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 化痰开窍论治补脾健胃

发布时间:2017-03-09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黄帝内经》提出“年长则求之于腑”,此处“腑”指肠胃之腑,意思是年高之人治病养生要重视肠胃。年高之人年老精亏,五脏俱衰,气血亏虚,阳气虚衰,故养生治疗应从五脏入手,为何此处提出“求之于腑”的观点?对此,历代医家颇多论述,各有所长,本文采撷众说,略呈管见,并简要阐述其在论治老年性痴呆中的运用。

1略论“年长则求之于腑”《素问·示从容论》曰:“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张介宾《类经·三阴比类之病》曰:“此总言比异别类之法也。夫年长者每多口味,六腑所以受物,故当求之于腑以察其过。年少者每忽风寒劳倦,所受在经,故当求之于经以察其伤。年壮者多纵房欲,五脏所以藏精,故当求之于脏以察其虚实。”概括而言,即老年人的病多从腑论治,少年多从经论治,中年多从脏论治。其核心思想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病理特点,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应该各有侧重,运用比异别类的方法,依据不同年龄人的气血状态、发病特点,因人制宜进行治疗,从而正确掌握病情的轻浅与预后。

“年长则求之于腑”中的“腑”为胃肠之腑。王冰注曰:“年之长者甚于味,……恣于求(味)者则伤于腑,故求之异也”,也就是说年老之人味甚易损伤胃肠之腑。黄元御《素问悬解》曰:“年长者肠胃日弱,容纳少而传化迟,腑病为多,故求之于腑。”又因胃与脾同居中焦,以膜相连,纳运相得,刚柔相济,升降相依,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此处之“腑”可理解为脾胃[1]。老年性痴呆是老年病中典型的病种,重视脾胃的思想对老年性痴呆的防治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老年性痴呆病因病机概述

老年性痴呆即阿尔兹海默病,其主要表现为渐进性记忆障碍、认知功能障碍、人格改变及语言障碍等神经精神症状。中医学没有老年性痴呆的病名,但对该病很早就有认识。《左传》记载本病为“不慧,盖世谓白痴”,属于中医学“呆病”“神呆”“健忘”“善忘”“郁证”“虚劳”等范畴。历代医家对本病病机的认识多从本虚与标实两方面论述[2],本虚主要体现在肾虚髓衰[3],脾失健运[4],气血不足,五脏亏虚;标实主要体现在虚、瘀、热生痰,痰热、瘀血、浊毒痹阻脑络[5-6]等,本虚与标实相合,最终导致髓海空虚或髓海浑浊,使神机失用而痴呆。其中以脾失健运、气血不足为核心,故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从脾胃探讨老年性痴呆病机

3.1脾胃虚弱,精血不充

脾藏意,《灵枢·本神》曰:“心之所忆谓之意”,“意”即大脑的思维活动,说明脾的功能直接与脑、与人的思维活动相关。清代王清任《医林改错·脑髓》有“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食生气血,长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髓海”的论述,所以脾所化生气血直接充养髓海,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说明脑髓的盛衰与脾密切相关。《灵枢·海论》曰:“脑为髓之海”,又曰:“髓海有余,则轻劲多力,自过其度”。髓海充盛则轻劲,若“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即出现脑窍不利的情况,说明脑髓的盈亏与人的记忆力、认知能力等精神活动密切相关,脑髓不充则有可能发为呆病。

同时肾中精气作为脑功能物质基础来源,化生脑髓,脑髓充则脑功能强,表现为思维敏捷、反应迅速、记忆力强等。《素问·宣明五气》云:“肾藏志”,《灵枢·本神》云:“意之所存谓之志”,“志”代表人的记忆力,说明记忆力的强弱有赖于肾中精气的充盛。肾藏精,精生髓。《医碥》曰:“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虚则皆虚。”若年老精亏,五脏虚损,肾精不能充养脑髓则可能发为痴呆。因此,老年性痴呆的发病与肾之精气的充盈与否有关,而肾之精的充盛与否又与脾密切相关。

《素问·上古天真论》论述到,男子至“八八”,女子至“七七”,皆已“肾藏衰,天癸竭”。年老者本虚已成必然,然而肾精不能独生,必须赖于脾所化生气血的滋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生化之源,肾得脾胃滋养方能继续维持体内精气的充盛,才能满足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充养脑髓,保持大脑功能的正常。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曰:“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指出脾胃在对肾精的充养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张景岳《类经》云:“然水谷在胃,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脾胃,以火土而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说明肾之精有赖于后天脾胃之化生。若年老肾虚,又脾气不充,不能滋养先天之本,则肾之精无以化生,脑之髓不得充盛,从而导致髓海不充,大脑神机失用,虚而致呆。

