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暴魁治疗肾病用药经验

发布时间:2018-05-01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王暴魁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肾病科主任医师,肾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师承国医大师张琪、李辅仁,擅长运用中药治疗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疾病,且具有独特疗效。

1用药经验

1.1黄芪补气又祛风,利水消肿降蛋白在治疗水肿及蛋白尿方面,王暴魁教授喜用大剂量生黄芪,其常用量为100~200g。生黄芪性味甘温,其利水消肿作用可见于《金匮要略》:“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清朝陆以湉在《冷庐医话》[1]也记述了生黄芪利水消肿的功效:“肿胀,自顶至踵,大倍常时,气喘声嘶,小便不通”,用“生黄芪四两、糯米一酒盅,煎一大碗,用小匙逐渐呷服,服至盏许,气喘稍平,即于一时间服尽,移时小便大通,溺器更易三次,肿亦随消”;当代名医岳美中也喜用生黄芪治疗水肿,指出:“黄芪生用,能强壮肌理,逐肌表之水”[2]。日本人吉益东洞在《药征》[3]中指出:“黄芪,主治肌表之水也”。生黄芪具有祛风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芪“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大风,癞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蛋白尿患者常为风邪扰肾所致,故以黄芪祛风散邪,可以降低蛋白尿。另外黄芪还可入肾经,具有补肾作用,《汤液本草》指出“入手少阳、足太阴经、足少阴命门”“治伤寒尺脉不至,又补肾脏元气,为里药”。慢性肾炎患者常为肾虚之体,黄芪可补益肾气强壮身体。生黄芪也有降低蛋白尿的作用,生黄芪治疗蛋白尿的结论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得到了验证。江苏名医孟景春[4]指出黄芪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良药。徐郁杰等[5]研究黄芪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肥大和蛋白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能抑制肾脏肥大,减少尿微量白蛋白排出。在生黄芪用量方面,王暴魁教授参考《冷庐医话》中治疗水肿案中黄芪的用量(四两)及补阳还五汤中黄芪的用量(四两),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主张大剂量生黄芪治疗水肿及蛋白尿才能疗效显著。王暴魁教授临床用量一般从60g起,常用100~200g,根据病情轻重、患者体重、患者服用后的反应等调整用量。王教授曾治疗一膜性肾病患者,体重90kg,24h尿蛋白5~8g,生黄芪用量500g。王教授同时指出使用大量生黄芪后,患者常见的不良反应:①腹胀、食欲下降:从中医理论认识,生黄芪为滋补之品,用量大有碍于脾胃运化;现代药理研究认为黄芪含有黄芪多糖,服用后可有饱腹感。故可加用陈皮、佛手等理气之品协助脾胃运化。②腹泻、大便次数多:可能是由于黄芪可促进胃、小肠、结肠等消化器官的平滑肌紧张度、促进肠蠕动有关。如果患者腹泻不著,无其他不适,用量可不减少。③咽痛、口干:生黄芪性温、具升举之功,部分患者服用后可出现上焦有热的症状,如咽痛、口干等,王教授仿张锡纯升陷汤,加用知母、金银花以制生黄芪之热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1.2仙鹤草名脱力草,补虚止血效卓著王暴魁教授常用仙鹤草治疗肾炎所致的血尿、蛋白尿,取其止血、补虚的作用,其认为肾炎患者伴有血尿,无论是肉眼血尿还是镜下血尿,均可加用仙鹤草。仙鹤草,又名脱力草,在民间常用来治疗脱力劳伤,如干祖望[6]所说:“凡人精神不振、四肢无力、疲劳怠惰或重劳动之后的困乏等,土语称‘脱力’。于是到药铺里抓一包脱力草(不计分量的)加赤砂(即红糖,也不拘多少),浓煎2次,服用,一般轻者1~2服,重者3~4服,必能恢复精神。”贵州民间用鲜仙鹤草一两、白糖一两,将仙鹤草捣烂,榨取液汁,再加入白糖,治疗肺痨咯血[7],可见仙鹤草具有很好的止血作用。王教授临床对于表现为倦怠乏力、纳差食少、精神不佳、舌胖大有齿痕、脉细等一派虚弱之相的蛋白尿患者,常选用仙鹤草治疗,用量100g左右。

