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HO综合征中医证治探讨

发布时间:2018-01-1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SAPHO综合征是1987年由Chamot等[1]首次提出的一组特殊的症候群: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synovitis acne pustulosishyperostosis osteitis,SAPHO),表现为骨关节损害,伴有或不伴有皮肤损害。因其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相对高发的中轴关节和骶髂关节受累,多数学者[2]认为可以归纳在血清类风湿因子阴性脊柱关节病中。本病属于罕见病,至2012年全球文献报道约1 000余例[3]。笔者将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SAPHO综合征中医证治体会探讨如下。

1 中医病名

SAPHO综合征主要为骨关节病变和皮肤病变,中医尚无对应的病名。骨关节病变表现为受累骨关节处肿痛、压痛及活动受限。最常见的是对称性前上胸壁肿痛,病情严重者可因局部骨肥厚压迫邻近神经血管结构,引起上胸壁及上肢疼痛和水肿。其次为脊柱受累,表现为相邻两椎体融合,以胸椎最多见,腰椎、颈椎亦可累及。根据上述特点,当归属于中医学痹证中的“骨痹”范畴。因病变主要在骨关节和皮肤,很少有内脏受累,故又属“五体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云:“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骨痹常见骨节疼痛,四肢沉重难举,有麻冷感,致其证见痛苦切心,四肢挛急,关节浮肿等。

皮肤病变以对称性掌跖脓疱病和痤疮最为多见。掌跖脓疱病类似于中医“瘑疮”,《诸病源候论·瘑疮候》记载“瘑疮者……多著手足间,递相对,如新生茱萸子。痛痒抓搔成疮,黄汁出,浸淫生长,坼裂时瘥时剧,变化生虫,故名瘑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亦载瘑疮“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色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肌腠而成”。痤疮中医学称为肺风粉刺,《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由肺经血热而成。其“每发于面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2 病因病机

近年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个案报道逐渐增多。有关其病因病机,汪元等[4]认为其主要是湿、热、毒三邪合犯的湿热蕴结证。因禀赋不足,脾气亏虚,过食膏粱厚味,损伤脾胃,湿热内生,复感暑热火毒,外客肌肤,与内湿相会,湿热相搏,化为毒火,化腐成脓。湿热毒邪阻痹筋脉、肌肉、骨节,而致营卫行涩,气血凝滞。周彩云等[5]认为是气血失和,导致湿热毒邪内生,浸淫肌肤,发为脓疱疮;流注关节,导致关节肿。治疗以调和气血、清热利湿解毒为法。李炜等[6]认为本病属于肝肾不足、痰瘀互阻证。SAPHO综合征的诊断标准目前采用2012年Nguyen MT[7]提出的4点诊断标准:①骨关节表现+严重痤疮(包括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②骨关节表现+掌趾脓疱病;③骨肥厚(上胸壁、肢端骨、脊柱)伴或不伴皮肤损害;④慢性多灶性复发性骨髓炎(CMRO)包含中轴或外周骨,伴或不伴皮肤损害。满足以上4个条件之一即可诊断为SAPHO综合征。依据上述标准,笔者曾对38例SAPHO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中医证候的特点进行分析(男10例,女28例;病程1个月~25年)。结果:起病诱因与季节变换、情志、劳倦、饮食均有一定关系。25例(65.79%)冬春季节发病,26例(68.42%)因情志不畅发病,25例(65.79%)因精神紧张发病,21例(55.26%)因过度劳累发病,18例(47.37%)因饮食不节发病。骨关节病变中37例(97.37%)前上胸壁受累,27例(71.05%)中轴骨、关节受累,31例(81.58%)外周骨、关节受累。皮肤病变中33例(86.84%)为掌跖脓疱病,其中单纯掌跖脓疱病30例;8例(21.05%)为痤疮,其中单纯痤疮3例,掌跖脓疱病合并痤疮4例,严重痤疮合并毛囊闭锁三联症1例;无皮损1例。有15例(39.47%)表现出反复口腔溃疡,男性阴囊潮湿或女性白带过多者20例(52.63%)。证候类型多为虚实夹杂的复合证候:实证以湿热痹阻(32例)、肝胆气郁(20例)、瘀血阻络(4例)为主;虚证以肝肾不足(8例)、血虚风燥(3例)为主。

