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瑾明丰富了壮医学理论体系,推崇阴阳互生、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等壮医理论,创新提出气血均衡学说;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梳理验证壮医针灸特定穴,形成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三大核心技术,并规范壮医针灸操作。其临证针药结合,尤其注重壮医药特色疗法与方药的运用。
国医大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教授黄瑾明丰富了壮医学理论体系,推崇阴阳互生、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等壮医理论,创新提出气血均衡学说;强调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治则;梳理验证壮医针灸特定穴,形成壮医药线点灸、壮医针刺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三大核心技术,并规范壮医针灸操作。其中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黄瑾明为代表性传承人。
“毒”“虚”病因论
黄瑾明认为,对因治疗才是疾病治本之道。对于疾病成因,大致可归纳为“毒”和“虚”两类。“毒”是疾病之外因,其种类包括痧毒、瘴毒、蛊毒、风毒、湿毒、热毒等,其内涵极广,既指蛇毒、虫毒、刺毒、菌毒等有形之毒,又指痧毒、瘴毒、风毒、湿毒、热毒等无形之毒。黄瑾明强调临证要善于辨毒,正所谓“百病皆因毒而起”,临证要辨清是何种毒,不同毒邪致病,其治疗方法及方药各异。
黄瑾明认为,虚也是疾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包括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虚则“三道两路”(谷道、气道、水道、龙路、火路)及其调节中枢脏腑运化能力和防卫能力相对减弱,不足以抗毒。因此,正气虚损不足是发病的内在基础,是外毒得以侵入人体的前提。毒是外因,虚为内因,毒和虚相因而为病。临床诊断疾病时,应辨清毒和虚的关系,毒盛则以祛毒为主,虚甚则以补虚为要。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正气相抗争,若正胜毒,则毒退而正安,可不发病或虽发病而速愈;若毒邪亢盛,则毒进,滞留机体,阻塞道路,损其功能,耗伤正气,导致气血平衡关系失调,终致人体天部(上部)、地部(下部)、人部(中部)三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发而为病,此为因毒致虚;若正气明显虚损,则抗病能力低下,正不敌邪,虚不胜毒,毒可乘虚而入,此为因虚致毒,发病常较深重,预后多属不良。
“气血失衡”病机论
黄瑾明认为,毒和虚虽为起病二因,然毒与虚能否致病,得看两者抗争是否引起气血关系失衡。早在1986年,黄瑾明等人整理出版的《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就已明确提出“疾患并非无中生,乃系气血不均衡”的病机理论。黄瑾明在临床中以此指导壮医临床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疾病的产生是由气血平衡关系失调所致。气和血是构成人体和维系人体生机的两种最基本物质,气血必须保持相对的平衡状态,才能机能正常,人体健康;若气血失衡,超出了机体的自我协调和恢复能力,不能正常化生和排泄,无法正常输布、充养机体和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则疾病丛生。
黄瑾明在大量临床实践中体会到,不管何种疾病,均会引起人体气血关系失衡。一般来说,外因在人体正气虚损、气血偏衰的基础上,通过三道与体表相通的部位或其他部位侵入三道两路,滞留道路内,使三道两路不通畅或功能失调,上部、下部、中部之气不能同步运行化生,使气血运行流通不畅或不通而失去平衡协调,从而产生疾病。气血失衡病机大体上又可分为气血瘀滞、气血偏衰、气血偏亢三种。但无论是哪一种,均可导致人体三部之气不相协调通应,若超出了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产生各种疾病。
