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血尿是指由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引起的肉眼或镜下血尿,常见于急慢性肾炎、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等。该病约占泌尿科就诊患者20%,占住院患者3.9%~13.6%[1]。以色列学者维万特发现,血尿为终末期肾脏病危险因素之一,是患者较先发现的预警信号。若肾性血尿失治误治,日久不愈,造成肾功能进行性损害,进入终末期肾病,严重危害健康[2]。因此,积极控制血尿,阻断或延缓病程进展,对预后有深远意义。张大宁教授在肾性血尿认识与治疗上,经过数十年探索及研究,形成了独立系统的思维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获得了显著疗效。笔者随张师学习多时,现对张师在诊治肾性血尿方面的思维方法作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不足之处,敬请指正。
寻因溯源,探究病机
肾性血尿为临床常见症状,中医学将其归属“尿血”“溲血”等范畴[3]。其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血瘀为标。病位在肾,总属肾络受损,血溢脉外而成。张老师将其病机高度概括为热、瘀、虚三方面。
1.热炎下焦,迫血妄行下焦热盛为肾性血尿常见原因。风邪袭肺,肺卫失宣,风邪化热,循经入里,直中少阴,病发血尿;或因心肝火旺,湿热久羁,热移下焦,流窜入肾,注于膀胱,扰动血室,尿血不止;亦或素体阴虚,久病及肾等致相火内动,阴不涵阳,迫血而出,血尿自成。正如《
2.瘀阻肾络,血不归经《血证论》云:“离经之血,虽清血鲜血,亦有瘀血”。因湿热久恋、相火内动等暗耗阴血,血液黏稠而成瘀;或由脾肾两虚,生化乏源,脉道不充,血行无力而成瘀;或血尿迁延,久病入络,络气失和而成瘀。瘀阻肾络,血脉不通,难以归经,漏于阴道,血尿不止。瘀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加重肾性血尿进展的重要因素,贯穿整个病程始终。
3.脾肾亏虚,统摄无权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藏真阴而育元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血生于脾,化精于肾,循于脉中,运行不息,循环往复,充营全身。脾肾两亏,脾不统摄,肾失封藏,血不循经,溢于脉外,流入膀胱,随小便出。《医学衷中参西录》云:“中气虚弱,不能摄血,又兼命门相火衰弱,乏吸摄之力,以致肾脏不能封固,血随小便而脱出也”。
深研思维,明辨治法
1.疏风散邪法肾性血尿初期常因风邪袭肺,母病及子而成,多发素有肾病之人,外邪使病情复发或加重。此时多见实证,病急而重,治以疏风散邪,清热凉血,方用银翘散加减。张老师认为,该方外散风邪,内清里热,药性辛凉,利于止血。尤方之
2.清热祛湿法湿为阴邪,热为阳邪,两邪胶着,弥漫三焦,病势缠绵,难以消散。肺居上焦,形质娇嫩,湿热伤肺,肺失清肃,循经入里,注于下焦,伤及血络,发为血尿。治以疏表宣肺、清热化湿,方用藿朴夏苓汤加减;脾居中焦,喜燥恶湿,湿热易困脾土,致中焦枢机不利,升降失常,邪窜肾络,发为血尿。治宜清中袪湿,凉血止血,予三仁汤加减;湿为阴邪,肾为阴脏,同气相求,深蕴于肾,与热胶黏,搏结营分,迫血妄行,则成血尿。当以淡渗利湿为主,兼清热止血,予八正散合茵陈五苓散加减。张老师指出:“湿热为患,血尿缠绵,病势反复,难收速效。宜持法守方,徐徐图之,不可性急药猛,反逆病势”。
3.清心凉营法心经热盛,下移小肠,迫于肾脉,遗热膀胱而尿血。如《医学心悟》曰:“心主血,心气热,则遗热于膀胱,阴血妄行而溺出焉”。治以清心降火,凉营止血,方用导赤散合清营汤加减。张老师认为,此证特点有二:(1)心火亢盛,易伤营血:心经火旺,灼脉伤络,单用导赤散势单力弱,难以御邪。宜加清营汤以清心降火,凉营透热,逆其病势。(2)心火有余,阴常不足:心经热盛,暗耗心阴,扰动君主,失以清宁。此时不可苦寒直折,重伤心阴。应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与导热并行,使蕴热从小便泄。张老师常用
4.平肝清热法肝性就木,素喜条达,肝失疏泄,郁而化火,肝火过胜,阴血妄行,渗泄少阴,发为血尿。《医学心悟》曰:“肝主疏泄,肝火盛,亦令尿血……平肝,加味逍遥散主之”。张老师善用加味逍遥散以疏解肝郁,清解肝热。酌加生石决明(先煎)30g、羚羊角粉(冲服)0.6g,以清降肝阳,用于肝经火旺,邪窜肾络之血尿,常收显效。鉴于寒凉药有凝血之忧,张老师常于组方中配用小剂量
