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晞星是山西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创立以“和法”治疗肿瘤及临床疑难杂症的学术思想,以此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多获良效,广受患者赞誉。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3位,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相当于中医学“肠积”“积聚”“肠蕈”等疾病范畴。王晞星以“和法”为指导论治晚期大肠癌,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周期,现将王晞星诊治大肠癌的经验总结如下。
“和法”内涵
王晞星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致中和”的思想和中医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的思想,认为人体健康本质上是一种各个脏腑相和谐的状态,“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即是其体现,“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是其目的。王晞星所提出的“和法”既是与八法里的其他治法相同的一种治疗手段,又是一种预防疾病、既病防变、调和气血阴阳的治疗原则,还是中医临床最终的治疗目的,使人体达到“内外调和,邪气不能害”这一健康的状态。
王晞星认为,大肠癌的发病因脏腑功能失和、正气亏虚,邪毒下注于大肠,故治疗当立足脏腑,以“和法”调和脏腑气血功能。首先,以调和脾胃为根基,使中焦上下得通、水谷精微上下得度,脾胃气血健旺而为后续的治疗夯实基础;其次,以调和肝脾为保障,调畅肝气使气机畅达、气血循行通畅,健脾益胃使精微输布得所、水谷通降得宜,中焦脏腑相和而防止疾病的复发及转移;最后,以平调寒热阴阳、和解少阳与阳明为手段,使痰湿阴毒得以燥化、火热邪毒得以清解,最终达到使机体阴平阳秘的治疗目的。
辨证论治
寒热错杂患者经过放化疗后,气血耗亏,火热邪毒盛于上,寒浊湿毒注于下,上下不通、中焦痞塞。症见:口舌生疮,心下痞塞,腹冷肠鸣,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舌质红,苔薄或黄,脉沉弦或数。治当平调寒热,健脾益气,方以半夏泻心汤或合补中益气汤为主加减。
肝脾不调患者平素肝郁气滞,木郁乘土,脾虚失运,导致肝郁脾虚。症见:胃脘及胸胁胀痛不舒,善太息,烦躁易怒,食少反酸,腹痛便溏,舌红,苔薄,脉弦。治当疏肝解郁,补气健脾,方以逍遥散或补中益气汤合四逆散为主加减。
肠腑不通痰瘀热毒结于肠道,日久化痈成瘤,阻滞气血津液及水谷的传导,导致肠腑不通。症见:腹部满闷疼痛,恶心呕吐,或身热汗出,纳差,大便秘结不通,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治当和解少阳,通腹泻热,方以大柴胡汤合大黄牡丹汤为主加减。
王晞星指出,大肠癌的中医临床辨证还需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因“胃气一败,百药难施”,用药当选择平和之品,谨防温燥、寒凉之药伤及脾胃,更忌贪功冒进,滥用攻伐,使胃气更败;另一方面,临床治法贵乎灵活多变,治当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辨证施治。
并发症治疗
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是妇科肿瘤及其他腹部恶性肿瘤放疗后常见的急性和慢性并发症。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等,甚至可出现肠梗阻、肠穿孔等。而对于放射性直肠炎的治疗,西医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及方案。王晞星认为,该病主要责之火热毒邪,因肠癌受放疗射线所侵,火热毒邪郁积肠道所致。热毒壅盛,内迫大肠而致急性放射性直肠炎;气阴耗散,津液匮乏,正气不足,脾肾阳虚则发为慢性放射性直肠炎。病理因素主要为热、湿、毒。由此而确立了以祛邪为主、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为主要治法。根据症状、病势的情况,肛门灼痛、大便脓血、里急后重的热毒伤络证,以肠端灌肠剂灌肠,清热解毒、收敛止血;若患者脘腹冷痛,泻下不止,又兼口苦、心烦、舌红苔黄、脉弦滑的上热下寒的寒热错杂证,以半夏泻心汤和乌梅丸为主方加减治疗;若见大便黏滞不爽,纳呆腹胀,肢体困重,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缓,证属脾虚湿滞,以参苓白术散为主方健脾利湿。