基于气血失衡病机理论,黄瑾明总结出七条病机以指导临床治疗:诸病瘀滞,皆属于气;诸病肿瘤,皆属于瘀;诸病瘫痪,皆属于瘀;诸病瘙痒,皆属于瘀;诸病疼痛,皆属于瘀;诸病疮疖,皆属于瘀;诸病痿痹,皆属于瘀。
从“三道两路”辨证
黄瑾明临证诊治疾病时,除了遵循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还创造性地提出“三道两路”辨证。按照“三道两路”理论,将临床疾病归纳为谷道病、气道病、水道病、龙路病、火路病五大类。
五谷进入人体并得以消化吸收和排泄的通道称为“谷道”,主要包括口腔、咽喉、食道、胃肠,其化生和调节的枢纽脏腑是“咪叠”(肝)、“咪背”(胆)、“咪曼”(胰)。谷道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腹泻、屙痢、呃逆、暖气、厌食等消化、吸收方面的症状。水道与谷道同源而分流,主要包括口腔、咽喉、肾、膀胱、尿道、毛孔,其化生和调节的枢纽脏腑是“咪腰”(肾)和“咪小肚”(膀胱)。水道病主要表现为水肿、尿频、尿急、尿闭、尿痛、遗尿、小便失禁或滴尿全无等症状。气道是人体与大自然之气相互交换的通道,主要包括口鼻、咽喉、气管、肺,其化生和调节的枢纽脏腑是“咪钵”(肺)。气道病主要表现为感冒、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咳嗽、咳痰、咳血、胸痛、气喘、胸闷等症状。龙路是人体内血液的通道,其化生和调节的枢纽脏腑是“咪心头”(心脏)。龙路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萎缩、偏枯不用、口唇指甲青紫,目诊“勒答”黑斑等血液运行不畅、内脏骨肉失养的症状,以及衄血、咳血、咯血、便血、皮下瘀斑瘀点等血液运行不循常道、孔窍出血的症状。火路是人体内传感的通道,即“信息通道”,其化生和调节的枢纽脏腑是“巧坞”(头脑)。火路病主要表现为局部或肢体不知冷热、不知痛痒等,甚者肢体与“巧坞”失去联系而不能行动自如或完全不能行动的症状。
在临证诊治疾病时,黄瑾明将壮医的“三道两路”辨证、毒虚理论与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融为一体,师古而不泥,强调要先根据壮医“三道两路”辨证辨别为哪一道路的病变,再根据壮医毒虚理论及中医辨证论治思想辨别具体的致病因素及证型,进而确立治则、选方用药。
平衡气血四大治则
根据“气血失衡”病机理论,黄瑾明特别推崇平衡气血的治疗原则,并多有发挥。其认为不管是气血瘀滞、气血偏衰还是气血偏亢,在治疗时都必须平衡气血,只要气血调畅均衡,就可达到阴平阳秘,体内的谷道、水道、气道、龙路、火路就能保持通畅协调,发挥正常功能,人体的天、地、人三部之气就能同步和谐运行。据此,黄瑾明在前人基础上总结出调气、解毒、补虚、祛瘀四大平衡气血治则,并广泛指导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
调气:一方面可以疏通道路之阻滞,利于各种邪毒从“三道两路”排出体外;二则通畅人体之气,使之与自然界之天气、地气保持三同步,从而气血化生泉源不竭、运行畅达、排泄有常。
解毒:“百病皆因毒而起”,阳性邪毒可引起气血相对亢盛,此时急需祛除邪毒,使毒去正安。阴性邪毒则多引起气血瘀滞不畅,亦需解毒。当毒虚致病病因中毒盛明显时,亦需要解毒。如风毒盛实,气血不足,则风毒乘虚而入,阻滞于龙路和火路,引起气血运行瘀滞,此时需兼顾祛除病因,当祛毒,使风毒去而正气安。黄瑾明临证喜用壮医针灸的综合疗法来解除体内邪毒,对于病情较重者还常配合中药内服或外洗。
补虚:其要义有二,一是扶助正气,以增强抗病能力,二是可以促进解毒排毒。补虚可以通过药物或非药物、外用或内服等多种方法进行。黄瑾明补虚擅用外用的方法如壮医针刺补法和壮医药线点灸补法以扶助正气,对气血虚损明显者,黄瑾明又主张针灸补联合食补和药补,三补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则其补力更胜一筹,可调补一身之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促进道路通畅和三气同步运行。
祛瘀:有三要义,一是指祛除和畅通人体气血之瘀滞,使气血运行通畅,机体得到气血的正常充养;二是指疏通“三道两路”,使气血运行畅达,临证常采用针刺、壮医药线点灸、拔罐、药物内服等方法;三是祛瘀生新,祛除瘀滞之气血,使气血畅通均衡,阴阳平衡,从而使人体之气与大自然天地之气能保持三同步,则气血化生泉源不竭,机体脏腑组织充养有源。黄瑾明运用祛瘀法治病时,擅长采用针刺和拔罐相结合的方法,最具代表性的是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其祛瘀效果显著。
