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萎缩性胃炎病案举例

发布时间:2012-07-3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现认为多灶性CAG和自身免疫性CAG均为癌前病变。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CAG伴肠上皮化生的病例列为癌前病变。陈宝贵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益气养阴,健脾养胃法治疗CAG及CAG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临床取得较显著的疗效。

  陈宝贵认为,CAG病位在胃,但脾胃均居中焦,生理病理关系密切,CAG患者腺体萎缩,胃壁变薄,胃酸及胃蛋白酶分泌减少,与中医之胃阴、津液缺乏相似。脾胃为气血水谷之海,脾胃健运,气血充盈,生机旺盛,疾病无从侵入,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土清阳之气在人体病理变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故主张治疗本病当益气养阴,健脾和胃。补气养阴中药能促进胃黏膜血流量,增强胃肠蠕动,调节胃酸分泌,从而预防胃黏膜萎缩,修复胃黏膜。

  对于合并溃疡者,陈宝贵喜用白及,其性味苦甘,入肺、胃经,入血分,富有黏性,不仅有止血消肿,敛疮生肌,通络缓痛之功,还能改善胃脘胀、痛、嘈杂等诸症,促进溃疡愈合,常被选为护膜止痛之上品。溃疡面大或多发溃疡者,常伍用云南白药0.6克,口服,日3次,以止血止痛。CAG病程迁延难愈,久病多瘀,尤其对于合并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的患者,陈宝贵认为胃镜及病理结果亦是中医望诊的延续,可归属于广义望诊的范畴。CAG合并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即属于瘀血内停,脉络不通之证,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颇类中医之癥瘕积聚。加之此类患者常见舌暗,甚则瘀斑瘀点,舌底脉络青紫迂曲等舌象,陈宝贵常依据舌象,在处方中应用活血化瘀之品。对于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者予刘寄奴15克以散瘀通经止痛。若瘀象明显者加用穿山甲3~5克,研末吞服,以活血祛瘀,软坚散结。

  病案举例

  陈某,男,58岁。主因“间断胃脘胀痛20余年,加重1周”于2006年5月12日就诊。现胃脘胀满,每因饭后加重,食少嘈杂,消瘦,五心烦热,面色萎黄,动则气喘,舌暗红,少苔,有瘀斑,脉细。胃镜示:胃大弯及胃小弯处以白为主,十二指肠球部变形,可见0.5×0.7厘米溃疡,病理示:CAG,中度肠腺化生。诊断:胃痛,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治法:益气养阴,健脾养胃,兼以化瘀。方药:党参30克,生地、麦冬、赤芍各15克,鸡内金、半夏、延胡索、荷叶、砂仁、柴胡、枳壳、白及各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中晚3次分服。

  二诊:药后,胀满略减,食欲增,大便溏,每日3次,原方加山药20克、茯苓15克,日1剂。

  三诊:服药至2个月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舌暗,有瘀斑,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病理示:CAG,中度肠腺化生,二诊处方去白及,加穿山甲5克,研末吞服。

  四诊:服药半年后诸症消失,舌暗,散在小瘀点,复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病理:慢性浅表性胃炎,无肠腺化生,二诊方去白及,加刘寄奴15克,上方配成蜜丸,每服10克,1日2次,继服半年巩固疗效。随访3年无复发。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