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疼痛,痹证中药验方,肢体经络病症的治疗

发布时间:2019-12-13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颈肩疼痛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属于常见病、多发病,轻则筋骨、肌肉、关节部位疼痛、酸楚、重着,重则关节肿大、变形,甚至功能障碍。通补法着眼于正气的量与运行状态两个方面,以正气充足、运行通畅为辨证论治的主要目的,尤其适用于肢体经络病症的治疗,如痹证。

典型病例

夏某,女,20岁,在校学生。3月20日初诊。诉右侧肩部疼痛1年,严重时似针扎样疼痛,受冷、受风明显,特别怕风。后逐渐出现右侧上肢酸软不适,后颈、左侧肩胛部亦受影响。高中时曾摔伤右侧肩胛,举动不利,拍片显示肌肉拉伤。自幼膝盖凉,怕风,受风则疼痛,对天气变化敏感。洗澡时容易胸闷,气短。月经最近半年规律,以前月经容易推迟,量少,2~3天净,容易痛经。现仍痛经,小腹偏凉,月经量4~5天净,色偏深,无血块。白带偏多,色可。平素汗出明显,活动后尤甚。食纳可,大便2日1行,质可,小便偏频数,稍喝水即需频频如厕,感觉憋不住,色黄。舌淡红略胖,苔薄白略腻。右脉略浮而无力。

诊断:(营卫不和型)痹证。

方药:生黄芪24g,桂枝12g,白芍12g,生姜9g,大枣10g,炙甘草3g,葛根30g,生白术30g,炮附子6g,覆盆子9g,补骨脂9g。5服,水煎服,日1服。

3月25日二诊:肩颈部仍疼痛。3月21日月经至,第1天痛经,血块多,小腹凉,怕风,活动后出汗明显。胸闷、气短症状减轻。双脉较前有力,右仍弱;舌淡红略胖,苔薄白。

方药:桂枝9g,炙甘草3g,生姜9g,葛根15g,生黄芪18g,生白术30g,炮附子6g,覆盆子9g,防风6g,肉桂3g,苍术9g,桑寄生30g,赤芍9g。6服,水煎服,日1服。

4月2日三诊:肩颈部仍疼痛。常鼻塞,咽喉喜清嗓,咽唾沫多。苔薄白润。脉浮滑,沉取略不足,汗出减轻,耐力不足。

辨证:(卫表不宣,气血不充型)痹证。

方药:麻黄9g,桂枝6g,炒杏仁8g,炙甘草3g,炒苍术9g,炮附子6g,细辛2g,白术30g,茯苓9g,姜黄12g,党参15g,鸡血藤30g,川芎12g。4服,水煎服,日1服。

4月7日四诊:疼痛未作。口渴明显,喜热饮;降温时膝盖凉感明显;鼻塞,小便色较黄,时有热感,仍有小便憋不住感觉。右脉浮滑,沉取弦弱。左脉弦滑弱。舌淡略胖,苔薄。原方加减,作为巩固。

按:《伤寒论》第50条,“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从本条可以看出,只有正气充足,气血充沛以后,才能用温通的方法。本案前后四诊,才收到较为明显的效果。一二诊时疼痛无丝毫变化,桂枝黄芪汤加术附汤为主,补益气血营卫,强于补养。待气血补益一段时间以后,加麻黄汤宣散卫气,加细辛鸡血藤川芎、片姜黄通行血络,把相对充足的气血,引导体表,终于,疼痛渐渐缓解。(万广宋)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