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药物

发布时间:2020-09-09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国医大师李佃贵,首创浊毒理论,打破了胃癌前病变不可逆转的理论束缚,并擅长从浊毒论治肿瘤及多种内科疑难杂症。笔者有幸跟诊李佃贵教授学习数月,现介绍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肠炎所用一组对药,撷其精华,以飨读者。

“双皮”即秦皮、石榴皮。李佃贵教授临床运用此组对药治疗溃疡性肠炎取得了显著疗效。秦皮,别名:秦白皮,蜡树皮等,为木樨科植物白蜡树、尖叶白蜡树的干燥枝皮或干皮。出自《雷公炮灸论》,性味与归经:苦、涩,寒,入肝、胆、大肠经。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痢,止带,用于湿热泻痢,带下阴痒,配以白头翁、黄连黄柏用治湿热痢疾、里急后重,如白头翁汤,其煎服用量6~12g。秦皮多源于大叶梣、尖叶梣、尖叶梣的树皮。现代研究:大叶梣、尖叶梣、尖叶梣的树皮均含马栗树皮苷,秦皮甲、乙素等。①马栗树皮苷:作为抗菌剂、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利尿剂、醛糖酶抑制剂,能够起到抗菌、抗炎、抗组胺,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②秦皮甲素:具有抗炎、抗菌、抗血凝、镇痛等活性。③秦皮乙素:本身是一种抗菌药,对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上述这些药理作用,都是对结肠内环境的改变,以缓解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石榴皮,别名:石榴壳、酸榴皮、西榴皮等,为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出自《神农本草经》,性味与归经:酸,涩,温,入大肠经。有涩肠、止痢、止血作用。煎服用量3~10g。现代研究显示:①石榴皮中含有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②石榴皮中所含的结合性多酚化合物中的β-豆甾醇抑制产气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生长,多酚化合物中熊果酸、积雪草酸等对耻垢分枝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生较强抑制活性的作用。

“双皮”治溃疡性肠炎。秦皮、石榴皮两药均入大肠经,且功效及主治相近,加之药理研究表明其均有调节消化功能紊乱失去平衡的作用,故临床上李佃贵教授常将两药相须为用。于中医而言,从性味功能层面出发,以起到涩肠止痢,治疗痢疾的作用。于西医而言,从其药理研究层面出发,以起到抗菌与抗病毒的作用。两药同用,功效叠加,用于溃疡性肠炎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草汇言》记载:“秦皮,味苦性涩而坚,能收敛走散之精气。”《得配本草》“秦皮,味苦、涩,性寒,治下痢崩带”。《圣济总录》载“石榴皮治小儿脓血痢”。《太平圣惠方》载“石榴皮治赤白痢,日久不止”。《袖珍》卷四引《经验方》载“石榴皮治暴泻不止及痢下赤白”。

秦皮、石榴皮是李佃贵教授治疗溃疡性肠炎的基础药物。临证中若见腹胀满者,可加香附以疏肝理气;若见腹痛者,可加元胡等药物以理气止痛;若见便血者,可加地榆以止血等对症治疗。

典型案例

成某,男,70岁。2019年11月19日初诊。自诉反复排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5年余,加重10天,伴有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不适。

刻下见: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伴有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夜寐欠佳,小便量可,色略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

肠镜检查:提示溃疡性肠炎改变。

诊断:痢疾(溃疡性肠炎)。

证型:湿热中阻,浊毒内蕴。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解毒

处方: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三七粉2g(冲服),白花蛇舌草15g,茵陈15g,黄连12g,地榆15g,白头翁12g,石榴皮9g,秦皮12g,葛根12g,白扁豆12g,薏米12g。15剂,每天1剂,水煎服。

二诊:患者述服药15剂后,无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症状均有所减轻,乏力症状明显好转,仍有黏液便,日行3~4次,纳可,夜寐略改善,小便色淡黄。舌质红,苔黄厚略腻,脉弦细滑。调整处方: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三七粉2g(冲服),白花蛇舌草15g,茵陈15g,黄连12g,白头翁12g,石榴9g,秦皮12g,葛根12g,白扁豆12g,薏米12g,广木香12g,芡实12g。15剂,日1剂,水煎服。

三诊:患者述服药15剂后,无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等症状基本消失,无乏力症状,大便不成形,日行1~2次,纳可,夜寐改善,小便色淡黄。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滑。调整处方:百合12g,乌药12g,当归9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三七粉2g(冲服),白花蛇舌草15g,茵陈15g,黄连12g,白头翁12g,石榴皮9g,秦皮12g,葛根12g,广木香12g,芡实12g,半边莲12g,绞股蓝12g,7剂,2日1剂,水煎服以求。1个月后电话回访提示:经化验便常规及潜血已恢复正常。

按:本例患者有血性黏液便、腹痛、里急后重、腹泻,伴有食欲减退、上腹部饱胀,夜寐欠佳,小便量可,色略黄,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细滑,均为湿热浊毒内蕴征象。李佃贵教授以清热除湿之法以化浊排毒,从而达到抗菌、抗病毒的目的。故选用白花蛇舌草,茵陈,黄连,白头翁,广木香等药,清热利湿、化浊解毒、行气消胀,配以秦皮、石榴皮的涩肠止泻的作用,大大提高了临床疗效。考虑患者溃疡性肠炎病史5年,邪气日久耗伤正气,李佃贵教授遵循“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的传变原则,秉承于刘河间所说:“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故加百合、乌药、当归川芎白术白芍等药养肝、健脾、和胃。选用茯苓健脾、利水。李佃贵教授在诊察病情时既辨证论治,又结合现代检查手段;在治疗用药时既注重中药功效,又重视现代药理研究,不囿于中医或西医的限制,将古今医药之术糅合运用到临床中,以疗效为要务,以病人为根本,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李任锋)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