由此可见,SAPHO综合征的病因是在情志、劳倦、饮食不节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毒邪。SAPHO综合征骨关节病变所累及的前上胸壁、颈背、脊柱和骶髂关节等部位均为太阳经和少阳经循行之处,风寒湿热毒邪乘虚侵袭人体,痹阻于经络,导致营卫气血功能失调,太阳、少阳经气不利,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故循行之处疼痛反复发作,缠绵不愈。长期少阳枢机不利、营卫不和、气血失调,三焦气化失常,津液敷布障碍而致湿热蕴结,内不得通利,则脾失健运而便溏;湿热下注,则男性阴囊潮湿或妇女白带量多;外不得宣泄,蕴郁成毒,阻于肌表而生掌跖脓疱病或痤疮,即《灵枢经·玉版》所云“阴阳不通,两热相搏,乃化为脓”。故本病以太少两感、营卫气血失调、湿热蕴结成毒、瘀血阻络为主要病机。

3 辨证论治

3.1 肝胆气郁,湿热蕴毒症见前上胸壁或胸锁关节、上部胸肋关节肿痛,或兼有胁肋部疼痛,按之痛剧,口干口苦,胸胁闷胀,关节酸痛,手足掌脓疱疹反复发作。舌淡暗,脉弦细。治以疏肝理气通络,清利湿热解毒。方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味,方药组成:柴胡15g,黄芩10g,法半夏10g,党参10g,桂枝10g,白芍10g,黄芪30g,当归30g,金银花30g,甘草10g,土茯苓30g,延胡索10g,片姜黄10g。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第146条:“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陈建[8]认为其中“支节烦疼”一症,《说文解字》曰“烦,犹剧也”。所谓烦疼,是言疼痛之剧烈,患者四肢关节疼痛难忍以致烦躁,绝非一般太阳病身疼痛所能比拟,实因邪气已由少阳“气分”进入少阳“血分”,气血痹阻致“支节烦疼”。SAPHO综合征骨关节病变最常见的部位是前上胸壁肿痛,特别是胸锁关节、上部胸肋关节、肋骨肋软骨联合、胸骨体柄联合。上胸壁和胸锁关节的部位相当于中医的缺盆穴(缺盆穴位于人体的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属于少阳经循行部位。骨关节病变其次是脊柱受累,胸椎、腰椎、颈椎均可累及,又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和督脉循行之处。柴胡桂枝汤所治太少并病,其中小柴胡汤和解枢机、疏散邪热、清利肝胆,是少阳病主方;桂枝汤调和营卫、通利气血、通络止痛,是太阳病主方。二方合用,从经络循行而言,可以直达病所。

验方三两三加味治疗SAPHO综合征的皮肤病变,系笔者学习房定亚教授所得经验[5]。本方由生黄芪1两(30g)、当归1两(30g)、金银花1两(30g)、生甘草3钱(9g)、蜈蚣1条组成。以生黄芪、金银花补气托毒,是疮家圣药,既能生肌敛疮,又有通络开痹之功。当归为血中气药,既可补血,又可活血。甘草功擅解毒,主治疮疡肿毒,愈溃疡。四药合用,调和气血,托里解毒,治疗SAPHO综合征所致掌跖脓疱病疗效显著。本课题组[9]曾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味治疗SAPHO综合征20例,同时与口服西药阿伦磷酸钠作对照,结果显示中药组视觉模拟(VAS)评分、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BASDAI)评分、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中药组治疗后VAS评分和BASD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3.2 肝肾不足,湿热阻络

症见腰骶部或髋部关节疼痛,屈伸活动困难,腰部僵硬,夜间加重,翻身及俯仰受限,时有腰部畏冷。手足掌脓疱疹,反复发作,大便不成形,妇女带下量多。舌淡红,苔白腻,脉沉细。治以补益肝肾,清利湿热。方用独活寄生汤合三妙丸加减(独活、桑寄生、当归、熟地黄、白芍、川芎、桂枝、牛膝、炒杜仲、防风、秦艽、白术、茯苓、党参、苍术、黄柏、骨碎补、狗脊、丹参、鸡血藤、白芥子、土茯苓、炙甘草)。

3.3 血虚风燥,湿热蕴毒

症见胸锁关节、胁肋部疼痛,手足掌脓疱疹。皮肤干燥灼热,或泛发片状红斑,表面白屑脱落,或颜面、胸背皮肤痤疮粉刺,油脂分泌多,手足心热,口干舌燥。舌红少津,苔黄厚腻。治以养血润燥,凉血清热,祛湿解毒。血虚风燥为重者用滋燥养营汤合犀角地黄汤加减(当归、熟地黄、生地黄、白芍、黄芩、秦艽、防风、牡丹皮、水牛角、金银花、大青叶、白茅根、紫草、生甘草);湿热蕴毒为重者用当归拈痛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当归、苦参、知母、葛根、茵陈、羌活、防风、苍术、黄芩、升麻、猪苓、泽泻、土茯苓、赤小豆、石见穿、车前子、生甘草)。

