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胃消痞降逆通瘀 主治残胃炎症

发布时间:2015-03-2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徐景藩(已逝),男,1927年出生,江苏省吴江市人。江苏省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4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1996年获全国白求恩奖章,2009年获首届“国医大师”荣誉称号。出身中医世家,自幼即随父徐省三学医,秉承家业,后又拜江浙名医朱春芦为师,弱冠悬壶乡里。从医七十载,博览群书,精通医典,前后跟随孟河马培之传人马泽人、吴门曹氏传人曹鸣高、孟河名医脾胃病家张泽生、肝病大家邹良材等名家大家,悉心学习,博采诸家众长,尤其对吴门和孟河医学有深入研究,中西并融,学验俱丰,在脾胃和肝胆病的理论和实践方面创立了许多学术观点和诊治方法。对食管病创“藕粉糊剂方”卧位服药法;治胃病主张从三型论治;创“残胃饮”治疗残胃炎症;治溃疡性结肠炎,创“连脂清肠汤”内服加“菖榆煎”保留灌肠法。脾胃病治疗重视疏肝理气,用药注意刚柔相配、升降相须等。

  组成:炒白术10克,炒枳壳10克,炒白芍10克,制香附10克,柴胡6克,五灵脂6克,石见穿10克,刀豆壳15克,柿蒂10克。

  功能:和胃消痞,降逆通瘀。

  主治:残胃炎症。具有胃脘痞胀、隐痛、口苦、饮食减少、乏力等症状。

  方解:白术甘苦,有补益脾胃,燥湿和中之功。白芍苦酸,入肝脾经,与白术同用,也能补益脾胃,亦且缓急止痛,养血柔肝,使柴胡、香附等疏肝抑木之品不致有损胃气。枳壳下气行滞而消痞胀,一方面与白术同用,取“枳术丸”之义,寓通于补,通补兼施,另一方面配柴胡,升清降浊,使脾胃调和,痞满得除。五灵脂是治疗胃脘久痛入络的良药,与香附同用又名“五香丸”,则气血兼行,通气滞而行瘀,配石见穿散瘀活血定痛。石见穿清郁热而行瘀醒胃,刀豆壳、柿蒂和胃降逆下气。综合全方,具有益气和胃,疏利降逆、行气化瘀的功用。

  加减:兼湿盛者,加藿香、佩兰、制川朴;兼郁热者,加黄连、大贝母、蒲公英;偏于中虚气血不足者,加太子参、淮山药;兼阴虚者,加麦冬、石斛;兼食滞者,加炙鸡内金、焦建曲、麦芽;恶心呕吐者,加炒竹茹、橘皮;血瘀明显者,加紫丹参、桃仁、制大黄;胃镜检查见有胆汁反流可加丁香,徐景藩教授认为丁香与柿蒂相伍,有助于改善反流。

  临证备要:残胃炎症多见于胃次全切除术后,尤其是毕II式术后,因胃窦切除后幽门功能丧失,以致胆汁反流,胃黏膜屏障作用被破坏而产生炎症,或使原有慢性炎症加重。胃中食物停留过短且影响腐熟之功能,以致精微气血生化之源不足,脾胃升降失司,胃络瘀阻。病机以中虚气滞瘀阻为多,若不及时而恰当地加以治疗,其虚益甚,瘀阻日深,健康状况日衰,有形成恶变之势。上方1个月为1个疗程,可根据病情服用1~3个疗程,治疗效果以溃疡、慢性胃炎手术后的残胃炎较好,毕I式优于毕II式。胃癌术后可能尚遗留病根,有的甚至潜在转移病变,疗效略欠。(时乐郭尧嘉整理)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