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是临证中常用的名方。该方具有益气滋阴、通阳复脉之功效,主治阴阳气血不足,心脏失养引起的心动悸、脉结代、虚羸少气、无光少苔或舌质干而瘦小者。笔者临证体会,该方除治疗上述病证外,在方中加入附子、黄连对老年人顽固性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病例:刘××,女,81岁。老人患有糖尿病、心脏早搏、失眠等病症多年。特别是长期失眠十分苦恼,只能靠吃安定片维持睡眠。2014年入冬后,心动悸、脉结代诸症加重,甚时感觉胸口缺氧闭闷,入夜则面部潮红,心烦胸闷,彻夜难寐,入某二甲医院住院治疗一周后心脏早搏症状减轻,尤其是失眠症状不能减轻,西医说没有好办法,嘱其出院后慢慢调理。出院后遂请中医治疗。2014年12月28日来诊。望见老太身形偏胖,面色无华,自诉胸口憋闷,两下肢无力,入夜如浸冷水之中,但面部又感发热发燥,口干不欲饮,头昏重如裹,身重困乏,时有心慌短气,诊脉濡细而弱,时有结代;望舌胖质红,舌苔白腻而厚,饮食纳差,大便溏。四诊后分析,此老人患病多年,病情缠绵,虚实夹杂,气血阴阳不足,且兼有湿邪内阻。补气血易助湿,去湿又易伐正,比较棘手。认真思考后决定治分两步,首先宽中去湿,使邪去正安,第二步扶阳通脉、安神助眠。遂先处方以藿朴夏苓汤加减,服20余剂后,头昏重如裹的症状已去,饮食转佳,胸闷减轻,但自诉失眠难寐,有时吃了安定片后仍彻夜难眠,双下肢仍(尤以膝关节以下)冰冷不温,乏力不能行走,精神疲乏,时有心悸,下午自觉面部潮红,诊脉细数,时有结代,舌苔中部仍是白厚苔。遂转入第二步治疗,以炙甘草汤加附子、黄连等为治。处方:炙甘草50克,桂枝20克,党参20克,熟地20克,阿胶(烊化)15克,麦冬15克,麻仁10克,大枣10枚,酸枣仁15克,夜交藤30克,制附片60克,黄连15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煎前先用冷水将诸药浸泡60分钟,再用文火慢煎60分钟,取头汁300毫升,再加冷水文火煎100分钟,取汁500毫升,将两次的药汁拌匀后分3次服。首服时宜饭后1小时,少量多次,胃部如无不适,再加大服量。
服药4剂后,感觉双下肢转温,下午面部发热、口干等症状减轻,睡眠好转,每夜只吃半颗安定片。药已对症,嘱继服余药。10剂服完后,感觉精神大好,心悸已无,双下肢有力不再发冷,口干及面部发热症状基本消除。诊脉平缓有力,结代已无。第二疗程,继用上方10剂。后诉服完后睡眠已很好,不用服安定片,每晚能自然入睡,睡眠质量较好。
按:本病例为重症老年人失眠症,临床上是一难治病。现在老年人失眠症患病率高,除气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外,有很大一部分是属于肾阳亏虚、肾水亦不足,心火偏旺、水不济火,心神不安所致,故用传统的补益气血、养阴安神的方法治疗老年人失眠症效果不好。不妨用温下清上,使水火既济之法能收到意想不到之效果。中医认为肾为水脏、心为火脏,按五行学说应是肾水制心火,一旦水不克火,君火虚妄,就导致心悸、失眠、烦燥等病症发生。故于方中加入附子以温肾阳,助熟地、阿胶等滋肾水,加入黄连以清心火。附子、黄连二药合用,辛苦相投,一寒一热、有寒热并用,阴阳相济之义,此正是清代王旭高所谓的“黄连配附子能交水火于倾刻”,故使难治之症亦可治也。(江淑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