针药结合,注重壮医药特色
首创壮医天阴阳针法
黄瑾明临证十分重视运用壮医天阴阳针法。《灵枢》谓:“人有六气,在天之阴阳,应天之常数;在人之阴阳,应人之常数。故以人合于天。”该针法是黄瑾明近年来通过民间调研,将百色地区壮族民间流传的朴素的天阴阳观念进行系统整理,结合广西地区独特的喀斯特地貌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形成壮医天阴阳理论并指导针灸临床实践而逐渐总结形成的针刺方法。
该针法以“三道两路”和毒虚致病理论为针刺理论和辨证依据,以三气同步和气血均衡理论为治疗原则和评价标准,以“脐环穴组”(壮医针灸学特定穴位群,围绕肚脐做两个环,环线上取穴,分脐内环穴和脐外环穴两类)为核心要穴,结合病因病机选取其他壮医穴位为配穴,进行微针浅刺并留针,结合患者缓慢腹式呼吸,以调气为法、调神为本,以患者感觉腹部发热并有冷气从手脚心排出为最佳。该针法着重调整、调节、调动人体的天人地三部气机,通过“三道两路”运转,达到制毒疗虚、恢复气机畅通,从而使人体气血阴阳均衡。黄瑾明在临床针刺脐环穴辨治各科疾病时,均采用壮医针灸天阴阳针法,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
推崇黄氏壮医针灸三大疗法
黄瑾明主张应用以壮医针灸为主的综合疗法辨治各种具体病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黄瑾明率领团队深入壮乡,挖掘整理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脐环针疗法、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三大疗法,验之临床效如桴鼓。
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是黄瑾明团队挖掘整理并经过系统临床验证研究总结出来的一种独具壮医特色的疗法,该疗法采用经过多种壮药制备液浸泡的直径约0.7毫米的苎麻线,将一端点燃形成圆珠状炭火星,然后将炭火星直接灼灸体表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疗各科疾病。壮医脐环针疗法来源于壮族民间的壮医鸡屁股肚脐疗法,该疗法针刺脐内环穴和脐外环穴,具有调气、解毒、补虚、祛瘀等作用,可疏通“三道两路”、调节气血均衡、促进三气同步,临床可治疗失眠、不孕不育证、痤疮、雀斑、荨麻疹以及各种痛证。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是黄瑾明团队从壮族民间挖掘整理出来的一种独特治疗方法,该疗法先用莲花针刺破龙路、火路分支,再施以拔罐以吸出瘀滞之气血,“逐瘀”效果极好,黄瑾明誉其为“祛瘀第一法”。
在运用壮医针灸治疗疾病时,黄瑾明认为,病轻者可单用壮医脐环针、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或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即可手到病除,重者可三法联用,则祛瘀解毒之力更强,疾病可速愈,每获良效。
灵活运用壮药
黄瑾明临证擅于运用黄氏壮医调气汤调畅天、人、地三部之气机。运用五指毛桃、牛大力、沉香、白术、陈皮、苏梗、香附、红参、炙甘草、当归、桔梗、炒枳壳,调气兼以补气,用于三气阻滞以及谷道气虚证。广西地处西南,热毒较盛,因此黄瑾明擅于运用解毒之剂治疗临床各科疾病,尤其在皮肤病方面应用广泛。常用黄氏解毒理肤汤,组成如下:生地、银花、佩兰、防风、钩藤、牛蒡子、红花、茜根、白花蛇舌草、板蓝根、土茯苓、蜂房、半枝莲、七叶一枝花、白蒺藜、猫爪草、丹参、金耳环、三姐妹(三叶香茶菜)。临床应用于各类热毒型皮肤疾病,疗效显著。在补虚方面,黄瑾明重视补益水道,对水道虚证分为水道阳虚证和水道阴虚证,分别使用黄氏温水补阳汤和黄氏滋水补阴汤治疗。在祛瘀方面,黄瑾明重视壮医莲花针拔罐逐瘀疗法配合壮药方剂的治疗,临床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重症和久病阶段,亦有很好疗效。黄瑾明指出,对于病情复杂且症情较重的病证,单一疗法往往难以奏效,往往多法并用,常需壮医针灸配合壮药外用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疗效。(黄贵华 李美康 宋宁 韩海涛 李婕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