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气滞血瘀型腰突症

发布时间:2016-05-15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临床应用中药熏洗,治疗气滞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6例,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外科门诊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共106例,其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28岁~65岁,病程5天一6年。均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查体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症见腰部疼痛,牵扯左下肢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舌暗红,脉涩滞)。

二、治疗方法

处方:黄芪、五灵脂、鸡血藤、羌活、红花、桑寄生、独活各30克。

方法:将诸药放入锅中,加水1500毫升,煎至1000毫升。取药液熏洗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

三、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质控标准的研究》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定。

治疗结果:本组106例,最长治疗3个疗程,最短治疗1个疗程。其中临床治愈35例,占33.02%;显效52例,占49.06%;有效15例,占14.15%;无效4例,占3.77%;总有效率96.23%。

四、典型病例

张某,女,48岁。因一周前劳累后出现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自行卧床及外贴膏药后疼痛不能缓解就诊。症见:腰部疼痛,牵扯左下肢疼痛如刺,固定不移,痛有定处,舌暗红,苔干,脉涩滞。西医查体:生命体征稳定,腰椎生理曲度变浅,腰部肌肉僵硬,l3—s1棘突及椎间压痛,腰部叩击痛,伴有左下肢放射痛,左小腿外侧皮肤感觉较对侧稍减退,双侧股神经牵拉实验(一),左下肢直腿抬高实验70度(+),双下肢肌力V级。腰椎cT示:l3~s。椎间盘突出,压迫硬膜囊,椎管无明显狭窄。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给予患者中药熏洗治疗3个疗程,并指导患者腰部功能锻炼。2个疗程后患者腰部疼痛不明显,左下肢放射痛明显缓解,腰部肌肉僵硬缓解。患者继续治疗1个疗程,述腰痛及左下肢疼痛消失,已达到疗效标准,停止治疗后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五、体会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腰痛病”、“痹证”、“痰证”等范畴。一般认为病因是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热等邪气,导致营卫失调、气血经络受损,或是肝肾不足,外邪乘虚而入,致气血瘀阻,不通则痛,因而发病。其中,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日:“凡腰痛病有五。一日少阴,少阴肾也,十月万物阳气伤,是以腰痛。二日风痹,风寒著腰,是以痛。三日肾虚,役用伤肾,是以痛。四日臂腰,坠堕伤腰,是以痛。五日寝卧湿地,是以痛。”“劳损于肾,动伤经络,又为风冷所侵,血气相搏,故腰痛也。阳者不能府,阴者不能仰,阴阳俱受邪气者故令腰痛不能俯仰”。

中药熏洗的药物组成中,五灵脂、鸡血藤、红花活血散瘀,舒筋活络,止痛;羌活、独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缓解腰部肌肉痛;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除风湿、通经络,改善肝肾亏虚;黄芪补气固表,利尿托毒,防止治疗过程中阳气过度外泄,敛阴收汗。诸药配合,组方严谨,疗效显著。李浩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