肝转移肝脏是直肠癌最易出现转移的脏腑,发生率高达50%。因患者久病脾虚,反侮肝木;或患者因病程反复,虚耗肝之气血,易使癌毒乘虚而入,发生肝转移。治当疏肝健脾和胃以治本,化痰散瘀解毒以治标,王晞星多以六君子汤合四逆散为主,加壁虎、浙贝母、山慈菇解毒化痰、软坚散结;加石见穿、蜈蚣以解毒散结,又引诸药入肝经。
常用药
女贞子、旱莲草二药具有补益肝肾的功效。王晞星多用于化疗期间的骨髓抑制,合补中益气汤,具有提高白细胞的作用。
土茯苓、薏苡仁土茯苓解毒除湿利关节,薏苡仁健脾除湿利关节,二药相合,具有解毒消痈、清利湿热的功效,王晞星多用于湿热壅盛于胃肠之证。
百合、乌药百合甘润,能养肺胃之阴,清心胃之火;乌药性温,具有散寒行气止痛之功。王晞星多用二药相合,治疗由阴虚气滞所致的脘腹胀满疼痛之症。
天龙、浙贝母、山慈菇天龙走窜善行,消散癌瘤;浙贝母、山慈菇化痰软坚、解毒散结,三药相合以攻毒化痰,软坚散结,对肿瘤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冬凌草甘而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从冬凌草提取的冬凌草甲素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常用于消化道肿瘤,其抗癌效果甚至可媲美化疗药。
石见穿、蜈蚣石见穿主入肝经,清热解毒,活血镇痛,主要用于黄疸型肝炎、癌症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多糖是其活性之一,具有调节免疫、抗肿瘤等功能;蜈蚣走窜力强,散结攻毒,亦入肝经,研究表明蜈蚣提取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新生血管形成等方式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但蜈蚣及前文所提到的壁虎长于走散,面对阴虚明显的患者当斟酌使用。
典型医案
患者某,男,78岁,2019年1月8日初诊。诉直肠癌术后两月余,淋巴结转移。2018年11月29日,于山西省某三甲医院行直肠癌手术切除术,术后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诊为直肠低分化腺癌,淋巴结可见转移癌(5/16)。刻下见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身软乏力,头晕眼花,口干欲饮,腹部不适,不欲食,入睡困难,排便无力或伴下坠感。舌淡苔薄,左脉沉细。
诊断:(脾虚气陷,运化无力型)大肠癌(西医称为直肠低分化腺癌术后,淋巴结转移)。
治则:益气养阴,健脾助运。
方药:黄芪30g,党参10g,炒白术15g,升麻6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0g,半夏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砂仁(后下)10g,焦三仙各15g,浙贝母30g,炒酸枣仁30g,远志20g,甘草6g。14服,水煎服,每日1服,早晚分服。
二诊、三诊患者诸症较前均有好转,但仍排便无力,时伴下坠感,便质不成型,详细辨证后认为仍属脾虚气陷、运化无力证,均继续守方治疗。
4月2日四诊:头晕、乏力明显好转,情绪、食纳、睡眠均佳。刻下:略感疲乏,偶有口干,食欲、睡眠可,二便调。舌淡红,苔白,脉弦细。辨证:脾气亏虚。方药:黄芪30g,炒白术15g,升麻6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0g,半夏10g,黄连10g,麦冬15g,五味子10g,砂仁(后下)10g,焦三仙各15g,浙贝母30g,山慈菇30g,甘草6g。30服,煎服法同上。
2019年5月10日电话随诊,患者自述服药期间精力充沛,食眠便均可,一如常人,期间复查时未见复发及转移。
按王晞星紧抓术后正气亏损、脾胃虚弱的主线,故此案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为基础。首诊中,处方用药以恢复脾胃运化功能为主,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砂仁、焦三仙等健脾助运化。诊至四诊时,患者诸症悉平,继续立足脾胃,扶正抗邪,标本同治以善后。(宁博彪 刘泽静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刘佳佳 山西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