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伤介绍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发布时间:2020-02-0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罗氏正筋八法理论探讨及应用

中医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素兰(以下尊称罗老)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罗老自幼跟随祖母罗有明学习正骨技术,深刻领悟并掌握罗氏正骨法的手法精髓,她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还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疾病谱的改变,不断进行理论与手法创新。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手法经验总结,凝练出罗氏正筋八法,着力解决筋伤后筋出槽、骨错缝长期得不到理顺、矫正,疼痛长期存在的现状,以期为广大患者解除疾苦。

筋伤介绍

各种暴力或慢性劳损等原因造成筋膜、肌肉、肌腱、韧带等“筋”的损伤统称为筋伤[1]。“形劳跌仆,直伤筋脉”,当外来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时,通常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急性损伤或肌肉、韧带撕裂、断裂。此外,长期反复的进行某一动作,可形成慢性劳损,“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诸筋者皆属于节”,这均说明人身关节及其运动离不开筋的束缚和滑利,故筋伤疾患多发于四肢关节部位。

筋伤是骨伤科最常见的疾病,“骨错筋挪,骨正筋柔”[2],这说明筋伤与骨折、脱位关系密切。筋伤的治疗以辨证论治为依据,严格遵守调理气血、筋骨并重、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的治疗原则[3]。诊断与辨证是治疗疾病的第一要务[4],根据损伤的虚实、久暂、轻重缓急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素问·调经论》曰:“志有余则泻然筋血者;不足则补其复溜。病在筋,调之筋;病在骨,调之骨”。因此,必须根据患者损伤原因及部位的不同,选取恰当的治疗手法。

罗氏正筋八法介绍

罗老深刻领悟并掌握罗氏正骨法的手法精髓,她在罗氏正骨法的弘扬传承工作中,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还注重理论的发展创新。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手法经验总结,以罗氏正骨法中37个常用基本手法为基础,凝练出罗氏正筋八法,主要适用于筋出槽、骨错缝等肌筋损伤疾患,现将其具体操作手法介绍如下。

1.复贴复贴包括复贴、捋顺等理筋松解手法。其中,复贴法又包括拇指复贴、掌根复贴、鱼际复贴、全掌复贴、捧拢复贴等手法。治疗时自上而下进行复贴复位手法,该手法可将剥离、移位、撕脱造成的软组织损伤恢复到原来的解剖部位,达到疏通局部经络气血、消肿止痛的治疗效果。操作时要求手掌或拇指等部位贴实患处,深透有力,根据病情可与拨法交替使用。

2.扽拉扽拉法是包含屈伸、环转、扽拉在内的复合手法。治疗时助手固定伤肢上端,医者双手握住伤肢远端,作关节的屈伸、旋转、扽拉的动作,该手法可起到矫正错缝、理顺肌筋的作用。操作时要求握伤肢之手不打滑,旋转的动作要缓慢柔和,扽拉时力度要掌握精准,忌暴力。该动作最多可重复3次,否则会加重病情。

3.扳拨扳拨是扳法、拨法等一类手法的总称。治疗时,助手双手固定肢体远端,医者拇指关节放在病点,其余四指并拢微弯曲呈虚掌式,顺肌筋走形方向将错位、偏歪、隆起的部位横拨顺正。该手法具有舒筋活血、通络止痛的功效。操作时,力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横拨用力时需注意方向,在与关节活动顺势时方可发力。

4.分筋分筋是对分拨、推拨等理筋手法的高度概括。治疗时,医者拇指外展与其余四指分开,双手拇指呈八字形放置患处,与肌肉走行方向垂直,双手左右交替进行分拨手法。该手法可松解粘连、通利关节,使关节功能逐步恢复正常。采用分筋手法时要求双手交替横向用力,均匀有序,轻快流畅。

5.指顶指顶包括点按、顶托等手法。治疗时,医者拇指伸直,其余四指弯曲握拳状,食指中节抵挡在拇指侧,以助拇指发力。该手法主要用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节神经功能。操作时要求病点定位准确,由浅入深,顶力要均匀柔和,不可暴力,若手法使用恰当,可达手到病除之效。

6.转摇转摇法属复合连环手法,包括回旋法、旋转屈伸法、摇晃屈伸法等手法。治疗时,医者双手握关节,轻轻屈伸摇动的同时,作顺时针或逆时针转摇之法,用以松动关节,解除粘连,起到滑利关节的作用。此手法因人而异,根据关节的粘连程度,手法从轻到重,以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患者能耐受为度。

