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

发布时间:2018-08-08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近年来,“痛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呈逐年递加的发展趋势,其间发病的原因,除了饮食结构变化外,还与个人体质差异、气候环境、日子条件等要素密切相关,它的致病机理也有风、湿、热、寒、瘀、虚等几种外邪,这显得中医在医治痛风过程中的复杂性。其实痛风的病名在《黄帝内经》已有记载,当时被称为“痛痹”,之后,痛风还有个形象而风趣的名称,由于它发作时,犹如山君撕咬般痛苦,又被人称为“白虎历节风”。

临床中医辨证论治施以针灸为主,按摩为辅的医治办法,防治以下几种痛风作用杰出。

风寒湿痹型痛风

这类患者比较典型,首要由于本身正气衰弱,难以抵御风寒湿任何一种或许两种以上邪气的侵袭,而外邪入侵简单留滞筋骨关节,阻滞气血的流转,导致经络痹阻,然后发作痛风。依据成因不同,分为行痹(风)、痛痹(寒)、着痹(湿),三者的共同点是:关节都肿大,部分皮下都有结节,痛风石。

治则:祛风通络,散寒除湿。医治时要重视循经配穴,以及阿是穴。

治法:不同的部位,取不同的穴道,例如足踝:昆仑、太溪、阿是穴等;膝部:膝眼、阳陵泉、阿是穴等;腕部:腕骨、外关、阿是穴等。此外依据类型配穴,若行痹配血海,膈俞;痛痹:肾腧,关元;着痹:阴陵泉,足三里。要点穴道施灸10~20分钟,留针30分钟。

肝肾阴虚型痛风

这类患者是由于肝肾阴液亏虚,而又因肝主筋,肾主骨,假如经络、筋骨失掉营养物质的支撑的话,很简单呈现一系列腰膝酸软、肢体麻痹以及阴虚火旺型的相关体现。

治则:补肝益肾,祛风除湿。

治法:这类痛风的诱因比较简单,选用标本兼治的办法,以补肝肾为本,祛风湿为标,来到达医治疾病的意图。针灸取穴以肾俞、命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滋补肝肾之阴。一起在补的基础上,加上鹤顶、阴市、丰隆、伏兔等,一些能够祛除风湿的穴道,以保证扶正不会助邪。以上宜用温针灸,在日子上能够自己多按揉上面提到穴道,既能够看病,又能够保健。

湿热蕴结型痛风

这类患者由于湿热,导致关节地点的皮肤呈现红肿热痛感、关节屈伸困难、一起有发热、心烦、想喝水、尿黄赤痛等一系列热的体现。

治则:清热利湿,舒筋活络。

治法:中医以为湿热常常与肝胆,脾胃,肾膀胱等脏腑密切相关。假如湿热发作在肝胆,患者会呈现目黄、身黄、小便黄、胁痛、口苦等症,医治时取足三里、曲池、阴陵泉、中脘、胆俞等穴;脾胃湿热会呈现腹痛、泄泻、食欲不振等症,取脾俞、中脘、足三里、天枢等穴,宜用泻法;每日可用艾灸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以医治湿热。

痰瘀阻滞型痛风

这类患者由于水湿长时间逗留于体内,然后经高温化为痰饮,停积于经络关节之间,阻止气血正常循行,使血液瘀滞,最后形成痛风

治则: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治法:医治痰饮阻络,首选丰隆,由于它是化痰要穴,再加合谷、足三里,又有通络的成效;医治瘀血,能够取太冲、气海、血海、三阴交等穴以行气化瘀;在临床上,采纳针刺拔罐医治痛风的办法,在部分穴道进行点刺出血,然后留罐8~10分钟,能有用将体内痰饮瘀血吸出排空,然后到达医治意图。日常中我们能够顺着经络的方向进行按揉,或在患处缓慢搓弄,能够活血通络。

脾肾阳虚型痛风

中医以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而肾为一身阴阳之底子,假如一个人的气血足够,则阳气旺盛;反之则阳气衰弱,然后导致脏腑和煦,防护等才能下降,这时患者本身会呈现畏寒肢冷、腰膝酸痛、小便清长等现象。

治则:补脾益肾,温阳散寒。

治法:选用针灸补泻法,首先针刺脾俞、肾俞、命门、关元、中脘、气海、阳陵泉等穴道,补充脾肾之阳。在留针期间,用艾灸熏至皮肤潮红遣散寒邪,温补阳气。

综上所述,除了需要知道以上痛风的辨证论治法则外,还须记住“管住嘴,迈开腿,降体重,多喝水,规则日子,适量用药”的6步科学防治准则。坚持均衡膳食,尽量少吃一些含嘌呤高的食物(如肝肺等动物内脏、海鲜及啤酒等),多吃五谷杂粮、蔬菜水果等嘌呤含量低的绿色食物。随时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做到早发现,早确诊,早医治。(钟文彬钟玉梅)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