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多元外治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急性期疗效观察

发布时间:2017-06-12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痛风性关节炎(GoutyArthritis,Gout)是体内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引起的病损及炎性反应,急性期患者关节肿痛剧烈且多伴发热、周身不适、疲乏无力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1-3]。本研究应用中医多元外治法治疗急性期Gout患者,观察在短期改善关节症状、理化指标情况。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来源于2013年5月—2015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风湿科住院患者182例,均为男性,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对照组9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48.72±9.23)岁,平均病程(5.63±7.90)年;对照组平均年龄(49.18±9.10)岁,平均病程(5.97±9.51)年。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依据《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1]诊断Gout:关节液中有特异性尿酸盐结晶;具备以下12项中6项: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1天内炎症反应达高峰;单关节炎;关节面红;第一跖趾关节痛或肿;单侧第一跖趾关节发作;单侧足背(跗骨)发作;疑有痛风石;高尿酸血症;X线显示不对称关节内肿胀;X线显示皮质下囊肿,无骨侵蚀;关节液培养无微生物生长。

1.3纳入标准

年龄18~75岁;符合Gout诊断并处于急性期。

1.4排除标准

有其他皮肤病或皮肤损伤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精神病患者;重叠其他风湿性疾病者;不能配合完成治疗者。

2治疗与观察方法

2.1治疗方法

2.1.1对照组:口服中药,方药组成:秦艽20g,秦皮20g,蒲公英15g,苦地丁15g,连翘15g,萆薢15g,茵陈15g,薏苡仁30g,山慈菇15g,金钱草30g,路路通10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服。口服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1021640)25mg,每日3次。

2.1.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元外治法治疗,清热消肿洗剂(京药制字Z20053407)、芙蓉膏(京药制字Z20053391)、定痛膏(京药制字Z20090812),均为本院院内制剂。①冷湿敷:常温清热消肿洗剂100mL加温水稀释30倍后,用纱布浸湿外敷肿痛处,每次20min,每日2次。②半导体激光(JY-LL-46,苏常药管械2004第1260082号),距离肿痛处约10cm照射(应避免眼睛直视),每次照射20min,每日1次。③芙蓉膏、定痛膏以2∶1比例混合均匀涂抹在肿痛处,涂抹厚度约2mm,每日1次局部换药。

2组均治疗7天为1个疗程。

2.2观察指标与方法

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第3、7天后观察、记录患者情况。

2.2.1关节疼痛程度积分:不痛记0分;隐约疼痛(或)酸楚不适记1分;疼痛较重但可忍受记2分;疼痛剧烈无法忍受记3分[2]。

2.2.2关节肿胀程度积分:关节无明显肿胀记0分;关节轻度肿胀记1分;关节显著肿胀记2分;关节高度肿胀记3分[2]。

2.2.3实验室指标:由本院检验科检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情况。

2.2.4患者疼痛和健康评定量(Healthassessmentquestionnaire,HAQ)评分:以健康评估问卷形式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健康情况,得分范围为0~24分。

2.2.5安全性指标:记录患者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情况。

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珋x±s)表示,以t检验或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χ2检验或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疗效观察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活动正常,UA正常;好转:关节肿痛明显减轻,活动基本正常,UA下降;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UA无变化。

3.2结果

3.2.12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程度评分比较:3天时观察组关节疼痛、肿胀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84,P=0.026;t=2.075,P=0.042);对照组关节疼痛程度积分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3,P=0.049)。7天时观察组关节疼痛、肿胀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18,P=0.000;t=2.009,P=0.049);对照组关节疼痛、肿胀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7,P=0.024;t=2.004,P=0.049);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79,P=0.001;t=2.363,P=0.021)。见表1。

表12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程度评分比较(分,珋x±s)

组别例数时间疼痛评分肿胀评分

观察组92治疗前2.76±0.242.35±0.65
第3天1.09±0.48*1.12±0.18*
第7天0.88±0.16*△0.56±0.01*△
对照组90治疗前2.69±0.312.86±0.14
第3天1.79±0.63*1.97±0.18*
第7天1.05±0.38*1.12±0.81*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3.2.2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治疗3天后,2组HAQ评分、UA、ESR、CRP指标均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HAQ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珋x±s)

组别时间HAQ(分)UA(μmol/L)ESR(mm/h)CRP(mg/L)
观察组治疗前1.66±0.54533.1±71.659.33±30.1230.26±24.66
第3天1.44±0.53528.3±89.858.90±29.9028.80±27.56
第7天1.23±0.58**516.7±69.557.32±31.5627.66±26.27
对照组治疗前1.47±0.67532.7±72.355.03±33.1327.04±24.80
第3天1.36±0.66523.6±71.154.98±32.7526.58±26.13
第7天1.17±0.68521.5±70.854.29±33.8124.93±24.45
与治疗前比较,**P<0.01

3.2.3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3天后观察组痊愈3例(3.3%),好转76例(82.6%);对照组痊愈1例(1.1%),好转69例(76.7%),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759,P=0.053)。治疗7天后观察组临床痊愈7例(7.6%),好转85例(92.4%);对照组痊愈3例(3.3%),好转72例(80.0%),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3,P=0.000)。见表3。

表3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时间痊愈好转无效有效率

观察组92第3天3(3.3)76(82.6)13(14.1)(85.9)
第7天7(7.6)85(92.4)0(0)(100)
对照组90第3天1(1.1)69(76.7)20(22.2)(77.8)
第7天3(3.3)72(80.0)15(16.7)(83.3)

3.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观察组2例出现局部皮肤瘙痒,停药后症状消失。2组均无患者发生肝肾功能受损、血常规无异常改变。

4讨论

痛风病是一种慢性病,若UA控制不佳,关节疼痛症状会频繁发作,最后将发展为痛风石、关节损伤、慢性Gout[4]。“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陶弘景《名医别录》:“独活,微温,无毒。主治诸贼风,百节痛风无久新者。”朱丹溪创立“痛风”病名,《格致余论·痛风论》云:“彼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搏,热血得寒,汗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Gout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病机在于湿热浊毒,瘀阻经脉,下注足跗,清热解毒为根本治法。内服中药可改善症状,但起效慢,部分药物有胃肠刺激。中药外治法,通过体表穴位—经络通道—络属脏腑的传递治疗急性期Gout,药物透皮吸收,起效快,不良反应少,适应证广。清热消肿洗剂、芙蓉膏、定痛膏均为疗效显著的院内制剂。清热消肿洗剂主要成分为马齿苋、黄柏,具有清热消肿、解毒祛湿等功效;芙蓉膏主要成分为金银花、蒲公英、连翘等,具有消瘀散肿、清热解毒功效;定痛膏主要成分为乳香、没药、红花、延胡索等,具有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功效。3种药物作用相辅相成,可使局部肿痛发热迅速缓解[5-11]。本研究发现,治疗3天时观察组患者疼痛已有明显减轻,7天时观察组关节压痛、肿胀程度明显改善,临床总有效率100%。外用中药湿敷、半导体激光照射及中药外用换药多元外治法治疗,可控制炎症的扩散,清除炎症介质,减轻炎症对局部组织的刺激,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

临床部分Gout患者,患病时间长,关节严重畸形,全身痛风石形成,肝功能异常,口服用药选择难度大,故在急性期选择针对关节局部症状的中医外治法,不仅起效快,而且针对性强,可有效避免口服药物易发生的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作者简介:张秦,女,42岁,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及中西医诊治类风湿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风湿类疾病。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