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9~15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青光眼周,今年世界青光眼周的主题是:“战胜隐形视力杀手——青光眼”。
青光眼之所以称之为“隐形视力杀手”是因为它隐藏在无症状的、难发现和患者的不重视之下。然而一旦患上青光眼是不可逆的,一旦致盲则可能影响一生。
受访专家: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青光眼科副主任医师黄晶晶
本报记者李楠通讯员魏春福曾文蛟
认识青光眼
眼压升高导致青光眼
糖友患青光眼几率更高
眼睛就像一个球体,里面有水(房水)和一些组织,这些水和组织对眼球壁是有一定的压力的。简单地说,青光眼的产生是眼球内压力(医学上简称“眼压”)升高所致。
为什么眼压升高了就会发生青光眼?因为眼球耐受压力是有限的,当眼压突然升高或长期慢慢升高时,眼睛里的一些组织受眼压的压迫会发生改变,譬如眼睛最不能耐受压力的地方是视神经,长时间眼压过高,将使视神经受到破坏,这时看东西范围会变窄(视野变窄),视力会下降,严重时眼睛会看不到光,这就是青光眼了。
由于视神经细胞死后是不能再生的,因此,青光眼的这种视力下降或视野变窄也是不可能逆转、无法挽回的。
糖友患青光眼几率更高
青光眼虽然可以出现在任何年龄段、任何体质的人身上,但是它对患糖尿病的老年人可说是威胁最大。黄医生指出,糖尿病患者患原发性青光眼(比较常见的一类青光眼)的几率比正常人高4~5倍;此外,糖尿病史在10年以上,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患青光眼的几率更是在50%以上。糖尿病患者容易患上青光眼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血糖控制不好导致白内障发展迅速,晶体加速膨胀,发展出青光眼。
2、血糖控制不好,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导致眼底出现新生血管。
3、糖尿病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可导致眼部血流灌注减少,引起青光眼性视神经损伤而发生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糖尿病患者如果不能早期发现青光眼并进行治疗,会导致眼睛失明。有些患者甚至在失明后由于无法控制眼压,为减轻痛苦,而不得不摘除坏眼。
青光眼,青睐两种性格
事实上,国内外都有对青光眼病人精神状况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青光眼病人的性格与心理特征往往表现为焦虑、急躁(脾气急)和抑郁(闷闷不乐),其中A型性格者比较多(A型性格的特点包括:1、急躁,雄心勃勃,动作快,缺少耐性,总想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完成较多的工作,总是生活在紧张的环境中;2、易怒,争强好胜,受不得半点委屈)。
与之契合的是,中医眼科中把青光眼大致归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七情内伤,肝郁气滞,气机失调,全身及局部气血不和,气滞血瘀等因素而致。另一种多因脏腑内伤,精血耗损,不能上荣于目,正虚则邪凑,风亦客之,故而发病。
从现代医学的观点看,原发性青光眼是眼科的一种心身疾病。所谓心身疾病,简单地说,就是其发病和发展的过程中明显受心理因素的影响。
告别误区
诸多误区导致青光眼被忽视
青光眼之所以可怕,不是因为它难以治愈,而是因为人们对它的认知不足,误区重重。
1、不手术,光保守治疗。黄医生解释,保守治疗要视病情而言,不能一概而论。患者如果因为害怕手术而不去积极治疗,到了青光眼后期,眼睛不仅会失明,更会出现红肿、疼痛,严重影响生活品质,到那时才手术就为时已晚。
2、检查发现眼压不高,就不用担心患上青光眼。黄医生认为,这并不能盖棺定论,有许多青光眼早期可能不会造成眼压升高,也有一些青光眼类型是不会引起眼压升高的,因此不能仅凭一个指标来判断病情。
3、眼睛不舒服可能是老花或白内障,不用大惊小怪。黄医生表示,许多患者都对自己的眼睛情况不够了解,一味地自我感觉是不科学的,一定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找到根源问题,一一解决。其实,衰老并不是破坏视力的主要原因。
4、没有症状,不需要做检查。黄医生表示,会主动做眼科检查的人其实很少,多数来检查的,都是已经出现病症了。但是青光眼这个“隐形杀手”又难寻踪迹,因此比较容易被耽误。她建议,糖尿病患者,每1~2年要做一下全面的眼科检查。
治疗有方
预防调理早诊早治
黄医生表示,青光眼的早期发现至关重要。如能及早发现并及时治疗,通常可预防青光眼引起的视觉障碍甚至失明。
膳食明目除了必要的治疗,还可通过膳食防止眼疾的发生。黄医生指出,对眼睛有好处的食物,如红葡萄皮、大蒜、绿茶都可以多吃。
眼保健操坚持做因为适当的眼部按摩可以促进眼周血液循环,减少眼疾的发生。中老年人可在午睡和晚上睡前各做一次,舒缓眼部肌肉。
护眼也要护心青光眼病人在业余时间,可参加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文娱活动,如琴棋书画、戏曲、旅游等;在陶冶情操的同时,悠扬的音乐、优美的画卷、睿智的语言能促进分泌有益于健康的酶、激素和神经递质,调节心血管功能,安抚神经活动,平衡心理。临床上也观察到,乐观的青光眼病人容易康复。
选择适合自己的眼镜许多老年人都会有老花的问题,因此需要老花眼镜的辅助。但许多老年人都没有真正选对适合自己的老花镜,导致视力继续下降。黄医生建议老年人不要贪便宜在路边摊购买廉价老花镜,而应该根据自己的视力情况配一副真正能帮助自己的眼镜。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