1.3山萸肉固虚涩精,强肾消除尿蛋白山萸肉具有补肝肾、涩精气、固虚脱的作用,民国名医张锡纯善于运用山萸肉治疗各种疾病,其指出“山萸肉,味酸性温,大能收敛元气,振作精神,固涩滑脱。”蛋白尿乃是肾脏闭藏功能失调,导致精微外漏所致。山萸肉补肾力强,大量山萸肉可以补益肾精、强壮腰身,对于身体强壮者也可固涩精微,防其外漏;同时山萸肉味酸固涩,酸涩之性可减少精微外漏,降低蛋白尿。王暴魁教授认为山萸肉亦具有祛风作用,《神农本草经》记载山茱萸“逐寒湿痹”,用大剂量山萸肉祛风散邪治疗肾风,减少蛋白尿。王暴魁教授认为山萸肉需大量使用,才能有明显的疗效,其在临床上治疗大量蛋白尿患者山萸肉用量60~100g。因山萸肉性温,大剂量使用,某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内热表现,故可适当加入滋阴清热药物如知母、黄芩、黄连等。

1.4海藻软坚散结气,水肿便秘皆可消在治疗水肿方面,王暴魁教授参考国医大师张琪教授运用海藻的经验治疗水肿及便秘。《神农本草经》指出海藻“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症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本草便读》指出“海藻,咸寒润下之品,软坚行水,是其本功,故一切瘰疬瘿瘤顽痰胶结之证,皆可用之。”国医大师张琪教授[8]善于运用海藻治疗水肿,常用加味牡蛎泽泻饮治疗湿热壅滞的肾炎水肿,方药组成:海藻30g,牡蛎20g,泽泻20g,葶苈子15g,商陆15g,天花粉15g,常山15g,车前子15g,五加皮15g。王暴魁教授在临床上常选用海藻治疗肾病所致水肿。因海藻可软坚散结,王教授认为海藻软坚散结之力可软化硬便,使大便软化而易于排出,常用30~60g。

1.5地骨皮寒兼凉血,清热止渴降血糖王暴魁教授常选用地骨皮治疗糖尿病肾病。地骨皮性味甘寒,具有清热凉血作用,《本经》记载其“主热中消渴”,《圣济总录》记载:“治消渴日夜饮水不止,小便利:地骨皮(锉)、土瓜根(锉)、栝楼根(锉)、芦根(锉)各一两半,麦门冬(去心,焙)二两,枣七枚(去核)。上六味锉如麻豆;每服四钱匕,水一盏,煎取八分,去滓温服。”卫琮玲等[9]研究表明地骨皮具有降糖作用。王暴魁教授在临床上遇到糖尿病、糖尿病肾病患者,如果具有内热症状,则加用此药,用量在30g左右。

1.6苏叶、黄连治恶心,少量芦荟通大便对于纳差食少、恶心呕吐的湿热证患者,王暴魁教授常用苏叶、黄连以清热止呕。苏叶黄连汤出自《温热经纬》:“湿热证,呕恶不止,昼夜不瘥,欲死者,肺胃不和,胃热移肺,肺不受邪也。宜用川连三四分、苏叶二三分,两味煎汤,呷下即止。”常用黄连1g、苏叶3g。对于顽固性便秘的慢性肾脏病患者,王教授习用芦荟通便,常有桴鼓之效。对于大便干结,难于排解,且患者身体壮实者适用。因为芦荟苦寒,易损伤脾胃,用量宜小,中病即止,常用1g左右。

1.7肾病患者脾胃差,健脾和胃药量小在大剂量应用药物时,王暴魁教授指出需要顾护患者脾胃功能。《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五脏六腑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赖于脾的运化作用,口服药物需要发挥作用,同样依赖脾胃的运化作用。所以王教授在治疗肾病时常重视顾护患者脾胃功能,若患者脾胃功能虚弱,可加入陈皮、白术、干姜、姜黄、木香、砂仁、茯苓等药物。

