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阑尾炎中医疗法大全

发布时间:2011-10-17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的急性炎性病变,常波及阑尾周围组织,是最常见的外科急腹症。本病中医诊断为“肠痈”,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过食油腻,生冷等物,损伤肠胃,湿热内生;或饱食后急剧奔走,使肠道运化失常,导致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肠腑所而导致的内脏痈病类疾病。

  辨证分型

  蕴热型:转移性右下腹痛,腹痛呈持续性或阵发性加剧,伴有脘腹胀闷、恶心、嗳气;纳呆、大便秘结、小便清或黄。舌质正常,苔薄白,脉弦紧或细涩。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清热化湿。大黄牡丹汤,或锦红汤、红藤煎剂加减,主要药物:大黄、牡丹皮、玄明粉(冲)、桃仁、冬瓜仁。

  湿热型:右下腹压痛加剧,腹痛拒按,热重于湿则体温38℃以上,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腹痛剧,拒按明显,口干欲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清热化湿。阑尾清化汤,主要药物:金银花、蒲公英、大黄、牡丹皮、桃仁、赤芍、地丁、川楝子、穿山甲、红藤、甘草。

  热毒型:腹膜炎征象可遍及全腹,有弥漫性压痛,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热毒伤阴者,有高热或恶寒发热,持续不退,时时汗出,烦渴欲饮,面红目赤,唇干口臭,呕吐不食,二眼凹陷,大便多秘结或似痢不爽,小便短赤。脉弦滑数或洪大而数,舌质红绛而干,苔黄厚干燥或黄厚腻。

  [治法方药]  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加味清肠饮加减,主要药物:金银花、连翘、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芩、当归、红藤、薏苡仁、冬瓜仁、大黄、川朴、枳实。

  经验方

  1.鲜白花蛇舌草全草30~120克(干品减半),首剂一般用120克,且第1日要服4剂,以后可按首剂剂量的一半给药,第二日起每日服 2~3剂。病情较轻者首剂用60~90克,以后减量应用,每剂只煎一次,不作第二煎。

  2.生石膏50克研为细末,用桐油调成糊状,外敷患处。

  3.鲜野菊花60克,打成汁后期用黄酒冲服。

  4.败酱草30~60克,水煎服,每隔3小时服一次,重者可以加大量。

  5.马齿苋30克,打汁调红糖,或蜂蜜,或水煎服。

  6.鸡血藤15~30克,加黄酒一碗,煎至半碗服用。

  7.紫花地丁30克,加黄酒一碗,煎至半碗服用。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主穴阑尾穴、上巨虚、足三里。恶心呕吐 加内关、上脘;发热加合谷、曲池;腹胀加大肠俞等。手法一般取强刺激,急性初期每日2~4次,每次留针30分钟。

  (2)取穴:主穴:阑尾穴、足三里、阿是穴。配穴:恶心呕吐 加上脘、内关;发热加曲池、尺泽;腹胀加大肠俞、次髎。阑尾穴位置:足三里穴下约2寸处。阿是穴位置:  系右下腹压痛最明显点(麦氏点)。治法:一般仅取主穴,每次取2~3穴。如某些症状明显,酌加1~2个配穴。操作上,除尺泽以三棱针刺血外,余穴均以大幅度捻转结合提插之泻法,行强刺激1~2分钟,留针30分钟至一小时,隔5~10分钟运针一次。亦可接通G6805电针仪,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日针1~2次。

  (3)取穴:主穴:膝四、大横。膝四穴位置:右膑骨外缘上4寸。治法:主穴均取。令患者仰卧屈膝,以28号2寸毫针直刺膝四穴,快速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度,采用拇指向后、食指向前捻转手法,使其针感沿大腿向上传导,以过腹股沟到小腹为佳。大横穴,可沿腹向下呈45度角斜刺,以拇指向前,食指向后捻转之法,促使针感向下传道至腹股沟,使两侧针感相接。留针30分钟,每隔10分钟捻转一次。每日1~2次。

