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李玉奇近50年来,专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消化性溃疡的研究,在辨证治疗慢性胃病方面积累了独特的经验。现将随师临诊期间所学总结报告如下。
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较长。临床上治疗萎缩性胃炎多以胃脘痛辨证施治,常不能获得满意疗效。
李玉奇提出萎缩性胃炎应以痈论治,认为萎缩性胃炎的成因是由郁变瘀,由瘀变腐,由腐而成痈。在治疗上主张以痈论治,采用扶正补脾、去腐生新之法。常用方剂:黄芪20g,党参20g,薏苡仁20g,甘草6g,白蔹15g,羊角屑15g,蚕砂15g,黄连5g,桃仁10g,丹参15g,莪术10g。方中黄芪、党参、薏苡仁、甘草以扶正健脾;白蔹、羊角屑、蚕砂、黄连清热解毒化腐;桃仁、丹参、莪术祛瘀生新,全方共奏扶正补脾、祛腐生新之功。用之于临床,屡用屡效。
古代医家视胃脘疾患为“壅”,认为“壅乃胃阳遏阻所致”。后世医家将“壅”逐渐演化为痈。《素问·病能》指出“……人迎者,胃脉者,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仲景继《黄帝内经》以后,首先在临床上发现肺痈与肠痈,并创立了治疗大法。提出了以连翘升麻汤、犀角汤、射干汤、麦门冬汤、芍药汤等方药辨证论治,为萎缩性胃炎以痈论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结合胃镜检查,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和溃疡,大量炎细胞浸润,腺体减少,呈不同程度萎缩,有的胃黏膜呈局灶性隆起,疣状增生,肠化生等。各种表现与痈的病理表现极为相似。
反流性胃炎要大补元气
反流性胃炎临床上多以胃脘灼痛,呕吐苦水、酸水为主要临床表现。李玉奇认为:该病主要病因是中气亏虚,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内压力降低,胆汁等碱性物质反流损坏胃黏膜屏障所致。治疗宜大补元气,健中和胃,药性宜碱宜温,忌酸忌凉。常用方剂:党参30g,黄芪30g,山药24g,砂仁6g,白蔻仁6g,葛根10g,柴胡12g,小茴香5g,炮姜6g,苦参10g,川楝子15g,橘核15g,黄连4g。方中党参、黄芪、山药大补元气、健脾;砂仁、白蔻仁化湿温中,行气止痛;葛根、柴胡升清;小茴香、炮姜散寒止痛;柴胡、苦参、川楝子、橘核疏肝利胆,行气止痛;佐黄连清热和胃。诸药配伍,共取益气温胃健脾化瘀之效。
消化性溃疡分寒热证治
消化性溃疡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李玉奇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在中医辨证上存在着显著差异:胃溃疡以实证热证居多;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以虚证寒证居多。胃溃疡常表现为:胃脘痛、泛酸、便秘、口干、舌质绛、脉弦实有力,证属实热,治宜清热,和胃抑酸,常用方剂:黄连6g,连翘20g,红蔻8g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常表现为:胃脘隐痛、泛吐酸水,喜温喜按,舌质淡,脉沉细,证属虚寒,治宜益气活血,健胃、温中、制酸,首选大建中汤加减。常用方剂:党参15g,当归15g,白芍15g,苦参8g,乌贼15g,煅瓦楞子20g,威灵仙15g。方中党参、当归、白芍益气活血,酌加苦参、乌贼骨、煅瓦楞子、威灵仙健胃、温中、制酸。痛重者可加肉桂散寒止痛、并以黄连反佐。生地榆、白蔹二药无论何种溃疡必不可少。并加用生肌敛疮的大黄、白及、血竭等。(刘华珍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 徐子亮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