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蚕治喘咳偶拾
发布时间:2014-07-0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毛某,男,5岁,2005年4月16日初诊。五天前不慎着凉,起初流涕、喷嚏,偶咳嗽,家人未予重视,食炸鸡及冷饮后,当晚即高热、呕吐,咳嗽加剧并伴有喘促。急诊服退热药、头孢拉定、氨茶碱等热退,但喘咳未止而转中医治疗。诊见患儿精神萎顿,鼻涕少,咳嗽,痰鸣喘促以夜间为甚,纳呆,少汗,舌淡红、苔薄白。听诊两肺可闻喘鸣音;X线摄片显示为支气管炎。诊断为哮喘,证属痰浊壅肺。方用三拗汤加味:炙麻黄6克,苦杏仁、紫苏子、法半夏、紫菀、前胡、苍耳子各8克,射干、莱菔子各10克,鱼腥草15克,甘草、陈皮各3克。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2剂。并嘱避风寒,饮食宜清淡。
二诊:咳喘减,唯痰鸣未消,胃纳渐佳,两肺仍可闻喘鸣音。细察其虽形盛而面色青白,喉中痰鸣漉漉,乃脾虚风盛痰壅之象,急则治标,治当以豁痰祛风为先,乃守前方加僵蚕6克。连服2剂。
三诊:症状大减,晨起后偶咳,痰鸣少而轻,药已奏效,以祛风化痰中加强健脾之力。方用:炙麻黄5克,僵蚕6克,苦杏仁、法半夏各8克,太子参、茯苓各12克,陈皮、五味子、甘草各3克,海蛤壳、麦芽各15克。服3剂后,诸症悉除。
按:喘息性支气管炎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中发现不少儿童多为形实气虚体质,极易留湿生痰,病初即表现为风痰壅盛。《丹溪心法》云:“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痰既是病理产物.也是致病因素,痰之去留,是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环节。因此本病发生时宜尽快缓解症状,祛除呼吸道分泌物.阻止其转变为哮喘是治疗关键。患儿初诊治疗均以宣肺化痰.虽然药证切合.但仍见喉中痰鸣,喘咳难止,是对本病“风痰壅塞气道”的病机未予以足够重视.若风痰壅盛不去。气道闭拒,则病终难愈。故在常规辨证论治外,酌加善祛风除痰之僵蚕,始得以收效良好。(横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