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治疗心悸用药规律分析

发布时间:2017-01-31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1],是指病人自觉心中跳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多呈阵发性。现代医学中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均可归属中医心悸范畴。西医抗心律失常药物常有导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大的优势。本研究在收集近年来中药复方治疗心悸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以中药复方处方和药物为切入点,探讨中医药治疗心悸遣方用药的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临床研究有明确诊断;用药处方为汤剂内服,中药复方、药物组成和剂量明确;中药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5%以上[2]。

1.2排除标准

药理研究、病机讨论的;数据资料重复的计1篇;有关个案报道、验方报道的和综述;综合评价后可信度较差的。

1.3资料来源及检索方法

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时间从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输入“心悸”为检索词分别进行主题词和题名检索[2]。

1.4数据预处理

对方剂中的药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3]及《中国药材标准名录》[4]进行规范,并根据《中药学》[5]对药物从归经、性味、功效、主治进行分类。

1.5建立数据表

把纳入文献编号整理并按照下面几项建立数据表:文献信息数据表,包括文献编号、文献名称、期刊来源、日期、作者、方名、药物组成;中药信息数据表,包括药物名称、类别、性味、归经;处方-中药-药物信息数据表,包括处方编号、药物组成、类别、性味、归经[2]。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2003进行统计分析,对表内数据应用IF、MATCH、COUNTIF、ROW等函数进行统计,分析中药复方的用药频次、药物类别等一系列指标[2]。

2结果

2.1心悸常用中药统计分析

纳入文献共计532篇,涉及方剂132首,共计草药105味1328频次,每个处方平均使用中药18味。表1显示,治疗心悸症使用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炙甘草、桂枝、丹参、麦冬、黄芪、茯苓、党参、当归、生地、酸枣仁、龙骨、牡蛎、白术、远志、半夏、五味子、川芎、赤芍,累计使用654频次,占使用药物总频次的51.98%[6]。



其中各类药物出现频次较高的为补虚药如甘草、麦冬、黄芪、党参、当归、白术、白芍、人参、大枣、太子参、阿胶;安神药如酸枣仁、龙骨、远志、茯神、柏子仁、合欢皮、夜交藤;清热药如生地黄、赤芍、黄连、黄芩、栀子、知母;活血化瘀药如丹参、川芎、红花、桃仁;解表药如桂枝、生姜、麻黄、葛根;理气药如陈皮、薤白、枳实、木香、香附、佛手;化痰药如栝楼、半夏;利水渗湿药如茯苓、泽泻;平肝息风药如牡蛎、代赭石、珍珠母;温里药如附子、干姜、肉桂、细辛;收涩药如五味子[6]。


3讨论

心悸的病机按照八纲辨证可分为虚实,虚为气血阴阳不足,实为气火痰瘀阻滞,且虚实可兼夹交错。纵观本研究结果,补虚药占有很大一部分,从而反证了心悸“本虚”的基本病机特点,从治疗上也论证了虚证当以“补益”为原则。正如《黄帝内经》所云:“虚则补之”“损者益之”[2]。在药物类别统计结果中,补虚药占35.23%远高于其他类别,是整个方药的集中药类,可视为君药[2]。按补虚药的具体类别进行统计,补气药57.5%,占比例最大,其次为补血药19.35%,补阴药和补血药频次接近[6]占18.98%,补阳药最少为6.7%。通过药物属性不难发现,心悸多以气血不足为主要证型。气属阳主动、主煦之,血属阴主静、主濡之。“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推动无力可致血虚;血虚则气无所托,亦可致气虚,故补气药常配补血药以发挥更大补益气血的功效[2]。安神药(11.25%)、清热药(11.12%)和活血化瘀药(10.09%)因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可视为臣药,其中安神药主要以养心安神药为主。朱丹溪认为“血虚痰火”是心悸的主要病因,并在《丹溪心法·惊悸怔忡》中提出:“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人之所主者心,心之所养者血,心血一虚,神气不守,此惊悸之所以肇端也。[7]”研究活血化瘀药药理表明,对降低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血管以增加冠脉血流量从而改善心肌缺血、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8]。而除此之外的12类药物累计频率仅为21.36%,可共同视为佐使之药,在临床上酌情加减。通过对532篇文献用药统计分析发现,某些药物是取其特有的功效治疗心悸。如解表药中的桂枝可活血通络、温振心阳;收涩药中的五味子可补益心肾、宁心安神;温里药中的附子可上助心阳、温煦心阳;平肝息风药中的牡蛎可重镇安神;利水渗湿药中的茯苓可益心脾安神;化痰药中的栝楼可清热化痰以宽胸;消食药中最常用的山楂可活血化瘀[9]。综上所述,炙甘草、桂枝是治疗心悸的核心药物,药物类别以补虚药的使用频率最高,且以补气血为主,安神药和活血化瘀药次之,使用相对较多[2]。所用药物以益气养血为主,辅以宁心安神、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法,反映了心悸本虚为主、痰瘀火热兼夹为标的病机特点[10],用药规律以补益为主,兼祛实邪[2]。

参考文献:

[1]尹龙.仲景辨治心悸的学术思想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

[2]李虹,张蓉蓉.中药复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用药规律分析[J].中医杂志,2015,56(4):338-340.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