由于现实应用中的中药栽培、贮存、炮制、煎煮过程漫长,且缺乏易执行的标准流程,所以最终作为治病的汤药的疗效难以做到可控,发展出更稳定的剂型是解决的办法之一。④胃食管反流病病程漫长且受影响因素较多,特别是中医治疗在很多时候会考虑时间、环境、情志、病人体质、饮食等诸多因素,在很多情况下病人的配合至关重要,而这一点在实际上还需要加强。

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是本病未来治疗的方向。据于此,可以利用到西医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使用的多种手段和技术,包括药物治疗(抑酸药、促动力药、胃黏膜保护药、减少食管下括约肌松弛的药)、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精神心理支持治疗、维持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26]。综合多种手段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具有较大的优势,但仍有一些方面值得深入探讨。胃食管反流病易于反复发作是治疗中的一大难点,所以根治性方法的发现和推广是极其重要的任务。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长期使用抑酸药会因出现耐药而影响疗效,还可能会出现药物毒性,如何避免耐药和减轻药物毒性需要进一步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中体现了较大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在临床治疗中还存在很大的应用局限,需要进一步整合两种治疗体系,以放大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李垚,姜莉芸,郑玉.经方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探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1,3(19):24-26.

[2] 王玉娇,徐进康.中医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研究近况[J].河北中医,2014,36(6):947-949.

[3] 李黎.胃食管反流病中医古代文献溯源[J].环球中医药,2011,4(1):11-15.

[4] 吕冉,张吉吉,刘瑜,等.甘淡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初探[J].环球中医药,2012,5(8):608-609.

[5] 艾华,谭素娟.反流性食管炎从“火热”论治的探讨[J].天津中医药,2008,25(6):444.

[6] 谢玲玲.理气降逆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52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2):883.

[7] 黄斌,付山峰.加勒比海地区三国胃食管反流病48例临床分析[J].海军医学杂志,2013,34(15):292-294.

[8] 陈小泳.精神心理因素与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8-9.

[9] 杜昕,赵艳,檀金川,等.反流性食管炎辨证施治旨要[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15(10):126-127.

[10] 李敬华,胡建华,张丽颖,等.唐旭东通降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中医杂志,2012,53(20):1779-1780.

[11] 商颖.中医辨证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0,10(6):25-26.

[12] 熊光军,吴正五,曹静,等.查安生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经验[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4):12-14.

[13] 薛心东.栀子豆豉陷胸汤合栀子厚朴汤治疗反流性食管炎60例的临床观察[J].中医中药,2013,20(26):128-130.

[14] 吴晖,陈朝元.疏降饮治疗肝胃不和型反流性食管炎30例疗效观察[J].福建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1(1):64-65.

[15] 花海兵,袁士良,龚伟,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55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2,44(8):24-25.

[16] 邱琳.加味玉女煎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胃火阴虚证40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1,3(23):69.

[17] 赵克学.愈管护膜方治疗反流性食管炎3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994.

[18] 蔡永郁.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8(14):253-254.

[19] 吴钰生.胃力胶囊与奥美拉唑加吗丁啉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9(3):317-318.

[20] 刘依凌,王丹,何勤.蒲元和胃胶囊联合多潘立酮加埃索美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7):601-602.

[21] 吴国荣.兰索拉唑联合安中片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学,2011,12(7):37-38.

[22]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Barrett食管诊治共识(修订版,2011年6月,重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1,20(9):1-2.

[23] 苏惠玲,缪艳霞.以呼吸道症状为首发症状的76例胃食管反流病的诊疗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94-95.

[24] 王建红,胡海军.容易误诊为心绞痛的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J].临床误诊误治,2010,23(1):52-53.

[25] 余晔,邱英.胃食管反流病相关性耳鼻咽喉表现[J].临床消化病杂志,2010,23(6):580-581.

[26] 韩佰花,李玉琴,唐彤宇.老年人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0):5211-5214.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