慢性肾病患者,常有纳差食少、脘腹胀满等不适,王教授强调需首先调理脾胃,其对于脾胃虚弱、纳差食少的患者应用小剂量药物治疗。因患者本有纳差食少的脾胃运化功能减退的表现,若大剂量使用药物,脾胃不能运化药气,反而加重消化道症状。对于脾胃虚寒患者,选用干姜、姜黄,干姜性温,可健脾利水。脾胃运化失常,也包括运化水湿失常,导致水饮内停,“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所以王教授在临床上善于选用干姜温脾燥湿利水,用量6g左右。姜黄虽是一味治疗痹症的药物,但是因姜黄来源于姜科植物姜黄或郁金的根茎。同为姜科植物,姜黄既具有干姜的温脾健胃,也具有行气活血功能,所以王教授常干姜、姜黄并用,既可温胃健脾又可行气活血。对于纳差食少、倦怠乏力的脾胃气虚患者,王教授常选用四君子汤中党参作为君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虚弱病症,王教授强调脾胃虚弱患者,运化功能失常,若大剂量使用党参,虽补气疗效显著,但可导致气机壅滞,无力运化药物,使患者出现脘腹胀满等不适,而小剂量党参可避免以上弊端,其主张用量为6~10g。

2病案举例

患者,女,44岁,2014年1月8日初诊。患者于10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及眼睑水肿,服用金匮肾气丸未见好转;2013年5月曾就诊于某院,肾穿刺提示:膜性肾病I期,服用他克莫司、黄葵胶囊、氯沙坦钾未见明显好转。现症:双下肢、颜面部水肿,眼睑水肿,视物不清,偶有腰酸、恶心,纳差,睡眠正常,二便尚可。舌红苔薄黄,脉弦滑。辅助检查:尿常规:蛋白(+),尿潜血(+);血生化:白蛋白23.8g/L,肌酐73.6μmol/L,尿素氮4.67mmol/L。肾穿刺:Ⅰ期膜性肾病。西医诊断:Ⅰ期膜性肾病;

中医诊断:水肿,脾肾气虚、水湿内盛,治以益气化湿利水,方药组成:生黄芪120g,汉防己30g,玉米须100g,大腹皮60g,砂仁10g,泽兰10g,木瓜60g,苏梗10g,全蝎10g,楮实子40g。4剂,配方颗粒剂(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温水冲服,日1剂,后患者规律门诊复诊,以上方加减治疗。2014年4月2日复诊。患者双下肢水肿,腹胀,舌质边尖红,苔薄白,脉沉细。辅助检查:血白蛋白19.4g/L。方药组成:生黄芪200g,汉防己30g,大腹皮60g,木瓜80g,楮实子60g,红花10g,枳实10g,半夏10g,冬瓜皮60g。7剂,配方颗粒剂(北京康仁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温水冲服,日1剂。后患者规律门诊复诊,以上方加减治疗。水肿重则加赤小豆60g、茯苓60g,纳差腹胀加生白术20g、枳实15g,恶心加竹茹20g、生姜3片。

2015年1月6日复诊。双下肢水肿减轻,无特殊不适,舌淡暗,苔薄白,脉弦。辅助检查:24h尿蛋白:1.18g(1500mL);血白蛋白51.5g/L。2014年4月2日方加五味子10g、五倍子3g,去汉防己、冬瓜皮、大腹皮。患者服用上方至2015年1月27日自行停药。

2015年11月17日复诊。血生化:白蛋白45.3g/L,肌酐55.2μmol/L,24h尿蛋白:0.27g(2100mL)。

按:王暴魁教授认为膜性肾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脾肾亏虚,标实为风邪、水湿、痰浊、瘀血,病机为脾肾亏虚,风邪入肾,初起治疗以扶正祛风为主。此案患者初诊水肿较重,考虑脾肾亏虚,水湿不运,水液内停,故用大剂量生黄芪(120g)以补益脾肾之气、利水消肿,在扶正的同时达到利水的效果,而且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黄芪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保护肾小球足细胞,改善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降低尿蛋白。复诊时患者水肿未见明显改善,此时急则治其标,治疗以利水消肿为主,故予大剂量黄芪、防己、玉米须等利水消肿;经利水后患者水肿减轻。此患者易出现腹胀、恶心等不适,予焦三仙、炒白术、半夏、枳实健脾宽中理气,调畅中焦气机。纵观治疗全程,初起谨遵脾肾亏虚,风邪入肾之关键,以扶正祛风为主,后急则治其标,扶正利水消肿,并以清泻上焦、运化中焦为法。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白东海谢璇方静盛海忠蔡倩郭晓媛王暴魁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