7.挫按挫按亦属复合连环手法,包括屈伸环转、推拨、按压等手法。治疗时,助手握关节近端,医者一手拿住指(趾)掌端,另一手拇指按在患处进行牵拉环转,拇指指间关节瞬间发力,连续挫按1~3次,手下有感觉即停。此手法多用于踝、腕、指(趾)间关节,可理顺筋络、整复错位,因该手法易加重创伤,挫按力度与方向要掌握精确。

8.拿捏拿捏法包括拿法、捏法、提法等手法。治疗时,医者双手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屈曲用力,将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拿捏提起。该手法可活血化瘀、通畅气血,主要用于肌肉丰厚的部位,手法强度可轻可重,也可用于韧性较强的肌腱等部位,力度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随着社会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改变,疾病谱也正发生着变化,各种急慢性筋伤疾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对于各种急慢性筋伤,西医治疗多以静养为主,配合止痛药、消炎药内服外用,无其他特效治疗方法。但“筋伤当顺”,损伤后筋出槽、骨错缝等得不到矫正,壅聚、错乱之经筋得不到理顺,导致疼痛长期存在,甚至迁延不愈。罗氏正筋八法通过配伍使用复贴、扽拉、扳拨、分筋、指顶、转摇、挫按、拿捏8种手法使筋顺、肿消、脉畅,从而加强气血运行,促进损伤组织修复。

罗氏正筋八法的特点之一是稳准轻巧[5]。稳,要求医者沉着冷静,手法操作沉着细致,稳转而灵活,稳柔而有力,稳透而不僵。准,是在稳的基础上对症治疗或者辨证施治,手法操作力度、角度把握精准,直达病所。轻,指手法操作柔韧和缓,以巧力代重力,避免生硬蛮力。手法柔和,力度方能均匀,作用力方可深透持久。巧,指手法纯熟、灵活、轻快,具有“轻而不浮、重而不滞”的特点。

罗氏正筋八法的特点之二是两轻一重。在治疗开始和治疗结束时,手法力度轻,刺激温和,力量多作用于皮肤或浅层肌肉,具有通调气血、温养经筋的作用,是急性筋伤的常用手法。治疗过程中,采用力度较重的手法矫正筋出槽、骨错缝,矫正手法作用强烈,具有舒筋散结、通络泻实之效,治疗后立即辅以较轻柔的手法,以减轻重刺激后的手法反应,以免气机壅滞,加重病情。

罗氏正筋八法的特点之三是辨筋论治。筋的形态、性质、位置等方面的异常改变称为筋情[6],通过八字触诊[7]了解筋情后,采用适宜的治疗方式称为辨筋论治。如触诊时手下有剥离、漂浮感,多采用复贴手法,将剥离、浮起肌筋整复至正常的解剖状态。若遇筋出槽、骨错缝、筋结、筋聚等情况,通常采用扳拨、分筋、指顶等整骨顺筋手法,使“骨正筋顺”,从而使局部气血循环加速,以达到疏经通络、和营调气的目的。

通过大量研究及临床观察,发现罗氏正筋八法具有以下作用:(1)通络止痛。机体损伤后出现肿胀、瘀血、疼痛等症状,通过理筋、顺筋之法,可使气血畅通,肿胀消除。《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指出:“按其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2)整复错缝。“若脊筋陇起,骨缝必错”。外伤后某部位出现关节活动受限、异常弹响以及相邻关节面的棱嵴感,附着于骨节上的筋必然会受到损伤,即“骨错筋挪”。通过挫按、扽拉、复贴等矫正手法,使关节面复平还原、筋结条索消失,达到整复错缝、通调经筋的治疗目的。(3)引筋归本。“筋喜柔不喜刚”,手法治疗时强调轻柔和缓、外柔内刚。治疗时采用轻巧、柔韧、和缓的挫按、分筋、捋顺等手法,将损伤异位之筋归合到生理本位,使“筋位各循其位”。(4)滑利关节。损伤日久,筋脉失于濡养,可造成关节周围韧带不同程度的粘连,使关节失去正常的活动范围,通过复贴、扽拉、分筋、拨按、转摇等手法,可打通筋伤局部气血,使筋脉通畅,从而使粘连松解、绞索解除,恢复筋的正常生理功能。正如《灵枢·本脏》所云:“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而利关节者也”。

