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亭治疗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思路浅析

发布时间:2017-08-1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刘晓亭运用“脾主肌肉四肢”理论治疗老年肌肉衰减综合征思路浅析

肌肉衰减综合征是一种随年龄增加以骨骼肌质量下降和骨骼肌力量或功能下降为主要特征的退行性综合征[1]。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快发展,发病率也逐渐上升。目前,针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还比较少。导师刘晓亭为辽宁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针灸学科研、教学工作三十余载,有所建树。在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过程中,提出了“补脾益气”的治疗原则,并通过动物实验的方法,在抑制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上取得良好的效果。

1审病求因,病源于脾

中医将肌肉衰减综合征归属于“痿证”“虚劳”“体惰”范畴,其病位在筋脉肌肉,其发生主要与肝脾肺肾有关,脾主肌肉四肢,因而与脾关系最为密切。在中医学中,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四肢肌肉,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2]。脾运化水谷精微,将营养输布全身,全身肌肉的运动,都有赖于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营养滋润。脾胃键运,则肌肉丰满、壮实,四肢强劲有力。若脾失健运,则肌肉瘦削,甚或痿废。故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病位虽在肌肉,而病之本却源于脾。《素问集注·五脏生成篇》曰:“脾主运化水谷之精,以生养肌肉,故主肉。”《太平圣惠方》曰:“脾胃者,水谷之精,化为气血,气血充盛,营卫流通,润养身形,荣于肌肉也。”《四圣心源》中亦曰:“肌肉者,脾土之所生也,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肌肉的壮实及其功能的发挥与脾的运化功能健运有着密切联系。《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素问·痿论》云:“五脏使人痿何也?……脾主身之肌肉,脾气热,则胃热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素问·脏气法时论》更明确指出“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引。”由此可见,如果脾胃失健,便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至全身,就会出现肌肉萎缩、疲劳、肌耐力下降。同时,中医学的整体观念认为人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相应脏腑的功能失调都能引起机体各部分的功能失调,故脾胃虚弱运化功能失常,机体的能源物质便会不足,则出现肌肉萎缩、肌肉强度减弱、体力下降等运动机能减退的现象。同时,脾虚产生的病理产物在损伤肌肉筋骨的同时还会阻滞经络,导致气血壅滞,影响人体的运动机能。可见,肌肉功能失常是脾胃功能失调的客观反映和外在表现[3]。

2辨证论治,中西合参

2.1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现代医学看来,老年人活动量减少、骨骼肌线粒体紊乱、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减少、肌肉卫星细胞的数量减少和功能减退、生长激素信号系统衰减以及激素水平的下降等都可能是导致老年个体发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原因[4-5]。也有研究证实,衰老过程中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信号通路在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无较完备的理论。针对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的干预手段包括运动训练及激素和营养支持疗法。

研究表明,抗阻训练和有氧运动能有效的减少随着年龄增加而出现的肌肉力量和肌肉质量的下降。抗阻运动被认为是对抗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一种最好的非药物干预形式。因为抗阻运动可以增加骨骼肌蛋白质合成,而不增加全身肌肉分解,增加I型和II型肌肉纤维大小,不仅可以很好地改善肌肉力量还可以提高个体的肌肉耐力。CastilloEM等[6]研究表明,经常从事运动的女性肌肉衰减综合征发生率会降低一半。同样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老年人,尤其是那些经常从事抗阻训练的老年人较久坐的老年人有更为健康的骨骼肌[7]。同时,有氧运动能够提高机体内线粒体酶的活性,使肌肉蛋白合成和肌纤维横截面积增加,进而对肌肉质量及功能的改善有一定作用。而二者相比较而言,抗阻训练减轻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展方面较有氧运动效果更好,其相对安全,并且能减少跌倒风险,增加日常活动能力,减少功能下降和残疾。激素补充和营养支持疗法,主要补充生长激素、睾酮、内分泌激素及雌激素等激素和维生素D、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有研究表明内分泌素、雌激素、生长激素、肌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肌肉生长抑制蛋白(Myostatin)等可起到减缓和治疗肌肉衰减综合征的作用,但内分泌素、雌激素、生长激素、肌酸等方法具有较明显的不良反应和效果不稳定的缺点,目前不推荐应用于肌肉衰减综合征。在维持骨骼肌的质量方面,蛋白质的摄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对血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起着直接的决定作用,而血液中氨基酸的浓度和持续时间又影响着骨骼肌蛋白质的合成速率[8]。因此,蛋白质的量和质对于老年人来说都非常的重要。同时,亮氨酸具有促进肌肉生长,维持机体氮平衡的作用。对老年人来说,饮食中补充亮氨酸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分解,有助于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从而减少肌肉蛋白的降解与损失。

