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主疏泄 肝藏血 肝藏魂开窍于目 主筋其华在爪

发布时间:2021-04-2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肝脏位于右胁部,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主疏泄

所谓“疏泄”,指肝气有疏展、升发的作用,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肝的疏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调节情志人的精神活动与肝的关系也很密切,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调畅,才能保持正常的情场活动,若肝失疏泄,气机不调则易导致情志活动异常,如肝气疏泄不利可出现精神抑郁,疑虑寡欢;而肝气亢奋又能产生急躁易怒,狂妄无制等症。

疏通气血肝的疏泄功能还体现在对人体的气血运行方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滞,故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会导致气滞血瘀病变,疏泄太过,又可引起气血逆乱等证。

疏肝利肝肝疏泄正常则肝调胆和,如肝气不舒,疏泄不及则导致胆汁滞留,影响脾胃的运化;反之,如肝疏泄过极,同样影响消化功能,因此,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是保持肝胆协调的前提。

疏利三焦肝主疏泄功能对三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具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如肝失疏泄,影响到肺、脾、肾功能失常导致三焦水液运化失职,则可形成气滞水停等病变。

临床上运用调达肝气治疗肝的疏泄失职所引起的肝气郁结或肝气横逆,调肝和血治疗气不行血,血行不畅,或疏肝利胆,疏肝和胃,调和肝脾等治法,均属“肝主疏泄”理论的应用。

肝藏血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素问·调经论》曰:“肝藏血。”《素问·五藏生成论》云:“故人卧血归于肝。”人体各组织血量的分布赖之以肝,肝的调节作用正常,各器官的功能活动才能得到发挥,如《素问·五藏生成》:“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另外,人之所以有耐受疲劳的作用,就是因为肝有调节血量的作用,故《素问·六节脉象论》说:“肝为疲极之本”。肝藏血功能失职,则可导致肝血不足和肝不藏血,引起各种疾患。肝的藏血功能障碍,可出现两种情况:其一为肝血不足,不能充分满足周身器官组织的需要。如血不养目则目昏花、干涩、夜盲,血不养筋则筋肉挛急,屈伸不利,甚至疲乏不耐劳累以及脏腑失肝血濡养而致活动低下。其二为藏血功能失职,导致咯血、呕血等各种血证,为“肝不藏血”。可见临床上肝藏血之职十分重要。此外,肝藏血受肝疏泄作用的影响,临床上万须注意二者之间的关系。

临床根据“肝主藏血”的理论,运用补养肝血、平肝降火等方法治疗肝血不足及肝血失藏等证,效果显著,即源于此。

肝藏魂,开窍于目

肝藏魂指肝主精神意识的部分活动,人体的精神意识活动,祖国医学认为不仅受心的主宰,且与人体五藏皆有联系,中医把这种精神活动与五藏的关系称之为“五神藏”。《素问·宣明五气论》说:“肝藏魂”,失职则易导致肝魂不藏,引起一些精神疾患,如肝血不足,肝不藏魂,则易出现梦游、梦幻、梦语等各种病证,而肝阴虚又可出现魂不守舍,恍惚无定之态,故临床上不寐、健忘等证皆可以“肝藏魂”的病机考虑之。

肝开窍于目,是指肝的精气上通于目。目之所以能发挥视觉功能是因为肝血的濡养,因此,肝的功能失常也就会反映于目的病变上,如肝阴不足,可致两目干涩;肝血不足则视物不清,肝经风热则目赤肿痛,肝火上炎则目赤生翳,肝风内动则目斜上吊等。

临床上“泻肝消风”治目赤肿疼,“滋补肝血”治视物不清,“平肝熄风”治目睛上吊等,皆为“肝开窍于目”这一理论的具体应用。

主筋,其华在爪

筋,指筋膜,起到联络肌肉与骨骼的作用,《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肝主筋”。《素问·痿论》也说:“肝主身之筋膜”。说明肝与筋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肝血充盈,筋脉得濡则筋强骨健,如《素问·经脉别论》说:“散精于肝,淫气爪筋。”若肝血不足,筋脉失濡又可出现各种病变,故《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丈夫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即是此意。

临床治疗通过滋养肝血常可达到目的,即是因为“肝主筋”的关系。爪的营养也来源于肝,肝之盛衰,可以影响爪甲的荣枯变化,通过望爪,对于判断肝的病变,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朱文元)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