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大致思路有两套:其一是气血辨证体系,这一思路来自外科;而另一体系就是津液辨证,这是皮肤科的特点。
\n●确实有很多人在学习赵炳南先生方剂使用经验的时候就是原方照抄,一丝不变,把它当成经验方,这样使用也确实经常取得良好疗效,但也时常疗效不佳。
\n对中医理法方药,有不同的关注层次,不同的医生有不同的关注点。已故中医皮肤专家赵炳南先生用药方面遵从《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外科证治全生集》,对于药物在皮肤科的应用有非常丰富的具有开拓性的经验,对于方剂,赵炳南先生遵循传统制方规矩,又有许多独创之处。
\n然而,关于他的方药使用经验常常存在某些误解,一种误解是赵炳南先生喜欢使用寒凉性质的药物,而不善于使用温热性质的药物。另一种误解就是看不出赵炳南先生组方的君臣佐使。他爱用寒凉药,善用寒凉药,但绝不止于寒凉。初次来到皮肤科的医生可能会看到我们频繁地使用清热除湿汤、凉血活血汤,其中清热除湿汤来源于龙胆泻肝汤,凉血活血汤来源于犀角地黄汤,医生们看到我们在门诊频繁大量地使用这两种方剂,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感受:赵炳南先生临床喜欢使用寒凉性的药物。这种误解认为赵炳南先生的方剂有非常独特的用药体系、非常独特的药物,他既不属于古代的经方体系,也不属于温病的三焦体系、卫气营血体系,同样不属于脏腑体系,而是另有一套,自成家法,但是他这一套的内部规律是怎么样的,并没有讲解过,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很多人会误以为赵炳南所使用的方子都是经验方,没有君臣佐使,因而无法学习传承。
\n【赵氏经验方组方法度森严】
\n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对赵炳南先生的学术体系进行深入的思考之后,我们发现其组方遵循传统,法度森严。
\n理法指导着方药的使用。实际上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大致思路有两套:其一是气血辨证体系,这一思路来自外科;而另一体系就是津液辨证,这是皮肤科的特点。赵炳南先生的经验方剂里又分为许多个系列,包括解毒系列方剂、凉血系列方剂、理血系列方剂等等。我们就凉血系列方中最简单的一个凉血五花汤为例做一简单探讨。凉血五花汤由五味药物组成,均是植物的花朵,其中包括红花、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野菊花。这首方剂主要治疗发生于人体上部的充血性的、出血性的、红斑性的皮肤病,比如玫瑰痤疮、过敏性皮炎、激素依赖性皮炎、日光性皮炎、多形性日光疹等。如果望文生义,我们会觉得凉血五花汤,既然叫凉血,那么药物可能都是寒凉性质的,但是仔细一看,这五味药并不都是寒凉的。其中红花是辛温的,具有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玫瑰花是甘微苦温的,有行气解郁、和血散瘀的作用。鸡冠花是甘、涩、凉的,有收敛止血止崩带的作用。凌霄花是辛微寒的,有活血凉血祛风的作用。野菊花是苦辛微寒的,有清热解毒作用。虽然名为凉血,但是五味药里竟有两味药是温性的。
\n再看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五味药里有活血化瘀药3味,收敛止血药1味,行气药1味,袪风药1味。既有红花、玫瑰花、凌霄花的活血之能,又有鸡冠花的收敛止血之效。此方所治者为发于上部的涉及血分的、热性的病证,但是并没有单纯用寒凉药物,因为单纯寒凉,则药物性能趋向下行,而不能上达面部,所以凉血五花汤应用2味温药佐助3味凉药,以辛甘发散之力佐助凉药上达头面,以辛甘发散力防止邪热郁结闭塞,符合火郁发之的治疗原则。从对这首方剂的组成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前人制定方剂并不会单纯只依赖某一原则,比如寒热虚实,前人制方之时都会考虑到人体反应、药物、疾病等许多方面的复杂作用机制。这样的方子怎么能称为单纯的寒凉药物呢?这样的方子怎么能看作单纯的经验方呢?他是完全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组方原则指导下创制的。
