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体受寒冷侵袭,引起局部血脉凝滞、皮肤肌肉损伤的疾患,均称为冻伤,多发于手、足、耳、鼻及面部等暴露部位,在初冬和天气骤变时发病率较高。由于冬天新陈代谢减慢,加上自然界的温度降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就会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指(趾)尖部分以及耳朵等离心脏较远的部位,血液循环不畅。
耳朵的抗冻能力最差。人体中的耳朵、鼻子、手、脚都处于血管末梢,血流量少,因此到了冬天格外怕冷。但是,鼻子可以呼吸换气,脚有鞋袜保护,手可以带上手套或插进口袋保暖,唯有耳朵经常暴露在外。而耳朵除了耳垂部分有脂肪组织能保温外,其余部分只有较薄的皮肤包着软骨,所以是五官中最“怕冷”的器官。耳朵容易长冻疮,其实就是怕冷的表现。此外,很多人也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如果耳朵暴露在外,甚至会有“冻得头疼”的感觉。因此,给耳朵做好防冻工作格外重要。
耳廓借韧带与耳肌附着于头的两侧,除耳垂由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外,其余均由弹性软骨构成,外覆软骨膜和薄层皮肤。由于耳廓暴露于体表,加之耳廓皮肤薄,皮下组织少,血管表浅,血流缓慢,极易因低温而被冻伤。祖国医学对此早有论述:“严冬之月,触冒风雪寒毒之气,伤于肌肤,气血窒滞,便成冻疮,及至皮肉烂溃。重者支节堕落。”
耳廓冻伤后,轻者血管收缩引起局部缺血,出现痒感,继之水疱形成,内积血性液体,有明显痛感。冻伤重者耳垂及耳轮边缘呈死灰色,完全失去知觉。长时间受冻后,耳廓皮肤和软骨的冻伤部位可发生溃烂、坏死,造成耳廓软骨膜炎,使耳廓变形弯曲。
防治耳廓冻伤,可按如下方法:每日清晨起床前在床上行耳廓自我按摩。具体手法为抹拉法,即双手拇指指尖向上,指腹贴于耳廓背面,食指呈“L”型弯曲,拇指侧贴于耳廓前面(也可用食指指腹与拇指指腹呈对应状),然后由耳廓上部沿耳轮对耳轮、耳甲腔、耳舟向下抹拉至耳垂。力量适度,用于预防可力度稍大,用于治疗则以不痛或微痛为度。已有破溃者应避开破溃处,如此反复做100次,每日1~2次(睡前可再做1次),如能配合适当的全身运动则疗效更佳。要注意千万不可立即到热的室内去烤火或用热水袋、热毛巾等突然加热耳部,以免引起血管痉挛,造成局部坏死。如果冻伤得比较厉害,甚至耳廓已经溃烂、有软骨暴露时,要立即到医院进行治疗。(浙江上虞 章雅珍)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