5.育阴降火法肾为元阴元阳之根。肾阴亏耗,阴不敛阳,相火内动,引发血尿。当取
6.化瘀软坚法血瘀是肾性血尿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原因,
关于瘀血出血,多有精述。缪仲淳云:“宜行血不宜止血”;张子和说:“贵流不贵滞”;李文瑞先生也有“
肾络久瘀,酿为癥积。张老师通过光镜电镜对多例肾性血尿患者肾组织病理特点进行长期观察,发现细胞外基质积聚、局灶或节段性肾小球硬化、肾间质纤维化、IgA免疫复合物堆积等为其常见病理类型。此情况均属中医肾之微型癥积。遵《素问》“坚者消之”“结者散之”之旨,治以软坚消癥法。张老师常于组方中加入
7.扶正固摄法《杂病源流犀烛》云:“尿血,溺病也,其原由于肾虚”。《
肾性血尿乃精微渗漏之疾,非升举无以制其泄。张老师取升麻轻清之性,专入脾胃之能,举中焦之清阳,升甘温之药性,并引诸药归经阳明。李东垣说:“(升麻)升胃中清气,又引甘温之药上升,用此于阴中升阳”。升麻之用,量宜从轻。李东垣论升麻用量,常告诫“少用升麻”。可见,升麻升阳,非轻不可升浮,乃顺阳气升发之性,量少力宏,轻而取胜。升麻与
脾肾两虚,固摄无权,当涩其血脉。张老师常用
关于炭类止血药,临床颇为常用。不少同仁主张肾性血尿需用炭类止血药,用量宜大以增止血之力。张老师则认为并非所有药物炭化后,止血力量均增强,如白茅根、小蓟等,炒炭存性后,止血之力反而减弱。再而,对于热性血尿或瘀血重之血尿,盲目使用炭剂止血,反而加重瘀滞。对于脾肾不固,失于统摄之血尿,可酌情应用具有化瘀止血作用的炭剂,如血余炭、茜草炭等以加强止血。同时,配合适量
张老师强调,肾性血尿病机复杂,虚实互见,表象不同,上述诸法需灵活掌握,随证应用,有时需数法并用,方收显效。
规律生活,调和情志
随着中医科学的发展,越发重视生活、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发现规律生活、平衡心态与药物疗效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起居有常,饮食有度,端正心态,有效沟通,积极配合非常利于药效的发挥和疾病的控制。科学的生活管理和有效的情绪调节已成为控制慢性疾病进展的重要途径,正如《
病案举隅
患者某,女,32岁,慢性肾炎病史6年,否认其它慢
二诊(2017年4月19日):患者神志清,精神可,腰酸痛好转,周身乏力明显减轻,无
三诊(2017年5月24日):患者临床不适症状消失,舌脉基本正常,尿常规中红细胞转阴。在二诊方药基础上减去土
按:该病例貌似简单,但临床尤为常见。尿中潜血反复发作,可迁延多年,很难消失。该患者尿潜血形成有四方面原因:(1)脾肾两虚,固涩不利,血溢脉外而成血尿。(2)湿热内盛,扰动血室,加重血尿。(3)肾络瘀阻,血不归经,致使血尿迁延。(4)睡眠欠安,君主不宁,促使病情反复,影响疗效。4个原因彼此作用,相互影响,成虚虚实实之势,是血尿经久不愈、反复发作的根本原因。张老师选用四君子汤加二至丸为基础方,并重用
参考文献
[1]聂莉芳.血尿的诊断与中医治疗.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9-13
[2]VivanteA,AfekA,Frenkel-NirY,etal.PersistentasymptomaticisolatedmicroscopichematuriainIsraeliadolescentsandyoungadultsandriskforend-stagerenaldisease.JAMA,2011,306(7):729-736
[3]夏燕峰.肾性血尿中医病因病机探讨.河南中医,2011,31(2):116-117
[4]马济佩.郑东平治疗肾性血尿经验举要.辽宁中医杂志,2001,28(7):397-398
[5]肖志坚.水蛭注射液对大白鼠血小板粘附和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锦州医学院学报,2004,25(5):39-40
[6]高华,任涛,叶盛英.水蛭的抗凝血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中国药师,2001,4(5):387-388
[7]李建英,于俊生.于俊生运用对药治疗慢性肾衰经验.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6):2182-2184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孙义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