\n从另一角度来看,五花汤药物具有上升之性,自然适用于人体上部的皮肤病。但还要看到,他还可以用于发于人体下部的红斑性皮肤病,使郁于下焦的血热得以发散,从而治愈疾病。
\n【赵氏方剂有明确的君臣佐使】
\n我们再来看看另一首方剂,这就是除湿止痒汤,他有清楚的君臣佐使结构体系。除湿止痒汤是赵炳南先生治疗慢性顽固性、肥厚性的湿疹皮炎类皮肤病的常用经典方剂。它由几种药物组成:包括清热燥湿的白鲜皮、地肤子、苦参;健脾除湿的炒薏苡仁、茯苓皮、白术;理气除湿的陈皮、焦槟榔,凉血的干生地。这首方子里有非常清晰的理法方药,君臣佐使构成,但是我们首先为他所用的药物迷惑了,白鲜皮、地肤子、苦参,我们会觉得他们是通治皮肤科的药物,是袪风湿药物,很难把它们个个区别开来进行解析,造成全方都是除湿药这一种感受,似乎此方只是除湿药物的简单堆积。如果把赵炳南先生的方子理解成简单的药物堆积,那么就有非常严重的问题,即赵炳南先生的方子是验方,而不是经方;他的治疗也就变成了对症处理,而非辨证论治。赵炳南先生的皮肤病学体系,一下子就倒退到《神农本草经》形成之前,到了单方、验方阶段了:是对症治疗而不是辨证论治,就是缓解症状的工具,而不是治疗疾病的手段;是验方而不是经方,就没有内部的结构,就无法学习,无法重复。
\n确实有很多人在学习赵炳南先生方剂使用经验的时候就是原方照抄,一丝不变,把它当成经验方,这样使用也确实经常取得良好疗效,但也时常疗效不佳。这种方式严重阻碍了赵炳南先生经验的传播和使用。
\n经典中说主病为君,量大为君,这首方剂主要的功效是除湿止痒,具有如此功效的,有白鲜皮、地肤子、苦参三味药物,白鲜皮用量多,达到30克,所以他是君药。地肤子也用到30克,但是它质地轻清,所以是臣药,苦参15克,是佐药。臣药有两个方向,一个是帮君药发挥治疗作用,第二个是治疗次要的症状,对于慢性肥厚瘙痒的皮肤病来说,常常存在脾虚的问题,所以必须有健脾的药物存在,因而炒薏米和地肤子,一起成为臣药,而佐助炒薏米的药物有白术、茯苓皮。佐药帮助臣药发挥治疗作用,治疗疾病的继发症状,还有一类是反佐的作用,就是制约君药臣药的副作用。除湿止痒汤的方子里大多数是苦燥的药物,容易损伤人体津液,所以需要配合生地滋阴养血,凉血润燥。湿气不除,常与气机不利有关,其中有无形的气滞,又有有形的肠道不通,在方剂中加上陈皮、槟榔两味药物起到使药的作用。整首方剂君臣佐使配伍思路清晰,具有非常经典的中医组方思路,是经典方,而不是经验方。
\n【点评】:
\n赵炳南先生具有特色的辨证体系是气血津液辨证体系,其中气血辨证体系源自外科。《外科心法要诀》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津液辨证体系是皮肤科的特色,赵炳南先生说:善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这也是赵炳南先生的独创之处,是他对中医皮肤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
\n赵炳南先生出身于外科,自然带有明显的外科学术思想的烙印,即气血辨证的思想。他在皮肤科具有开拓性的创见,其最突出处是认识到津液输布异常是皮肤病区别于外科疾病的主要特点。正是这种对理法体系的定见使他能够按照宏观的体系构建自己的方剂大厦。
\n那么赵炳南先生属于时方派还是经方派?很明显他不是按照脏腑经络辨证的,所以不属于时方派。他按照气血津液辨证,其用药组方古朴雄浑,明显具有经方派的特点。《汉书艺文志》有经方十一家之说,赵炳南先生是否属于其中一家的传承,这还有待专家考证。(责任编辑:高继明)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