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厥阴治寒凝头痛

发布时间:2015-09-14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医案赏析】

\n

    田某,女,29岁,2011年12月8日初诊。

\n

    主诉:右侧偏头痛20余年。

\n

    症候:20余年来,偏头痛每半个月发作1次。屡次治疗未愈,遇暑热易发。曾服活血中药2个月,头痛1年未发(2009年~2010年);2010年因过累又发作。3日前因寒冷过累诱发头痛,发作较重,以右侧太阳穴沿太阳至颌下跳动性疼痛,未吃药。饮食二便正常。早年有月经不调史,3个月1行,量少。苔白,舌尖嫩红。脉沉细。

\n

    经络诊察:厥阴经、手太阳经、手阳明经异常。

\n

    辨经:病在厥阴经,属厥阴寒凝失畅。

\n

    选经:厥阴经、少阳经。

\n

    选穴:针刺曲泽、曲泉、太冲,右侧风池、颔厌、悬颅。

\n

    中药处方: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克,细辛3克,川芎6克,羌活6克,甘草6克,大枣6枚。5剂。

\n

    二诊:针后疼痛明显缓解,但未尽除。苔薄,脉沉。又腰痛发作,久卧后加重。

\n

    察厥阴经、太阳经异常。针曲泽、曲泉、太冲、阳谷,右侧悬颅;点十七椎;肾俞隔姜灸3壮。

\n

    三诊:头痛已基本缓解,过累后小痛。近日咽痒而痛。针曲泽、曲泉、列缺。方药同上。

\n

    四诊:因工作过累又发,已较前轻。察太阳经异常。月经延后2个月。取后顶、阳谷、天柱、阴谷、太溪、三阴交、太冲、关元。

\n

    中药处方:葛根12克,羌活6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川芎6克,白芍15克,细辛3克,甘草6克,大枣5枚。7剂。

\n

    疗效:治疗1次以后偏头痛明显减轻,再巩固5次以后头痛未再发作。但由于工作压力、月经或疲劳等原因偶发,比以前轻,不用服止痛药,不影响正常生活。

\n

    【医案解读】

\n

    患者偏头痛源于工作压力,经常出差和熬夜,2010年因过度疲劳又发作,遇寒冷加重。

\n

    按经络的循行联系常常会判断患者应该在少阳经出现异常,但经络诊察却发现以厥阴经异常为主,除颞部的少阳经于右侧颔厌、悬颅处酸痛之外,少阳经四肢的经络无异常反应。此为寒凝于厥阴经导致厥阴经的气机失畅。

\n

    厥阴经为三阴之里,主阖,是身体阴分最里的空间,有提纯、净化、澄清、安宁的功能。厥阴经承接风气,可育阴养血,行血散风,但需要安宁才能实现它的净化功能。

\n

    由于患者过度疲劳,不仅耗气耗血,亦扰乱厥阴经的宁静状态,因此厥阴经净化和疏泄阴血功能失常,血行不畅。一遇寒冷,血虚则风寒易侵入,寒主凝,引起头痛;风主动,则有跳动感。

\n

    由于厥阴经与少阳经相表里,厥阴经属本,少阳经为标,则头痛表现于少阳经太阳穴处。患者头痛日久,为慢性疾病,病属虚象。若患者有偏头痛伴有目赤、心烦、口苦等症,并且经络诊察发现少阳经异常,则提示少阳经相火上亢,可取少阳经的腧穴,如外关、足临泣清少阳热。

\n

    引导本病治疗思路的重要线索是:患者从小月经延后。足厥阴肝经藏血的功能与月经关系密切,肝的疏泄功能有障碍,不能正常的藏血、净化血和分配血,则月经延后。脉沉说明病在里,脉细则血亦虚。

\n

    治疗先取曲泽、曲泉,厥阴经的两个合穴为主。合穴能调节本经的气机,调理经气的升降,疏泄厥阴。配太冲,为足厥阴经的原穴,可温养阴血,补肝血,益肝气。配右侧风池、颔厌、悬颅。风池为足少阳经的穴位,能散寒疏通少阳。悬颅、颔厌为局部穴,患者在偏头痛急性发作期,取此二穴能立刻缓解症状,可疏通局部的气血流动。

\n

    《百症赋》记载此二穴的作用:“悬颅、颔厌之中,偏头痛止。”针灸治疗的同时配合5剂中药,以当归四逆汤化裁,去通草,加川芎、羌活,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n

    针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以曲泽、曲泉为主穴继续治疗3次获愈。30年顽疾竟以4诊收效。(责任编辑:高继明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