2.2传统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中医认为人体是以五脏六腑为中心,各个部分通过经络连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通过经络的联络沟通,才能达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从而使人体阴阳和谐。而肌肉衰减综合征使这种和谐被打破,利用经络系统的相互联系来调整治疗,则可有效地达到治疗调整的目的。针刺作为祖国医学特色手段之一,具有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节阴阳、运行气血的治疗作用。而在治疗肌肉衰减综合征方面,中医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黄帝内经》曾提出“治痿独取阳明”的基本大法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素问·萎论》篇有“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之说。这是因为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主润宗筋,故可取阳明胃经穴位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调和脏腑,濡养宗筋,以增强肌力。临床研究表明,电刺激能够防止周围神经损伤所致的骨骼肌萎缩,促进受损神经功能恢复,这些研究为针灸防治肌肉衰减综合征提供了重要的基础。陈家泽等[9]针对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造成的肌萎缩的研究表明,经皮电刺激能够增加肌肉的湿重、肌纤维直径及横截面积,延缓失神经的骨骼肌萎缩。这是因为电针的刺激能够诱发肌肉的主动或被动收缩,可以有效地改善局部循环及营养供应,延缓肌肉细胞的萎缩,从而达到延缓肌肉萎缩。同时,刘学谦等[10-11]通过对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的大鼠进行针刺穴位治疗,也证实了针刺可以增加损伤肌肉的肌重和肌直径,可以有效延缓注射型坐骨神经损伤肌萎缩。同时,大量研究表明[12-14],针刺能够增加坐骨神经损伤后腓肠肌萎缩大鼠的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减少生肌分化因子(myogenicfactor,MyoD),萎缩素第一基因(Atrogin-1)和肌肉环状指基因1(MuRF-1)在去神经肌肉中的沉淀,并维持抑制剂Runxl及肌生成抑制蛋白在去神经肌肉中的表达处于正常水平。电针还可通过抑制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in)的表达,引起肌卫星细胞增殖形成成肌细胞,成肌细胞进而分化融合成新的肌纤维。针刺还可以延缓力量耐力下降点的过早出现,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肌肉衰减综合征的治疗应以补脾益气为治疗原则,而中医的四君子汤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池绍龙[15]的研究证实,四君子汤在治疗脾胃气虚证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组成,其中,人参甘温益气,大补脾胃之气。白术健脾燥湿,和中益气,既助人参补脾胃之气,又增强脾之运化,同时,燥湿以利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味甘以健脾。甘草为佐使,既助参、术补中益气之力,又兼调和诸药。本方重在补益脾胃之虚,兼以苦燥淡渗以祛湿浊,颇合脾欲缓、喜燥恶湿之性。四君子汤已在临床中经过了数百年的实践,其功效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因此,四君子汤可以通过补脾益气,使肌肉得到滋养,从而提高肌肉质量及力量,增强肌耐力,进而改善肌肉衰减综合征。

3动物实验

本研究在针刺加四君子汤的治疗基础上,重点探讨学位贴敷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症状的改善。穴位贴敷作为祖国医学特色的治疗手段,能够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脏腑安和,阴平阳秘。因此,刘晓亭教授在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研究中,以经络学说和补脾益气为治疗基础,将补脾益气药与穴位贴敷相结合,对肌肉衰减综合征大鼠进行了实验。雄性SD大鼠20只,清洁级,体重210~240g,购入后于本学校实验中心动物房IVC独立送风饲养系统中在SPF条件下分笼饲养,以国家标准啮齿类饲料喂养,自由饮食、饮水,温度范围(21±2)℃,相对湿度55%±5%。饲养1周后造模,每个大鼠按125mg/(kg·d)的计量,进行6周的D-半乳糖腹腔注射,造模后的大鼠相当于24月龄的大鼠。造模后将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衰老模型组和穴位贴敷组,于穴位贴敷当天,将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白芥子、细辛等药物按比例研成粉末,过200目筛,加适量姜汁调匀至糊状,制备成0.5cm×0.5cm大小的药块,用3cm×3cm大小的医用无纺布胶带固定于穴位贴敷组大鼠的双侧脾俞、双侧足三里穴位,再用一次性透气孔胶带缠绕一圈加以固定,对照组直接贴无纺布胶带于双侧脾俞、双侧足三里,每次贴敷6h,持续4周。治疗4周后,穴位贴敷组大鼠的一般状态好于衰老模型组,表现为衰老模型组大鼠毛色暗黄无光泽,软便或稀便,四肢无力,活动减少,倦卧、嗜睡。而穴位贴敷组大鼠毛色恢复光泽,食量及大便正常,活动也正常。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测定股直肌肌肉组织中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和Caspase-8的含量。结果显示,穴位贴敷对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影响作用显著,穴位贴敷组股直肌肉组织中Caspase-3和Caspase-8的水平都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该方法能够通过补脾益气来增加骨骼肌质量,同时抑制骨骼肌细胞凋亡来减缓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

4小结

综上所述,刘晓亭教授运用“脾主肌肉四肢”理论,经针刺、药膳及穴位贴敷干预后,能够诱导衰老的骨骼肌细胞向有利方向发展,进而完成细胞凋亡通路的适应性改变,并且能够弱化促凋亡基因的表达进而延缓肌肉衰减综合征的发生。从而为中医治疗本病提供有效的临床思路,最终促进老年人群的骨骼肌健康,提高其生活质量。

辽宁中医杂志作者:毛智慧刘晓亭孙晓婷张欢李魏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