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霞,医学博士,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中青年名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眼科分会执行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委。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近视防控科普图书5本。
在诊室里,经常听到家长诉苦:“医生,我家孩子才上小学,为什么已经有300度近视了?而且听孩子说班里已经有近一半的同学戴眼镜了,为什么现在小学生的近视率这么高?”相信很多家长会有诸如此类的担忧和困惑。如今身边的近视患儿越来越多,近视也呈现出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逐渐降低的趋势,如果不及早加以干预,小学生近视度数可能会以每年100度左右的速度增长,最终有可能发展为高度近视,严重危害眼健康,甚至失明。那么,究竟什么是近视?什么原因会导致近视?平时应该怎样防控呢?
▶近视之成因
眼睛就像一台照相机,是一个复合的高精密光学系统。在不同调节的情况下,外界的平行光,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发生偏折,聚焦于视网膜黄斑部中心凹处,使我们看清物体,即为正视眼。一般而言,多数孩子刚出生时都有+3.00D左右的远视储备,称之为“生理性远视”。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远视储备逐渐减少,裸眼视力逐渐提高,最后形成正视眼,此时眼轴为24毫米。随着正视化的过程,眼轴逐渐变长,使得角膜曲率与眼轴长度之间的平衡状态被打破,进而视物时焦点前移,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前而出现视物模糊,这就是近视的形成过程。
近视是一种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的多因素复杂疾病。目前较多观点认为,轻、中度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影响,而高度近视的病因中遗传因素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此外,不良环境因素的危害更是不可小觑,比如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户外活动减少,睡眠时间不足,过食甜食,采光照明不合格等均会诱导近视发生,促进近视进展。
▶近视的危害
对于已经近视的孩子,有家长认为配一副眼镜就能解决问题,还有些家长不以为意,“近视了没关系啊,成年以后做
▶有效防控是根本
轴性近视一旦发生,已经拉长的眼轴很难再恢复回去,这就是近视防控的难点。中医的治未病思想在近视防控中具有重要意义,倡导预防为先、节点前移,因此做好近视防控,一定要抓住视觉发育的关键窗口期,即对学龄前儿童的远视储备进行管控是关键所在。未病先防首先要坚持“四个早”,即建立“早筛查、早建档、早诊断、早干预”的近视防控体系,更最重要的是要建立政府、医院、学校、家庭多方联动的防控近视模式,尽量不要在学龄前、小学阶段就发生近视。
行为控制
用眼姿势看书写字时最佳角度要根据孩子的舒适程度为准,培养良好的读写习惯,坚持“一拳一尺一寸”的原则,保持读写坐姿端正,连续近距离阅读45分钟,应休息远眺10分钟。尽量避免在行走、坐车等晃动的环境中或躺卧时阅读。
读写环境读写要在采光良好、照明充足的环境中进行,台灯应从左上方照射,距离书面40~50厘米为宜,同时要开顶灯,使桌面的平均照度值不低于300勒克斯。这样既保证充足的阅读照明,周围环境也有一定的亮度。色温在4000~5000开尔文的暖色光最适合作为近距离读写的照明光源,台灯的光色以淡黄色为佳,能够降低白纸反射光线强度的同时提高眼睛分辨率。
睡眠充足睡眠充足是近视发生的保护因素,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所需睡眠时长不同,7~12岁和13~15岁所需睡眠时间最好保证在10小时和9小时左右,睡眠充足能够使睫状肌得到休息并恢复弹性,从而防控近视发生发展。
“目”浴阳光进行日间户外活动,充分接触阳光,可以有效地保护视力,并且活动时长与近视发病率和进展量呈负相关。因此,提倡儿童在学龄前就开始增加阳光下户外活动时间,学龄前儿童宜每天3小时以上,中小学生每天不宜少于2小时。
饮食调护
营养均衡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生活的改善,人们的饮食结构逐渐改变,食品趋于“精细化”的同时,也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种种弊端。合理的膳食结构、均衡的营养摄入对青少年的视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议青少年应纠正偏食、挑食的不良习惯,保证食物种类摄入的多样化。多以粗粮为主食,少吃甜食及精加工食品,多食水果、蔬菜,如黄瓜、胡萝卜等绿色食品,以补充足够的微量元素。总之,要坚持荤素合理搭配、粗细粮有机结合的原则,才能达到营养平衡、预防近视的目的。
药食同源近视的防控和人的饮食有重要关系,除了保证营养均衡,还要把防控近视的理念放到
养眼
养眼
养眼
▶中医干预效果显著
对于假性近视或者已经确诊近视的青少年,应用中医既病防变理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为高度近视。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认为近视和体质偏颇密切相关,体虚是近视发病的主要因素,多由于过用目力,劳瞻竭视,致心阳不足,气伤血损,或禀赋不足,肝肾亏虚所致,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较为多见。
常用的中医疗法包括中药、
中医非药物疗法干预对控制近视进展,减缓近视增长速度有积极作用,并且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调节功能,可能与中医非药物疗法发挥的调和气血、疏通
青少年近视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积极发挥中医优势,以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