3.2脾虚生痰,痰阻脑窍

痰在老年性痴呆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明代张景岳首先提出了痴呆病名,曰“痴呆症凡平素无痰,而或以郁结,或以不遂,……渐致痴呆”,指出了痰是痴呆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陈士铎《石室秘录》曰:“痰势最盛,呆气最深”,更进一步阐述了呆证发病程度与伏痰多少的关系,痰涎浊毒越多,痴呆程度越严重。朱丹溪在《丹溪心法·健忘》中云:“健忘者,精神短气者多,亦有痰也”。年老者体虚日久,易生痰浊,蒙蔽清窍,致使神机失用,痰阻而呆,而脾胃枢机不利在痰浊的产生中起到一定作用。

首先,脾虚水停,日久炼津成痰。脾居于中焦,是水液代谢和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虚则易水停、气滞,日久生痰;水停又反过来壅滞气机,则痰不化。这样互为因果,最终痰气交阻,上入脑络,混于髓海,导致髓海浑浊,清阳蒙蔽,发为呆病。其次,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精微不能上承,化为痰涎。《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正常情况下,脾气促进饮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并传输水谷精微。若脾病则分清别浊功能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清阳不升则上不得滋养,浊阴不降则停滞于中,成为痰涎,痰涎随气而行,所到之处,皆为所蒙,若上蒙清窍,则发为呆病。《景岳全书》中认为年老脾虚多痰之人“惟其不能尽化,而十留一二,则一二为痰;十留之四,则之四为痰矣;甚至十留七八,则但见血气日削,而痰涎日多矣。此其正气不能运化,愈虚则痰盛也”。再次,久病多痰,挟瘀、挟虚,说明痰与瘀、虚相合,共同致病。年老者本已五脏虚损,精血不足,气血不畅,易瘀易虚,痰、瘀、虚相合,痹阻脑络,发为痴呆[7]。除此之外,脾虚气血不足推动无力,也能够加重痰涎的生成。同时,老年患者饮食厚味也成为诱因。老年患者脏器虚损,必求之于外,故多有饮食厚味,然脾肾本虚,胃气不足,饮食厚味不能运化,易碍脾塞胃,阻于中焦,更加重脾肾虚损,气机阻滞,变生痰浊,各种虚实因素相互交错,终究成呆。总之,脾虚与痰的生成有密切的关系。

3.3气血亏虚,无以化精

气血亏虚,精无所化是老年性痴呆发病的另一关键病机。血能载气,气能生血,《类经》曰:“精能生气,气能生精”,“精之与气,本自互生”,精、气、血三者关系密切,不可分割。“血者,神气也”,说明血液作为物质基础在神志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说明脑对气血的需求。气血的亏虚能导致精的不足,精亏则不能生髓,从而致虚而呆。《灵枢·天年》曰:“六十岁,心气始衰,……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说明气血的亏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虚衰,这是老年人的正常生理特点。周学海《读医随笔》亦云:“凡人气血犹源泉也,盛而流畅,少则壅滞,故气血不虚不滞,虚则无有不滞者”,阐述了气血不足易致瘀滞,滞而呆。气血的化生依赖于脾胃的健运。《灵枢·平人绝谷》曰:“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人的精神活动以气血为物质基础,若脾失健运,则水谷不化,气血不生,气血不生则不能生精化神,神不化则学习记忆能力低下,可能发为痴呆。

总之,脾胃的功能失常贯穿于老年性痴呆的整个过程。从本虚来看,脾肾两虚,髓减脑削,气血不足是主要病机,而脾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枢纽的作用。脾胃若虚,不能充养肾水,肾精更亏;脾虚不能运化水谷,气血不足,则髓海失充。从标实来看,痰涎、浊毒、血瘀是发病的实邪因素。脾胃虚弱痰浊易生,且气虚痰不易化,痰蒙清窍,痰蒙而呆;脾虚不能运化气血,气血流通不畅,易瘀阻血脉,瘀虚相合,阻于脑络,瘀阻而呆。同时脾胃虚弱使治疗药物不易被运化吸收,为治疗造成了新的难题。

