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王新陆系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临证善思辨,求实效,重辨证,不拘一科。论治长于经方,善于变通,治疗疑难杂症时,方中常伍以黄药子。使用黄药子得心应手。
黄药子味苦、平,历代本草均有述及,具有解毒消肿、化痰散结、凉血止痛、止咳平喘的功效。以往临床医家最常用此药治疗甲状腺疾病,且每收奇效。但由于其具有肝、肾毒性,所以有的医家便不敢用此药。王新陆临证灵活配伍,用于治疗肿瘤、颈腰椎病、扁平苔癣、面偏侧萎缩症,内外治疗结合,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其运用黄药子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解毒散结治肺癌案
患者某,55岁,男,2007年10月27日就诊。肺癌术后2.5年,4次化疗后因不能耐受而停药,以后一直服用中药。近一年出现声音嘶哑,频繁干咳,伴见口黏,夜间堵闷感,喉间痰声辘辘。查体见面色黧黑,身体消瘦,舌质红有裂纹,质地苍老,苔腻,稍黄,脉沉细。
诊断:(痰热内盛,气阴两伤型)肺积(西医称为肺癌)。
治则:先清热解毒,化痰软坚,尔后标本兼顾。
处方:白花蛇舌草50g,穿心莲、半枝莲各15g,白芥子、炒苏子、葶苈子、莱菔子各10g,全瓜蒌30g,功劳叶30g,海浮石15g,炙紫菀、款冬花各6g,黄药子15g。水煎服,2天1服。
半月后复诊: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减少,仍有堵闷感。舌质淡,苔白厚有裂纹,脉沉细。
方药:白花蛇舌草50g,穿心莲、半枝莲各15g,山慈菇10g,薤白10g,黄芪30g,麦冬30g,石斛10g,沙参15g,炒苍术、白术各10g,穿山龙30g,黄连10g,半夏10g,天花粉10g,茯苓15g,山药10g,黄药子15g,炙甘草15g。服药如前法。
按肺癌属中医学中的肺积,主要是由于正气虚损,邪气乘虚犯肺,致使肺脏功能失调,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布,津聚为痰,痰气瘀毒胶结,日久形成肺积。该患者大病日久,加之化疗戕伐正气,脾肺俱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脾肺两虚,不能摄养,而为咳痰喘,实为因虚致实。初治以标为主,以三子养亲汤加味宽胸除痰,继以千金麦门冬汤加味益气养阴、化痰软坚、清热解毒。患者先后服用中药数年,方中间断加用黄药子。据《开宝本草》记载:“黄药子苦,平,无毒。主治恶肿疮瘘,喉痹,蛇犬咬毒”。《扁鹊心书》也有黄药子散治缠喉风,颐颌肿及胸膈有痰,汤水不下者:黄药子一两,为细末。每服一钱,白汤下,吐出顽痰。王新陆根据黄药子入肺经,治疗恶肿疮瘘的功用,治疗肺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用黄药子解毒、散结、镇咳,一药三效,师古不泥古。如见舌质暗有紫气者,加红参10g,西洋参10g,鹿茸1.5g,共研末,装胶囊,1次6粒,每日3次,收效明显。
消肿止痛治腰椎病案
患者某,青年男性,2007年12月1日初诊。患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年,腰腿痛反复发作,曾求访省内多家名医,先后使用肌松剂和止痛药,并使用膏药外敷,症状时好时坏。刻下:腰酸痛,双下肢无力,舌质红脉沉细。因工作原因,服用中药不方便,要求外治疗法。
方药:炒杜仲15g,桑寄生15g,川牛膝15g,徐长卿30g,五灵脂10g,干生地黄15g,老鹳草15g,青风藤15g,威灵仙15g,生大黄30g,炒山栀15g,羌活、独活各15g,秦艽15g,冰片10g,元胡10g,黄药子30g。共研末,醋调外用,1周1服。应用4周来诊,症状消失,正常上班。嘱患者备药末以急用。
按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关节炎、肩周炎均为中老年的常见病,治疗方法很多。王新陆擅长外治法治疗颈腰椎病,他常以吴尚先《理瀹骈文》之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教诲学生,对黄药子使用颇有体会。王新陆常于补肾活血之剂中加用大剂量黄药子,配成散剂醋调外敷,起到了行气活血、清热消肿止痛之效,并避免了内服药对肝肾功能的损害。据《本草汇言》记载:黄药子,解毒凉血最验,古人于外科、血证两方尝用。《圣济总录》载黄药散:黄药子一两,捣罗为散。每服二钱匕,煎阿胶汤调下。良久,以新汲水调生面一匙投之。近来民间经验也证实黄药子有止痛之效。据《江苏植药志》载:黄药子治腰酸痛,《湖南药物志》又说“治鱼口,腰膝疼痛:黄独根五至八钱。水煎服”。
