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因其似瘫非瘫,似痿非痿,中医尚无特定的病名与其相对应,多以痿证论之。国医大师王新陆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善治内科疑难病证,对于重症肌无力治疗经验独到,倡立“重症肌无力当调肝理脾益肾”,对临床治疗本病有较强的指导意义。本文兹就王新陆在重症肌无力方面的经验特色总结归纳,以飨同道。
病因病机
临床上重症肌无力常表现为:面肌无力,眼睑下垂,复视,斜视,疲乏倦怠,吞咽无力,饮水呛咳,声低气怯,甚则呼吸困难等。王新陆认为其病因复杂,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供养失调,或情志内伤,或劳倦过度,或为外邪所侵,或疾病失治误治,或病后失养,导致元气亏虚,肝脾肾功能失调而形成。在病机方面,因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居于中焦,为气机升降出入之枢纽,脾主四肢肌肉,脾虚则四肢肌肉不得禀水谷气,故四肢痿软不能自主;脾主升清运化,上睑属脾,脾虚气陷,升举无力,故眼睑下垂;脾胃表里相关,脾虚则胃亦弱,气机升降不利,受纳无权,故见吞咽困难;脾胃运化水谷之气,通过脾之散精作用上归于肺,积于胸中而为宗气,以行“司呼吸”“贯心脉”之职,若中气下陷,则胸中之气难以持续,故见气短不足以息,心慌胸闷,甚则出现肌无力危象。肝藏血,开窍于目,主筋而为罢极之本,肾藏精,主骨,为作强之官,若肝血亏虚,血不养筋,罢极无本,则宗筋弛纵不能耐劳;肝血不足,肝窍失养,肾精不足,精明失养,“精脱则视歧,视歧见两物”,故见复视、斜视。因乙癸同源,肝肾为病,常相互影响,肝血不足,可致肾精亏损;肾虚精亏,水不涵木,非唯肝肾俱亏,亦且生风动血,气机乖乱,聚津生痰,肝风挟痰阻滞经络,筋脉肌肉失养亦致驰缓痿废;“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肝风扰于睑络,痹阻气血,则使眼睑缓纵下垂。故重症肌无力主要责之于脾胃气虚,肝肾亏虚和肝风扰络。
分型论治
王新陆根据重症肌无力所表现的不同症候,进行辨证论治。属于素体脾弱或因病致虚,使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气血化源不足者,治以补气健脾升阳。因于久病体虚,阴精气血亏损或房劳过度等伤及肝肾者,治以调补肝肾,强筋益精;若由情志所伤,劳倦过度而致肝血不足,风扰络阻者,治以柔肝疏风通络。具体分型如下:
脾气虚弱常见于本病的单纯眼肌型,症见眼睑下垂,面色不华,懒言气短,倦怠乏力,纳呆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健脾益气,补中升阳,予补中益气汤化裁,基本用药:黄芪30~90g,当归10g,白术15g,党参30g,淫羊藿10g,葛根15g,升麻6g,柴胡6g,山药15g,炙甘草6g,马钱子0.3g(冲服)。
肝肾亏虚常见于本病全身型,症见眼睑下垂或音喑,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四肢痿软无力,甚则萎缩,膝胫痿弱不能久立,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目涩目眩,或有遗精、遗尿或月经不调,舌淡红稍暗,苔薄,脉弦细。宜补肝肾,益精养血,基本用药:怀牛膝18g,山萸肉15g,杜仲15g,熟地黄15g,白芍药15g,天麻15g,鸡血藤30g,桑枝15g,鹿衔草12g,黄芪15g,巴戟天15g,老鹳草15g,马钱子0.5g(冲服)。
风扰络阻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全身型,症见眼睑下垂,或四肢肌弱无力,咀嚼吞咽困难,头晕,头痛,指甲色淡,舌淡暗,苔薄,脉细弱或弦细。治宜养血柔肝,疏风通络。基本用药:明天麻12g,全当归15g,川芎15g,熟地黄15g,白芍药15g,黄芪30g,菊花12g,马钱子0.5g(冲服),全蝎6g,白芥子6g,地龙9g。
用药特色
调补脾肾为关键王新陆认为本病元气亏虚,肝脾肾功能失调为其病机特点,因脾肾为先后天之本,脾肾的盛衰影响着本病的发展及转归,所以调理脾肾尤为治疗之关键。《黄帝内经》云:“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故王新陆喜用黄芪、党参,以大补元气之不足,辅之以熟地、山萸肉、杜仲、怀牛膝、巴戟天等温而不燥,补而不腻之品,以补益肝肾。若病程中见肝风挟痰阻络,气血不调者,则以养肝柔肝为主,稍佐以疏风化痰通络,肝体得调,气机疏达,则风阳诸邪自不再生,是谓治病必求其本之法。
重用黄芪王新陆喜重用黄芪疗此病,每获佳效。黄芪性甘微温,入脾肺经,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调节免疫反应等作用。《名医别录》谓其“逐五脏间恶血,补丈夫虚损……益气”。《日华子本草》也云其“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之功。《本草撮要》又认为黄芪能“补气,活血”。是以黄芪用于本病的治疗乃基于其补虚益损,又能通运血脉的作用。验之临床,黄芪走而不守,能大补元气,活血通脉,由于气血同源,精血同源,重用黄芪又能使气旺血生,并利于长养精髓。
善用马钱子马钱子味苦性寒,虽毒性强烈,但长于开通经络,通达关节,用于重症肌无力,有起痿振颓之效。因本品通行之性,可使元气布达于上下内外,若炮制得宜,用量恰当,在辨证治疗基础上,加用马钱子往往取效甚捷。
临证时,对于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王新陆多采用中西医结合紧急救治措施,兹不赘述。(王中琳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