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干姜汤首见于《伤寒论》第147条:“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在跟随顾植山教授学习期间,笔者发现老师主要从运气和三阴三阳开合枢理论来灵活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强调利用运气结合时象、症象、脉象发挥该方调理少阳枢机的作用,将厥阴病引出少阳,或将太阴病拉回少阳,机转回阳则病愈,从而在临证中屡起沉珂。兹举案以说明之:
病案
严某,男,33岁,2015年4月2日初诊。慢性腹泻病史10年,高血压病史1年,现每日腹泻5~6次,上午多发,血压160/90mmHg,头昏,体倦乏力,耳鸣、腰膝酸软,寐欠安,每日凌晨3~4时易醒,舌淡紫,苔白腻,脉沉弦小滑,左关弱。肠镜示:直肠多发小息肉;胃镜:慢性浅表性胃窦炎伴糜烂;曾口服中西药疗效不显。
依据运气理论,气象、脉象、症象三象结合分析,辨证为少阳枢机不利,少阳太阴合病。处方:柴胡桂枝干姜汤。北柴胡2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川桂枝10克,天花粉20克,左牡蛎10克,淡黄芩10克。14剂,每日1剂,以水1800毫升,煮取900毫升,去滓再煎取45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3次。
二诊(2015年4月16日):服药后诸症好转,食欲增加,大便畅,日二行。舌淡暗,苔薄白,脉沉,继服上方14剂,每日1剂,水煎分服,方法同前。愈。
按:顾植山老师近期用柴桂干姜汤治少阳证而兼有腹泻者每获速效。他认为,按开阖枢理论,“少阳为枢”,六经传变从少阳传太阴,病在少阳太阴之间时,发挥少阳枢转机能,即可兼治太阴腹满泄泻之证。时逢春季,临床少阳病证常可见到,或伴有大便稀溏者,皆可选柴桂干姜汤。如左关春脉偏弱者,则为春气不应之象,用之更有把握。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