清热解毒治扁平苔癣案
患者某,女,50岁,2007年12月1日就诊。自诉初期仅有口腔内轻微刺痛,常因情感刺激、压力过重而加重,病延年月,按复发性口疮治疗,不见好转,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口腔扁平苔癣,用激素可以暂时缓解,但很快又复发。就诊时:疼痛难忍,夜间尤甚。查体,两颊内口腔黏膜、牙龈、舌体上下和两侧糜烂,舌体部位根部黏膜粗糙,脉沉细数。
漱口方:黄药子、白鲜皮、地肤子、蛇床子、生甘草、苦参各15g,金银花30g。煮水漱口,不计次数。
内服方:地肤子、蛇床子各10g,虎杖15g,黄芪30g,白花蛇舌草30g,丹参15g,苍术、白术各10g。水煎服。上述方法交替应用3个月,效果甚好。
按口腔扁平苔癣是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黏膜疾病。它的特点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由白色的小丘构成的条纹,互相交叉织成网状、树枝状或地图状。此病的发病与情绪有较大的关系,潜伏期可有几年的时间。对扁平苔癣,西医方法虽多,但效果并不理想。王新陆认为,人体是一有机整体,局部的病变往往与其他脏腑的病变相关连,口腔扁平苔癣虽在口腔,但涉及脾肾肝胆,系属湿热蕴结上攻于口、灼血伤络、心肾不交、气滞血瘀之症。精神压力大、疲劳、睡眠不足、女性月经来潮,均可诱发或加重此病。他采用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治则,甘寒、苦寒并用,同时固护胃气。方中选用黄药子,重在解毒止痛。源自《圣惠方》所载:黄药子治热病、毒气攻咽喉肿痛:黄药子一两,地龙一两(微炙),马牙消半两。上药捣细罗为散,以蜜水调下一钱;以及《简要济众方》用其治疮:黄药子四两,为末,以冷水调敷疮上,干而旋敷之。经临床验证,该方法可以清除血管内壁的血栓,减少或阻断病灶纤维蛋白和淋巴细胞的渗出,并可调节内分泌功能,使疾病愈后不易复发。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减少复发及病情加重,病人不仅要服药,还要注意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不要过劳,更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如生葱、生蒜、海产品、牛羊肉等。
活血通络治面肌萎缩案
患者某,女,26岁,2010年1月23日就诊。面肌萎缩,患者发现面颊不对称多年,起初表现为右颧部呈条状变瘦似刀痕,近半年萎缩范围扩大,延及右侧眶上部,但一直未影响咀嚼。曾在齐鲁医院诊断为偏侧面肌萎缩症,应用ATP、肌苷等药物,无明显效果。就诊时右侧面部皮肤萎缩菲薄、光滑,色素沉着,颅脑CT和MRI未见异常,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内服方:黄芪、党参各30g,制附子10g,炒白术、生地黄、熟地黄、鸡内金、山萸肉、益智仁、桂圆肉、红花、丹参、远志、当归各10g,川朴6g。先服汤药,继以免煎颗粒,均为2天1服。
外用药棒:白芷、赤芍、黄药子各30g,冰片、川芎、白芥子、川草乌、姜黄、川椒各15g,山慈菇、炙甘草各10g。共为细末,取合适大小的棉布1块,上置一层薄薄干净棉花,将药末均匀洒于棉花团上。取一光滑木棍,将棉花裹紧于木棍周围,外缠细麻绳制成一药棒。每天敲击患侧1~3次,每次15~30分钟。7~10天换一药棒。
3月底复诊:面部红润,色素沉着范围变小,面部肌肉较前饱满多了。继续治疗。
按偏侧面肌萎缩症,是临床少见病,至今病因不明。起病多在10~20岁左右,女性患者较多见。本病首先累及结缔组织,尤其是皮下脂肪组织,随着病情的发展,逐渐扩大累及皮肤、皮脂腺和毛发,重者可进一步累及骨骼、肾脏和大脑半球。目前本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仅限于对症处理。中医学对此病亦无明确的记载,但据其症状,仍可归属于萎证范畴。王新陆认为:病发于肌肉和皮肤,与脾肺有关;起病少年,色素沉着,重则及骨和毛发,又涉及肾。本病总属脾肺肾同病,精气血均亏,兼有瘀滞经脉,故治疗宜健脾理肺、固肾填精,补益气血,佐以活血化瘀。内服方取归脾汤为主方,意在补益气血、健脾补肾理肺;外治方则着眼于活血通阳。治疗该病选用黄药子与诸温热之品合用,重在活血通经。王新陆曾应用此方法内外结合,久病缓图,治疗多例该病患者,均收到较好疗效。(王兴臣 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王栋先 山东中医药大学 王斌胜 滨州医学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