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岳全书》云:“肿胀之病,原有内外之分,盖中满者谓之胀,而肌肤之胀者亦谓之胀。若以肿言,则单言肌表,此其所以当辨也。但胀于内者,本由脏病,而肿于外者,亦无不由乎脏病。”[1]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肿胀病可见于心、肾、肝等多种脏器疾病中。此外,仍有部分肿胀病无法用现代医学解释,称其为特发性水肿,从中医角度分析诊治,往往可取得突破和进展。
邵静教授为全国第6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华医学会老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临床医疗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杂病,其中对不明原因导致的肿胀有较深入的认识。笔者在跟师过程中受益匪浅,现将邵静教授治疗肿胀病的经验整理如下。
1基本病因病机
邵静教授认为该病看似水病,实则气、血、水三者同病。饮食入胃,经脾胃运化成水谷精微,经三焦气化后生成气血津液。同时,气、血、津液三者互化同行。气在人体之中,引导血液和津液的运行。气无形,血有形,气依于血而不致于浮散。中焦的气化作用使部分津液化赤入手太阴肺经,故津液实属血液生成过程中的一部分。气机运行失常,津液和血行亦失常;津液和血行有停滞,必然导致气机运行失常。张景岳提出肿胀病虽由脏腑病所生,有寒热血气之异,然而终究离不开水气二字[1]。唐容川认为气水血乃一家,可相生,可互病[2]。该病与气、血、水三者关系密切,故邵静教授临床称之为“瘀胀病”。
2治疗原则——气血水同治,通利三焦,攻补兼施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急病的治法及方药,关于病机的论述多概而括之,书中提到:“饮水不即消,三焦受病,小便不利,乃相结渐渐生聚,遂流诸
肿胀病以气病为先时,常见肾气虚和脾胃气虚,临床遣方用药常以肾气丸或理中丸为基础,重用
3病案举例
患者,男,82岁,2019年6月7日初诊。以“双手及颜面部水肿半月余”为主诉就诊。现病史:半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手及颜面部水肿,眼睑水肿,双下肢酸困,无恶寒
2019年6月14日二诊:服药后双手及颜面部水肿较前减轻,双下肢酸困缓解,纳食较前改善,眠一般,大便3d一行,小便次数多。上方
2019年6月21日三诊:服药后双手及眼睑水肿明显减轻,纳眠一般,大便3d一行。守上方7剂,颗粒剂(厂家同上),热水冲服。因患者既往有胃部分切除术病史,且年龄较大,嘱其坚持服药,巩固治疗,防止疾病反复。
按语:该患者年事已高,机体功能渐衰,且常服清热
4小结
肿胀病多气、血、水同病,治疗时须三者同治、通利三焦、攻补兼施。邵静教授在治疗肿胀病时,结合患者的自身情况辨证施治,各有偏重。从上述遣方用药中,可以看出邵静教授常用经方治疗,对中药的临床运用受《医学衷中参西录》影响颇深,为后辈指出学习中医的途径,即熟读经典及中医名著,并结合临床不断提高辨证能力,方能继承、发展中医之精髓。
参考文献
[1]张介宾.景岳全书[M].李继明,王大淳,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475.
[2]唐宗海.血证论[M].魏武英,李佺,整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6.
[3]葛洪.肘后备急方[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18:102.
[4]李具双.三焦与营卫气生成关系浅谈[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1):46-48.
[5]张锡纯,重订医学衷中参西录[M].柳西河,重订.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19,120.
[6]王慧如,陈子杰,梁艳,等.浅析秦伯未治疗水肿六法[J].中医学报,2017,32(6):964-967.
[7]
[8]胡希恕.胡希恕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司丹丹
河南中医药大学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