4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

在治疗上,采用治病求本、上病下治的原则。老年性痴呆的病位在脑,然而本却在脾肾。脾、肾分别为后、先天之本,其中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本,补髓益脑,充养肾精,所以治疗上应从脾胃入手,补脾益胃,化痰开窍,辅以补肾。本病病位在上,其实质却在中下焦,治疗上采用上病下治的原则,调和中焦,滋养下焦,若有实者则泻腑通浊。在治法上,基于老年性痴呆脾胃虚弱、精血不充,脾虚生痰、痰阻脑窍,气血亏虚、无以化精的病机理论,我们从脾胃论治老年性痴呆,宜补脾健胃,以养精生髓;化痰开窍,使痰无所聚,神机得用。

4.1补脾健胃

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是髓的根本来源[8],补养脑髓是治疗老年性痴呆的重要途径之一。脑髓的来源一则由水谷精微直接所化,二则源于肾精,由肾所化,但其根本还是求之于脾。《灵枢·五癃津液别》曰:“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又《灵枢·决气》曰:“谷入气满,……补益脑髓”,说明髓的根源在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治疗上应补脾健胃,使脾胃得纳运,则水谷化生气血,精得充。

4.2化痰开窍

痰浊既是病理产物,又是病理因素,因此化痰在治疗中尤为重要。陈士铎在《辨证录》中明确提出“治呆无奇法,治痰即治呆”的治疗大法。健脾醒脾为治湿化痰的重要手段。脾为湿困,则运化无权,痰湿相合,更碍运化,因此,健脾的方法可以运化水湿,化湿祛痰,从而祛除病理产物,使痰无所生;还能开窍醒神,通畅气机,使神机得用。同时注意胃的受纳功能。老年患者素食膏粱厚味,易助湿生痰,因此,加强胃的受纳功能,使六腑得畅,痰得以化。

药物上选用甘淡平和之品,平补脾肾,又不易碍脾;健脾利湿又不助湿生痰。同时选用化痰活血开窍之品,祛除病理因素与病理产物。我们自拟固本健脑方,选用湖北恩施道地药材板桥党参补脾益气,与滋养肝肾之枸杞子共为君药;茯苓淡渗利湿,化痰兼以补脾,配以酸枣仁开窍醒神;山楂运胃以助运化,同时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全方针对先后天之本与痰浊血瘀之标,共奏补脾益肾、开窍健脑之功。

5小结

《黄帝内经》为中医学的经典,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其思想至今仍指导着医疗实践,“年长则求之于腑”就是其中之一。它从理论上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原则,运用比异别类之法,将有共性的事物分门别类,归为一类,求取共性,提出治疗原则。此处的腑,更多的是强调重视脾胃,要求我们在治疗年长患者时要有所侧重。这种观点运用到老年性痴呆的预防治疗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病的病机离不开本虚标实,本虚表现在五脏亏虚,其中脾胃虚损则气血不生,精无以化,髓海不充,标实表现在痰涎、瘀血、浊毒的互为因果,脾虚则生痰,气虚可致瘀,痰、瘀、虚三者相合,随气上入脑络,使髓海浑浊,神机失用,发为痴呆。在治疗中重视脾胃,以脾胃为枢纽,健脾运胃,使气血生化有源,气机升降有序,痰无以生,瘀无所处,同时辅以益肾开窍,使神机得用,则痴呆不发。因此,《黄帝内经》理论运用到临床对指导实践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项平.略论“年长则求之于府”[J].山东中医杂志,1982(5):267-269.
[2]王玉璧,郭蕾,窦志芳,等.关于老年痴呆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探讨[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1,26(4):743-745.
[3]袁德培,邱幸凡,王平,等.肾虚髓衰、脑络痹阻是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8):732-734.
[4]赵鑫.从脾肾亏虚痰浊瘀血论治老年痴呆[J].陕西中医,2013,34(8):1021-1022.
[5]罗小泉,郭琦丽,辜尊涛,等.中医药对老年性痴呆病的认识及其防治研究思路探析[J].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1985-1986.
[6]胡玉萍,王平,孔明望,等.从痰热论治老年痴呆[J].中医杂志,2013,54(12):1071-1072.
[7]张玉莲,张连城,李强,等.660例老年性痴呆患者中医证候学研究[J].中医杂志,2015,56(3):235-239.
[8]曾楚华,陈谦峰,王平,等.“固本健脑法”防治老年性痴呆理论探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29(8):1808-1810.

【作者】李瑞;胡玉萍;袁德培;曾楚华;王平;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