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病”患儿中药巧治
发布时间:2013-11-2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小 中 大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上期说到,一个6岁的男孩得了一种“怪病”,症状为腹泻不止,粪便青绿,夜间吵闹,一熄灯即妄言“见鬼”,晚上睡觉两目圆睁,四肢抽搐,而且身体极度消瘦,四肢发冷,白天疲倦无力。医院的医生或诊为“癫痫”,或诊为“缺钙”,但用过多种中西药均无疗效。
老中医宋先生根据患儿的症状用中医理论加以分析,辨证为脾肾虚衰、肝风内动所致之慢脾风重证。于是开出了治慢脾风证的中医古方大回生汤:
炙黄芪15克,人参(另煎,中服)10克,土炒白术10克,钩藤15克,全蝎2克,枸杞子10克,炒酸枣仁10克,制附子(先煎)6克,肉桂2克,干姜3克,白豆蔻3克,丁香3克,炙甘草5克。每日2剂,水煎代茶频频饮服。
第3天上午,患儿的父亲找到宋医师,说孩子已服药2天共4剂,四肢抽搐稍见减轻,但孩子面色发红,躁扰不安,这剂药还能不能继续服用呢?宋医师分析说,躁扰不安,面色发红,中医认为属阳热之症状,这是孩子的疾病由阴转阳,阳气渐渐恢复的好现象。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记载.:“阴病见阳者生”,这说明疾病有治愈的希望,因此不能半途而废,可以继续服用此方。于是孩子的父亲又捡了10剂药。果然,患儿在5日内将这10剂药服完后,腹泻次数大减,四肢温暖,抽搐也已停止了。
当患儿由父亲携带第3次找到宋医师时,宋医师说,中医认为,小儿为稚阳之体,其阴未充,而且阳气虚衰必损及阴,故回阳之中必须佐以滋阴药。务使阳潜阴固,才不致有偏颇之患。也就是说,小孩阳虚日久必致阴虚,不能一味只用助阳补气药,用到一定程度也要考虑滋补阴液,否则也会导致其体内阴阳失衡。于是宋医师在原方中又加上熟地15克,当归5克,以滋阴补血。同时药量减为每日l剂,再服5日。
5日后,患儿的父亲高兴地对宋医师说,孩子夜间已能安睡,不再惊叫抽搐,腹泻也已止了,精神也好多了。宋医师认为,孩子的脾胃虚弱尚未完全康复,必须用中药继续调理,才能预防疾病复发。于是改开香砂六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木香、砂仁)给患儿服用。孩子服此方半个月后,食欲大增,四肢肌肉渐充实,疾病症状全部消失,已能与正常小孩一样上学与生活。(完)杏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