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合,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西医结合急症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数载,学验丰富,善于运用经方治疗疑难杂症。笔者有幸侍诊于旁,受益匪浅,现简述其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头晕1例,以飨读者。
杨某,男,42岁,已婚。于2015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患者头晕3年,加重1周。患者头晕,自称血压一直偏低,胃痛4个月,口苦口干,无反酸,伴恶心呕吐,大便溏,睡眠安,小便正常,舌尖红,苔微黄腻,脉弦滑细。辅助检查:血压105/56mmHg,心率52次/分,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
辨证:脾阳虚,水泛上逆。
治法:健脾温阳化饮。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5克,黄连6克,川楝子10克,陈皮10克,川芎10克,法半夏10克,吴茱萸5克。先予7剂,嘱患者清淡饮食,用生姜煮白粥。
二诊:患者诉头晕明显减轻,无恶心呕吐,无口苦口干,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脉缓。测血压及心率恢复正常。结合临床表现及舌脉象,考虑脾阳渐升,痰饮渐少,肝热已解。故再单独予苓桂术甘汤巩固。
处方:茯苓15克,桂枝10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5克,陈皮10克,1周后电话随访,谓诸症消失。
按:患者以头晕为主诉,归属于中医“眩晕”范畴。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为“眩冒”。《内经》认为,无论虚实都可致眩。陈镜合常言必须分清病机的寒热虚实,用药始能建其功。结合四诊,本案辨证以虚为主,且主要为脾阳虚。该患者头晕、大便溏,脉细,此为脾阳虚水泛的典型表现。《金匮要略》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汤主之。”故用苓桂术甘汤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患者口苦口干、恶心呕吐,舌尖红及脉弦滑为土虚木乘、郁而化热的表现。故予左金丸泄肝热,加川楝子加强泄肝热作用。吴茱萸可降逆止呕、疏肝解郁、助阳止泻且可制约川楝子、黄连的寒凉之性。陈镜合善于食疗配合治疗,《内经》中有关于食疗的记载,“凡欲诊病,必问饮食居处”,“药以祛之,食以随之”,陈镜合嘱患者生姜熬白粥食用,可辅助苓桂术甘汤健脾温阳化饮,与方药相配有吴茱萸汤之意。《伤寒论·厥阴病脉证并治》:“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共奏温中补虚、降逆止呕之功。同时予二陈汤主药陈皮、半夏可燥湿化痰,可辅助苓桂术甘汤起到化饮之功。因患者头晕3年,日久必瘀,用川芎行气活血。
陈镜合告诫我们,临床当中对于寒热虚实的患者,一定要抓住主症,就抓住了主要矛盾,这样临床表现便会相对简单,较易辨证用药,避免虚虚实实之忌,用药才能效如桴鼓。(李要轩)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