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睡眠与胃肠病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6-07-2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临床常遇到一些患者因胃肠有病,或转辗难以入眠,或半夜痛醒,或夜间胃肠不适而醒来,再难入眠。对此《黄帝内经》说:“胃不和则卧不安。”意思是胃气不和,则可引起喘息不能平卧,或失眠而不得安卧的病证。中医学认为,足阳明胃经之脉从头走足自上而下,故经气上行为逆。脾胃居于中焦,脾主升而胃主降,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致使脾胃升降失调,胃气上逆,气逆迫肺,肺失肃降,故见喘息不能平卧。

现代临床上对此句引申理解为因脾胃(胃肠)不和引起失眠的病证,出现失眠、脘闷、嗳气、呕恶,或大便不爽、脘腹胀满、舌苔腻或黄腻、脉滑或滑数等为特征。治疗采用和胃以安神,随着胃肠病的改善睡眠也会好转。如见痰多胸闷、目眩口苦、口渴心烦等,为痰郁化热之象,可加用黄连温胆汤方,如黄连、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枳实、竹茹等化痰清热和胃,对于改善睡眠具有良好的作用。胃酸多的患者如胃食管反流病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常出现半夜因为胃中嘈杂而影响睡眠,可以在方中加左金丸等止酸药物。在临睡前1小时服,有助于提高疗效,改善睡眠。基于上述原理,对于部分失眠患者临床辨证属于脾胃不和或脾胃气虚患者,采用健脾补气和胃,佐以安神法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从临床实际看,“胃不和”固然可引起“卧不安”,但“卧不安”也可引起“胃不和”。特别是长期睡眠不安的患者,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通过改善睡眠有助于胃肠病的康复。

现代医学认为,在多数情况下,胃肠道的情绪受大脑支配,所以大脑情绪会影响胃肠道功能。但也有研究发现,在某些情况下,胃肠道的喜怒哀乐会反过来影响大脑。身体所有的器官包括胃肠道都是由大脑控制的,而胃肠道只是按照大脑中枢系统的指挥,日复一日从事着蠕动和分泌的机械运动。通过对迷走和交感神经的指挥,大脑发布各种命令。当迷走神经兴奋时,胃肠开始努力工作;而当联系胃肠道的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功能受到抑制,消化减弱。故大脑情绪可以影响胃肠的消化功能,反之,胃肠工作不正常也会倒过来干扰人的情绪。因此一大部分胃肠问题只从胃肠本身是解决不了的。中医认为,五神活动可以影响五脏功能,脾藏意、主思,劳神过度、思虑过度可以伤及脾胃,导致胃肠病的发作;反之,脾胃有病也可以影响情绪和睡眠。

临床多见患者因为生活中的某些事件影响情绪的变动,如抑郁、焦虑、发怒等,引起胃肠病的发作,或痛、或泻、或胀,严重者可以引起胃出血。素有失眠病者若伴有胃肠病,久久难以取效。或者正值更年期阶段的患者,有抑郁、焦虑、失眠等症状,久而出现胃肠道症状,以致茶饭不思,睡眠不安,而“卧不安”又加重了胃肠病的症状。对于此类患者,应该“治胃先治心”,把心理治疗放在第一位,首先要解除患者的心理纠结,说明情绪与胃肠病的关系,“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然后,采用疏肝解郁、调肝和脾、养心安神、泻心和胃等方法安其心、宁其神,再佐以治胃肠的方药,可以提高疗效。对于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尤其要做好精神疏导,抚慰其心,佐以安胃肠之品,方收佳效。(王庆其)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