典型病例

患者某,女,43岁,2017年10月17日主因“左踝关节肿胀疼痛10天”就诊。患者10日前扭伤左踝关节,伤后左踝关节疼痛,但活动尚可,回家后自行冰敷处理。次日左踝关节肿胀瘀紫,遂至外院就诊,X射线检查示:左踝关节骨质未见明显异常;查MRI示:左距腓前韧带部分损伤;予消肿止痛药物内服外用,嘱患者抬高患肢、卧床静养。10日后患者肿胀疼痛未见明显改善,遂于罗老处求诊。查体见:左踝关节肿胀瘀青,活动受限,局部皮温较高,距腓前韧带压痛(+),触及骨棱感及捻发感,末梢血运及感觉未见异常。诊断为左踝关节错缝,治从正骨理筋、活血止痛。患者取仰卧位,采用捧拢复贴法自小腿中下段复贴至左足尖3~5次,以促进气血通行,减轻患肢肿痛,后采用环转扽拉、挫按手法矫正关节错缝,使其恢复至正常的生理解剖状态。手法治疗2次/周。治疗后配合罗氏接骨续筋方(1号洗药)外用,1次/d,加强疗效,缩短筋伤愈合时间。

二诊(2017年10月19日):经上述治疗后,肿胀较前减轻,瘀青范围较前缩小,活动时疼痛减轻,可拄拐跛行。因踝关节错缝得以矫正,故肿胀疼痛较前减轻,本次治疗侧重损伤韧带的治疗,采用拇指复贴法将出槽之经筋理顺、贴实,待手下捻发感消失即可。

三诊(2017年10月24日):患者诉可正常活动,但久行后仍有踝关节外侧不适感,继守前法治疗1次。后电话随访,患者左踝关节肿胀疼痛消失,关节活动恢复正常。

按:“骨错缝”是中医骨伤科的特有概念,中医学把人体诸多小关节、微动关节或联动关节的正常间隙称为“骨缝”。罗老认为,“骨错缝”多发生于微动关节或联动关节,外伤或劳损等原因可使这类关节相对位置发生细小的异常改变,一般X射线检查难以发现。诊察时根据患者疼痛及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结合医者手下骨棱脊感可明确诊断。治疗时若不进行手法复位,单纯给予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药物,则临床症状难以消除。本案中罗老通过手法触诊发现患者距腓前韧带处压痛明显,触及骨棱脊感,认为患者肿痛持续存在与踝关节错缝有关,故采用环转扽拉、挫按等手法矫正踝关节错缝,治疗后患者肿胀疼痛均较前减轻,可拄拐缓行。二诊、三诊时则主要理顺肌筋,以加速血液循环,从而使肿胀消退,疼痛得缓。

小结

罗老一生致力于罗氏正骨法的弘扬传承工作,罗氏正筋八法正是在继承罗氏正骨法精髓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是将罗氏正骨法不断系统化、理论化的发展成果。罗氏正筋八法在治疗四肢关节急慢性筋伤方面疗效显著,尤适宜各种外伤后引起的急性损伤。临床上许多患者因失治、误治使筋伤疾病迁延不愈,长期受其困扰,虽经多种方式进行治疗均未能解决其根本问题。患者苦不堪言,后经多次辗转,就诊罗老处,均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罗氏正筋八法虽然应用广泛,但是不可能用于全部急慢性筋伤疾患,且手法是通过外力作用于肢体或伤处,以手的力量和技巧来治疗疾病,初学者因技巧掌握不足,力量使用尚不精准,存在治疗效果不满意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开展相关生物力学研究,将罗氏正筋八法中各手法进行量化,以便罗氏正筋八法更好的推广传播,为更多患者造福。

参考文献

[1]余焯燊,董嘉怡,赵晓红,等.筋伤治疗中的“动静结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6):31-32

[2]苏波,段田田,仝乐,等.基于筋的特性探讨推拿手法与筋伤的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15,19(3):42-43

[3]王和鸣,黄桂成.中医骨伤科学.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74

[4]刘渝松.郭剑华推拿手法特色.中华中医药杂志,2017,32(2):645-647

[5]罗金殿,罗素兰.罗氏正骨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3-14

[6]江蓉星,张晓剑,黄金珠.杜派筋伤治疗手法整理发掘与研究.四川中医,2010,28(1):5-8

[7]罗有明,罗金殿.双桥正骨老太罗有明.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

来源:中华中医药杂志 作者:姜昆罗素兰李志远李宏岩郭风伟姚沐佑栗政依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