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高血压是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丁元庆教授详细阐述了营卫与血压以及营卫失调与高血压相关性的理论问题。认为血压在脉,营卫与心、血、脉密切相关,进而提出脉是中医认识与研究血压的最佳切入点。
血压是正常生命现象与生命体征。慢性病已经成为当代健康的重要问题,其中高血压在引发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中居于首位,对高血压的防治研究达到空前的高度。然而,如何用中医理论来表述血压与高血压,至今尚无公认的说法。营卫是生命活动的基础与重要变量,是生命活动中可变性最大的因素。本文拟在营卫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并表述血压与高血压的相关理论问题。
1 血压与脉
1.1 血压 血压是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通常指的是体循环动脉压,是推动血液持续流动的力量。临床常用测量血压的部位是肱动脉。心脏、血管、血液容量是决定血压的基本因素。通常这些因素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或波动,但以血容量的变数最大。
1.2 气口成寸 寸即寸口脉。肱动脉走行与手太阴肺脉循行一致,下行则为桡动脉,即寸口脉。气口成寸阐明脉行水谷精微所化气血以及寸口脉的发生机制。如《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四圣心源·寸口脉法》提出:“饮食入胃,腐化消磨,手太阴散其精华,游溢经络,以化气血。气血周流,现于气口,以成尺寸。”古代尚无仪器测量血压,但中医并未忽略这一生命指征,而是用脉来表达对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认识。
1.3 脉由心主 心主血脉是中医对包括血压在内的血液循环功能与机制的高度概括。血舍于脉,营卫是出入并影响脉的基本物质,血液因营卫津液出入而不断变化。营卫变化必然影响心、血、脉。
1.4 脉行血气营卫津液 首先,脉为血府,是容血之府与行血之道。其次,脉为奇恒之腑,容通营卫气血等精微物质。营行脉中,卫气与呼吸清气合成宗气以贯心脉。第三,津液循脉,津液入脉,成为血液组分。《灵枢·邪客》曰:“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因此,脉裹挟血气营卫津液。《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营卫津液源自水谷,与三餐饮食攸关,可以说,脉汇聚营卫津液这些影响日常生活与受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于其中。第四,营卫气血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与能量,脉的重要性由此凸显。
至此,血压与脉成为中西医学体系中近乎等量齐观的概念。
1.5 脉映血压 从脉可以知心、知血、知营卫。脉如环无端,其主在心,内行血气营卫,宗气贯心脉,津液行脉中,脉与血气营卫津液不可分离。营卫是气血之源泉,津液入脉,循脉而行。显然,与血压攸关的因素皆与脉相关。《灵枢·逆顺》:“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有余不足也。”由脉可知血压,故曰脉映血压。
脉是中医认识血压的最佳切入点。血压的维持、变化与调节是极为复杂的系统。中医学不能深入到微观去认识,但是从脉及其相关因素来认识血压,从而使复杂的生理现象变得相对简单。
2 营卫与脉相关
2.1 化血充脉 脉无营卫则不充。营卫入脉生血,充盈脉中。营卫不断生成布散,脉与脏腑百骸始得营养与支持。《灵枢·天年》曰:“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内外伤辨·辨内伤饮食用药所宜所禁》:“人之真气衰旺,皆在饮食入胃,胃和则谷气上升。”生命之脉赖营卫化血充盈。
2.2 养心主脉 营卫养心。脉主于心,血行于脉,源泉却在营卫。营卫不足,气血无继,心气匮乏,脉失其主。《灵枢·五味》:“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营卫充脉养心,心能主持血脉。
2.3 依脉而行 营卫无脉则不行。脉为奇恒之腑,内藏精气。营充脉化血且行于脉,而“入脉化血,环周不休是营气之特点,说明营气参与血液循环”。
2.4 固护血脉 营卫能护脉。营气主滋养,且能制约火热;卫行脉外,贯脉行血,司腠理开合,卫外为固。卫气既能推动营血循脉,复能固脉摄血。故曰:“卫气主推动与固摄。卫行脉外,或并脉而行,推动与固护营血”。