4 病案举例

患者,男,45岁,2014年4月4日初诊。主诉:双侧胸锁关节肿痛伴掌、跖部脓疱,双下肢及背部痤疮反复4个月。患者4个月前左侧胸锁关节红肿热痛,呈刀割样疼痛,同时掌、跖部出现密集脓疱疹;胸骨疼痛时则脓疱加重;双小腿可见银屑病样皮疹、表面干燥脱屑。2月中旬下肢及后背又出现大面积痤疮,当地诊为皮肤毛囊炎、银屑病,给予口服雷公藤多苷片和中药泡洗无效而停用。刻下症:左胸锁关节红肿疼痛、局部隆起高于皮肤,VAS评分8分。双掌、足底脓疱、脱皮;背部和腿部出现明显银屑病样皮疹和痤疮。

汗出黏腻,大便每日2或3次,时不成形。舌淡暗,苔黄厚腻,脉沉细。实验室检查:CRP 13.46mg/L(0~10mg/L)、ESR 15mm/h(0~15mm/h)。4月11日北京协和医院骨扫描提示“双侧胸锁关节、T12椎体偏左侧可见异常放射性浓聚区”。诊断:SAPHO综合征,辨证:肝胆气郁、营卫不和、湿热蕴毒、瘀血阻络,治以疏肝理气、清热祛湿、解毒通络。方用柴胡桂枝汤合验方三两三加片姜黄10g、皂角刺10g。30剂,水煎,早晚分服。

2014年5月23日二诊:药后胸锁关节肿痛明显减轻,腰背部疼痛也有减轻,胸锁关节红肿压痛。VAS评分2分。皮肤痤疮减少;但双掌及足底仍多发脓疱,脱皮。舌红苔黄腻,脉沉细。辨证湿热蕴毒、血热血瘀,治以清利湿热,凉血解毒。方用温清饮合验方三两三加减,方药组成: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10g,甘草10g,黄芩10g,黄连6g,黄柏10g,炒栀子10g,地黄10g,白芍10g,牡丹皮10g,苦参10g,赤小豆30g,连翘10g,凤尾草15g。60剂,水煎,早晚分服。

2014年7月25日三诊:药后胸锁关节疼痛未加重,但手足脓疱疹仍反复发作。7月初进食较多狗肉,皮肤脓疱疹和银屑病均加重,骨节疼痛明显,手足心热,大便成形,VAS评分6~7分。自服某保健药后,当地化验:ALT 75U/L、ALP 190U/L、GGT 168U/L、ESR 42mm/h。舌淡红,苔黄厚腻,脉沉滑。辨证为热毒蕴肤、血瘀气滞。治以清热利湿解毒、活血行气止痛,方药组成:柴胡10g,黄芩10g,桂枝10g,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10g,甘草10g,茵陈30g,薏苡仁30g,苦参10g,皂角刺10g。60剂,水煎,早晚分服。停用保键药。

2014年10月31日四诊:加减服用2月余,胸锁关节疼痛不明显,VAS评分2分。双手掌、足底脓疱疹反复发作,此起彼伏,双下肢泛发银屑病样皮损,色暗红,局部干燥瘙痒脱屑。复查ALT 62U/L、GGT 69U/L、ESR 4mm/h、CRP4.83mg/L。舌红体胖大,苔黄厚腻,脉弦。重新辨证为湿热蕴毒,血虚风燥。方用验方三两三合滋燥养营汤、犀角地黄汤加减,方药组成:黄芪30g,金银花30g,当归10g,甘草10g,熟地黄10g,地黄15g,白芍10g,黄芩10g,防风10g,秦艽10g,牡丹皮10g,水牛角粉10g(包煎),大青叶10g,苦参10g,皂角刺10g,赤小豆30g,桂枝10g,白鲜皮10g。30剂,水煎,早晚分服。2014年12月12日五诊:药后足底脓疱疹明显减少,未再反复。双下肢银屑病样皮损较前好转。胸锁关节疼痛减轻,局部无红肿,舌红苔白厚腻,脉沉弦。守方去大青叶、熟地黄、桂枝、皂角刺、赤小豆、苦参,加紫草15g、蝉蜕10g、大蜈蚣1条。服药至2015年1月9日,手掌足底脓疱疹告愈,双小腿银屑病样皮疹明显减轻。胸锁关节隐痛,VAS评分2分。复查肝功能正常,ESR 2mm/h,CRP 3.5mg/L。停止任何治疗,随诊至今,未再复发。

来源:北京中医药作者:董振华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