  2.耳针疗法

  取穴:主穴:新阑尾点。配穴:发热加皮质下、耳轮,呕吐加迷根。新阑尾点位置:位于对耳轮耳腔缘,在臀与腰椎之间。治法:主穴,每侧注入注射用水0.2毫升左右,每日两次,症情缓解后每日一次。依据症情酌配穴1~2穴。用毫针刺法,探得敏感点以后,速刺人快速捻转,刺激宜强,持续捻转2~3分钟后,留针30分钟至一小时,其间可行间断刺激。每日1~4次。耳轮穴用刺血法,每日一次。

  3.电针疗法

  (1)电针:取穴:主穴:阑尾穴、阿是穴、右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膈俞、血海、大肠俞。配穴:曲池、合谷、内关、内庭、支沟、阳陵泉、大肠俞。治法:主穴中阑尾穴每次必取,另选主穴 4~5个,交替使用。配穴根据症状酌情选用。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取1.5寸毫针针刺,进针 5分至一寸,手法以捻转提插为主,得气后接 G6805脉冲电针治疗仪,选择波型为连续波,输出频率为80~120次/分,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同时用立式TDP神灯照射腹部压痛点,留针40分钟,一般经一次治疗,疼痛即可减轻。每日1~2次,7次为一疗程。

  (2)选取阑尾穴为主穴,配右侧天枢、足三里穴,进针3厘米,行提插法后,接通电针仪,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留针30分钟,每隔8~24小时针刺一次。

  4.穴位注射

  取穴:主穴:阑尾穴;药液:注射用水。阑尾穴双侧均取。体质强壮、针感迟钝者,针尖向上斜刺与皮肤呈45度角,注射速度稍快,每穴 10毫升,5分钟内注射完毕;体质弱或针感强者,针尖直刺或向下斜刺,每穴5毫升,缓慢推入。每日一次,3~4次为一疗程。

  5.拔罐疗法

  (1)取穴:主穴:神阙、膈俞。配穴:天枢、中脘、关元、阑尾穴。治法:令患者先取仰卧位,针刺配穴,每次选2~3穴,得气后用强刺激泻法,留针一小时左右。留针期间,每隔10~15分钟捻转提插一次。取针后,嘱患者转成坐位,用皮肤针弹刺主穴,至局部潮红并轻度出血,之后在神阙穴吸拔大罐,膈腧穴左右分别吸拔中罐。留罐15~20分钟,以局部皮肤呈深红色为宜。上述方法,根据症情,每日治疗1~2次。不计疗程。

  (2)取穴:主穴:分两组。①府舍、腹结、阑尾穴;②大横、阿是穴、阑尾穴。配穴:恶心、呕吐加上脘,反跳痛明显加天枢,体弱加关元。治法:每次取一组主穴,阑尾穴取双侧,余取右侧。据症加配穴。腹部穴除关元外,均用三棱针快速点刺5~10下后,立即拔罐,关元穴仅拔罐不点刺,均留罐15分钟。阑尾穴仅针刺,进针得气后留针30分钟,中间行捻转泻法1次。两组主穴可交替轮用。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歇3天。

  (3)急性阑尾炎选穴天枢、上巨虚、阑尾穴、足三里;慢性阑尾炎选穴气海俞、大肠俞、居醪、冲门、血海、阴陵泉、三阴交。每日一次,7次为一疗程。

  6.敷贴疗法

  (1)芒硝、大蒜(去皮)各30克,共捣成糊状备用,用时先在右下腹衬1~2条凡士林油纱布,再涂药,盖纱布固定,每日或隔日换药一次。

  (2)四黄散用醋或水调成糊状,敷于腹部,保持湿润,或用四黄膏、玉露膏、金黄膏等外敷右下腹压痛明显处,每日1~2次,适用于各型阑尾炎。

  7.灌肠

  用毛冬青液300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两次,能使药液达到下段肠腔,加速吸收,清热解毒。(摘自《急症中西医诊疗技术》)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