2.5 调节血脉 营卫出入,脉应之而变。《灵枢·邪客》:“天有昼夜,人有卧起。”昼夜变化,天阳消长,人体以营卫出入应之于内。起则劳作,营卫气血循脉行于周身,以滋养温煦;卧则阳入于阴,阴气用事,进入睡眠。《素问·生气通天论》:“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提出人体阳气一日之内有如四季变化,凡此皆赖营卫消长出入。已知正常人的血压有昼夜变化,有赖营卫特别是卫气为之协调。
营卫昼夜盛衰消长,脉亦应之。卧则阳气闭藏,阴气主事,其脉是一日之内最为平静的时刻,最能反映人体阴阳气血状态。《素问·脉要精微论》曰:“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故乃可诊有过之脉。”血压通常有昼夜节律变化,称为杓型血压。研究发现,睡眠障碍会导致血压变化,表现为非杓型血压、超杓型血压,或反杓型血压。营卫消长出入失常,阳不入阴,阳气浮越在外,脉必应之,而有相应的变化。脉有气化,营卫为本,故曰营卫有调脉之用。
2.6 营卫失常,损及血脉 营卫与脉密切相关。《内经》有关于血脉损伤的记载,如脉衰、脉不通、脉痹、阳络伤、阴络伤等。《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五七,阳明脉衰”。阳明胃为水谷之海,营卫化源,胃气、卫气异名同类。衰老始于阳明,脉衰为其肇端。营卫病变,必然累及血脉。
营卫生于中焦,籍手太阴肺脉上行而周于身。因此,营卫与脉关系密切。
3 血压在脉
3.1 脉行周身,独取寸口 脉行气血而营阴阳。其状如环无端,贯通脏腑百骸,营卫气血运行其间。从寸口脉能察知脏腑气血阴阳之常变,故曰气口独为五脏主。
3.2 阳脉是测量血压的依据 脉分阴阳,阳脉即动脉。通常临床测量血压首选肱动脉,下行即为寸口脉,临床诊脉与测量血压本系一脉,惟方法不同。日常所用腕式血压计则直接测量寸口脉。
3.3 脉集营卫气血形成血压 脉容血压的诸影响因素于一体。脉由心主,裹挟营卫气血,贯通百体,环行于身,形成、维持并体现血压。
3.3.1 脉藏营血 营卫化血,充脉而行周身。《灵枢·决气》说:“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为脉。”《灵枢·经脉》曰:“脉为营……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卫气循于脉外,营卫之行则不离于脉,脉亦不可无营卫。因而,脉反映营卫气血之亏盈。《素问·刺志论》曰:“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营卫化血,影响脉之虚实。营卫充脉并化生气血,故诊脉可知营卫气血,血压是其外在表象。
3.3.2 卫气与脉 脉司气化,以通为用,以气为本。气为血帅,能行血摄血。饮食入胃,“谷入气满”,气旺生血,亦能行血。《素问·刺志论》曰:“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卫气有三种形态,皆可影响血脉。功能态卫气能行血、摄血、护脉;液态卫气则循脉而行;其固态即脂肪,若过多停聚集于腹部,则需气血滋养。可知,三种形态的卫气均与血脉相关。
3.3.3 宗气贯脉 功能态卫气与呼吸清气汇合,形成宗气“贯心脉以行呼吸”,并变见于气口。
3.3.4 脉主于心 心气心阳为血行之动力。有心跳才有脉,有脉即有血压与血流。可由脉知脏腑气血阴阳。故《灵枢·经脉》指出经脉“不可不通”。心推动营血循脉而行,即心主血脉,是形成与维持血压的核心机制。《医门法律》曰:“盖人身一气周流,无往不贯,十二经脉有营卫,奇经八脉亦有营卫……一气流行,即得分阴分阳矣,营卫之义,亦何往而不贯哉。”
3.3.5 百脉朝肺 诸脉皆由心主,百脉朝会于肺。手太阴肺脉“下循臑内”,达于寸口,肱动脉属于肺脉。心肺之气推动鼓舞呼吸循环,营血宗气籍此循脉而行。
3.3.6 脉是中医对血压及其相关因素的综合表述 营卫循脉周行一身上下,以脉为本。《中西汇通医经精义·营卫生会》曰:“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营卫虽生于中下二焦,然营卫之行,则统于心肺周行上下也。”
营卫通过上述方式影响心、血、脉,涉及了影响血压的诸因素。
3.3.7 脉映血压 血压由脉而知。脉集形成、维持与调节血压的各种因素于一体,贯通脏腑百骸,因而,脉成为中医认识、研究与表述血压的客体。
脉本于脏腑,其主在心。心连血脉,如环无端,血气营卫贯充其中,周行不息,故曰脉映血压,亦即血压在脉。
[作者简介]丁元庆(1957-),男,山东日照人,教授,主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脑病临床研究。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