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守中药方加减

发布时间:2018-01-0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患者某,男,57岁,杭州人。2015年10月29日初诊。患者因行走不稳、健忘1月余就诊。10月3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头颅MRA检查提示:双侧大脑前动脉走行迂曲,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

症见:行走不稳,其妻搀扶,健忘,反应怠慢。两尺虚浮,舌苔薄质红。西医诊断:胚胎型大脑后动脉;中医诊断:瘖痱病;此属肾之阴阳俱虚,髓海失养,拟地黄饮子法。

处方:熟地黄20g,山茱萸12g,麦冬12g,五味子5g,上等铁皮石斛10g,肉桂3g,制附子6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石菖蒲6g,茯苓12g,远志6g,丹参20g,当归10g。

7剂,常规水煎2次共200mL,分2次服用。

11月12日二诊,行走明显好转,尺脉虚浮,舌苔薄腻质红,再补其肾精。守上方:改淡苁蓉6g,茯苓15g,当归6g。28剂,常规水煎2次共200mL,分2次服用。

2015年12月10日三诊,行动自如,骑自行车来就诊,然仍健忘,感乏力,两尺虚浮,舌苔薄腻并有齿痕,尖有瘀点,再守地黄饮子法。

处方:熟地黄20g,山茱萸12g,肉苁蓉6g,巴戟天10g,制附子6g,肉桂3g,上等铁皮石斛12g,麦冬12g,五味子5g,石菖蒲6g,远志6g,茯苓12g,丹参20g,当归6g,淮山药30g。

守方加减,至2016年4月14日复诊,行走自如,记忆力大为改善,乏力减轻,左关弦,尺虚浮,右关大,舌尖红苔薄腻,守方加味。

处方:生地黄12g,熟地黄12g,山茱萸12g,麦冬12g,五味子5g,上等铁皮石斛10g,肉桂3g,制附子5g,肉苁蓉10g,巴戟天10g,茯苓12g,石菖蒲6g,远志6g,丹参30g,当归10g。14剂。

按:双侧胚胎型大脑后动脉均来源于颈内动脉,基底动脉尖只剩下双侧小脑上动脉,双侧基底动脉血液供应范围非常有限。在血容量不足或血压不稳定情况下,均可导致基底动脉血液供应受限,可出现一系列脑干缺血的症状,如四肢无力,意识丧失,易跌倒,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恶心呕吐等[1]。该案患者服用西药症状无明显改善,求诊于连师。连师认为该患者是属于足废不用,行走不利的痱症。肾主骨生髓,下元虚衰,筋骨痿软,故行走不利。脑为髓海,髓海不足,脑失所养,故健忘、反应怠慢。两尺虚浮,此阴阳俱虚之征。舌有瘀点,为血瘀之象。本方阴阳双补,去薄荷辛通开窍之品,酌加淮山药、当归、丹参等健脾补肾活血之药而收功。连师特别强调该病病程长,起效慢,辨证要准确,治疗需长期守方。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