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病分期治疗探析

发布时间:2019-05-10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骨关节病属中医“着痹”范畴,以关节积液为主症,兼有痛、热、不得屈伸、不能行走等症状。西医治疗以抽取积液、消炎镇痛为主。但是积液屡抽屡积,缠绵难愈,病情日久,致使患者被迫手术,甚或截肢,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认为骨关节病的治疗可分为3个阶段,现与同道分享。

1邪盛正不衰的初期阶段(发病起—3周)

此阶段的证候:关节积液肿胀,疼痛难忍,不能屈伸,伴纳呆神疲,下肢寒冷,尤以膝关节病常见。遵《黄帝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旨,以大补正气为主,同时攻痰、逐瘀、通络。处方:生黄芪80~120g,炮附片40~60g(先煎),桂枝20~30g,生天南星30g,苏木、刘寄奴各30g,土鳖虫10g。每日1剂,用3000mL水煎2h至600mL,分两次空腹服下。方中生黄芪大补正气,利水消肿,鼓舞正气直达病所;炮附片温肾阳,助黄芪消肿;桂枝温经通阳,天南星逐痰,苏木、刘寄奴活血化瘀,土鳖虫通络。全方扶正祛邪,共奏补气、温阳利水、消肿逐痰、化瘀通络之效。全方药味少、量大、效宏,一般服用1~2周即可消肿止痛大半。服用3周可肿消痛止,活动自由。

2正衰明显的中期阶段(此阶段大约半年)

经过初期治疗,进入邪祛大半、正衰明显的中期阶段。服药2~3周,肿消大半,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已不受限,能下地走路,或有微肿微痛,下肢无力,纳谷不馨,或消瘦等。治法:温补脾肾,兼攻余邪。处方:生黄芪24g,党参片18g,生白术12g,茯苓12g,生薏苡仁30g,干姜10g,炮附片10g(先煎),川牛膝10g,肉苁蓉片10g,补骨脂10g,川续断片10g,桑寄生10g,苏木10g,细辛3g,土鳖虫5g。坚持服用此方3~6个月,待关节彻底痊愈,食量大增,下肢有力,精力旺盛方止。此方以生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等补脾益气药为主,以牛膝、补骨脂、肉苁蓉片、川续断片、桑寄生等补肾药为辅,少佐苏木、土鳖虫等活血通络药。脾肾双补,培补正气,兼以搜邪,疗效确切。

3巩固疗效的末期阶段

经过中期阶段的治疗后,关节肿痛消失,行走正常,食纳大增,腰膝有力,精力充沛,本该停药,可是多数患者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停药后因某种诱因时有复发,故需继续服用健脾益肾之品以调理体质,巩固疗效,以防复发。坚持服用1~3年。药用:炙黄芪200g,党参片150g,生白术100g,炮姜100g,炙甘草30g,炮附片100g(先煎),川牛膝100g,怀牛膝100g,杜仲100g,狗脊100g,川续断片100g,巴戟天100g,肉苁蓉片100g,鹿衔草100g,当归100g,桃仁100g,土鳖虫30g。炼蜜为丸,每次9g,每日2次。同时注意保暖,忌服冷食冷饮,节房事,不干重体力活。此方脾肾两顾,重在养脾,通经活络,以期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4病案举例

患者,男,23岁,2005年6月初诊。症见:面色黯黑无华,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舌苔白腻而厚,脉沉迟而缓,双膝肿大如瓢不能行走,疼痛难忍半年。经省城某医院确诊为化脓性骨关节病,治疗以抽取积液、消炎镇痛为主,但病情反复发作不能控制,建议截肢,患者坚决不同意,遂到我处治疗。处方:生黄芪80g,炮附片45g(先煎),生半夏30g,桂枝30g,苏木30g,刘寄奴30g,土鳖虫10g,细辛10g,加水3000mL,煎煮2h至600mL,分两次空腹服用,每日1剂,连服3周,肿消大半,已无疼痛,能拄杖下地走路。继服2周后改为健脾益肾、化瘀通络药物治疗。处方: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党参片15g,生白术15g,茯苓15g,川牛膝10g,怀牛膝10g,补骨脂15g,淫羊藿10g,川芎10g,当归15g,土鳖虫5g。服用半年后痊愈,改为脾肾两助丸口服(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4021568),巩固1年后停药,10余年未复发。

按语:以往治疗此病时,为防止复发皆强调重在补肾,而笔者认为重在健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则肾健,健脾重于补肾,况补肾之品多为滋腻,不易消化,必须借助脾的运化方能吸收。痊愈之后为防复发,须服药1年以上以资巩固,否则一旦复发则更难治疗。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李志杰李宏斌牛志敏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