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主产于广东、福建、四川、浙江、江西等地。秋末冬初果实成熟时采收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以陈久者为佳,故称陈皮。陈皮之道地药材产于广东新会,称为新会皮、广陈皮。本品味辛、苦,性温,归脾、肺经,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主治胸腹胀满、呕吐哕逆、咳嗽痰多。臣字门儿科第五代传人孙浩认为橘皮四药在儿科临证各有特色,现介绍如下。
橘红即橘皮的表层,色红,性味、归经同橘皮,有消痰利气、宽中散结的作用,善治风寒痰嗽、胸脘胀闷。其功用虽与橘皮相同,但唯化痰止咳作用是其所长。如小儿外感风寒并发咳嗽、痰多,孙浩常以橘红配半夏、杏仁、紫苏子、前胡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二陈汤原方中即用橘红和半夏配伍。现今橘红已不常见,但有化橘红一药可作为替代品。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未成熟或接近成熟的外层果皮,性味、归经均同橘红,其作用亦与橘红相类,可替代橘红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嗽。
橘白为橘皮的里层,用刀削去外层红皮即得,色白,味苦、辛、微甘,归经同橘皮,专主和胃、补胃,对小儿脾胃虚弱、纳少运迟者多用之,其性和缓,补中有散,无碍胃之弊。《本草便读》云其“其功固不如橘皮,而补脾胃药中用之,自无燥散之咎。”孙浩常用本品配五谷虫、山药、白术、太子参、白扁豆等,治疗小儿疳证及脾虚胃弱之厌食、纳少等。但现今药房多已无橘白供应,实为憾事。
橘皮兼具橘红与橘白两药之功用,既能疏通中焦气滞、运脾行气,又能安胃和中、降逆止呕,长于治疗小儿脾胃病。如治疗小儿食积,孙浩常用本品配山楂、麦芽、莱菔子等消食化滞;治疗厌食配白术、谷芽、山药等运脾和胃;治疗泄泻配木香、黄连、茯苓等燥湿利水;治疗呕吐配半夏、黄连、吴茱萸等降逆止呕;治疗水肿配茯苓皮、大腹皮、薏苡仁等利水消肿。
橘络为橘的果皮内层筋络,性平,味甘、苦,归肝、脾经。本品虽有理气化痰之用,但功力均逊于橘皮、橘红,唯通肺络、疏肝气是其所长。孙浩常用本品配郁金、白芍、赭石、茜草、甘草、贝母等治疗小儿久咳、顿咳,乃至胸胁疼痛、鼻衄、痰中带血者。(时乐 高军 江苏省仪征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