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 养血祛风止痒汤

发布时间:2020-09-26   来源:健康小知识 - 中医药健康网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庞鹤运用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湿疹验案举隅

湿疹是一种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中医“湿疮”范畴。中医认为,湿疮的病因病机为禀赋不耐,饮食失节,或过食辛辣刺激荤腥动风之物,导致脾胃受损,失其健运,湿热内生,又外受风邪,内外邪毒相搏,风湿热邪浸淫肌肤[1]。庞鹤教授是第5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全国优秀中医临床研修老师,第4批北京市名老中医,北京市“双百工程”指导老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周围血管科学术带头人。笔者有幸参加北京中医药传承“双百工程”,跟随庞鹤教授学习3年余,现介绍养血祛风止痒汤治疗湿疹验案2则,以飨同道。

庞鹤教授认为,血虚风燥、湿浊毒蕴是湿疹的基本病机。养血祛风止痒汤是庞鹤教授自拟经验方,全方由银柴胡桂枝当归白芍白鲜皮、徐长卿、荆芥、白蒺藜、蝉蜕、何首乌五味子、炙甘草12味中药组成[2]。方中荆芥、蝉蜕、白蒺藜祛风止痒;桂枝温经通阳,化气利水;当归白芍养血润燥止痒;五味子酸收止痒,散中寓收;银柴胡凉血清热止痒;白鲜皮、徐长卿清热解毒,除湿止痒;何首乌除湿消痹,解毒止痒。此方集祛风止痒、养血润燥、清热解毒于一方,兼顾多种病机因素,结合临床症状加减用药,可治疗多种瘙痒性皮肤病

案例1:患者,女,63岁,2016年3月15日初诊。主诉:双耳、腰臀、双肩部皮肤皮疹瘙痒2个月。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耳、腰臀、双肩皮肤红疹、小水疱,伴瘙痒,夜间瘙痒明显,搔抓破溃渗出淡黄色渗液,轻微触痛。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寒,无明显汗出,纳可,眠差,小便黄,大便调。自行外用炉甘石洗剂、皮炎平等多种药物,病情反复不愈。既往史:焦虑症3年,曾连续服用米氮平、奥沙西泮1年(具体用药不详);否认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刻下症:双耳、腰臀、双肩皮肤散在红疹、水疱,可见抓痕,破溃处渗出淡黄色渗液,轻微触痛,舌暗红,苔薄白,脉滑。血常规检查未见异常。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血虚风燥、湿热蕴肤证。治法:养血祛风,清热利湿。方以养血祛风止痒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银柴胡15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15g,白蒺藜21g,白鲜皮15g,荆芥15g,蝉蜕15g,徐长卿15g,五味子15g,何首乌15g,炙甘草10g,丹皮10g,炒栀子10g,麸炒苍术15g,黄柏15g,生地黄15g,连翘15g。5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另嘱勿搔抓患处,可外用炉甘石洗剂,平素调节情绪,禁食鱼虾、羊肉及辛辣刺激食物。2016年3月20日复诊。患者瘙痒感明显缓解,夜间安眠,偶咽喉不适,咳嗽咯痰,纳佳,眠可,二便调,舌暗红,苔薄白,脉滑。专科查体见腰臀、双肩皮肤疮面愈合,无渗液,无红疹、水疱。双耳尖可见少量红疹、破溃,渗出少量淡黄色渗液,轻微瘙痒触痛。前方去丹皮栀子苍术,加麸炒白术10g,陈皮10g,清半夏6g,茯苓10g,三七粉6g。10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药后疮面痊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就诊时,因红疹水疱多发,考虑湿热之邪较重,在养血祛风止痒汤基础上加用了丹皮栀子黄柏苍术、生地黄连翘,以增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之功。复诊时,患者皮疹大面积愈合,伴有咳嗽咳痰症状,故去丹皮栀子苍术,加用健脾化痰的麸炒白术陈皮茯苓、清半夏,另予以三七粉化瘀生新,收效良好。

案例2:患者,女,28岁,2017年4月4日初诊。主诉:双手掌红肿水泡1周。现病史:患者1周前,饮食海鲜、浸泡温泉后出现双手红肿,双手掌侧满布大水疱,偶有破溃流出腥臭黏液,伴明显瘙痒,轻微触痛。发病以来无发热恶寒,无明显汗出。刻下症:神疲乏力,食欲差,睡眠可,小便黄少,大便调。查体示:双手掌侧满布水疱,渗液腥臭黏滑,触痛,舌红,苔白腻,脉滑。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西医诊断:湿疹。中医诊断:湿疮。辨证为湿热蕴肤证。治法:凉血清热,祛风除湿。方以养血祛风止痒汤加减治疗。方药组成:银柴胡15g,桂枝15g,当归15g,何首乌12g,白鲜皮30g,五味子15g,白蒺藜15g,赤芍15g,蝉蜕12g,甘草片12g,防风12g,淡竹叶12g,滑石15g(先煎),薏苡仁15g,炒栀子12g,丹参15g。7剂,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剪除双手水疱,用碘伏、医用酒精消毒后,敷料包扎固定,并嘱其避免沾水,禁食鱼、虾、羊肉及辛辣刺激食物。患者服药1d即自觉双手明显消肿,3d后取下敷料,破溃处已有角质层形成。1周后,双手完全消肿,皮肤愈合。随访2年未再复发。

按语:本例患者平素饮食以肉类居多,膏粱厚味易生湿化痰,加之患者食用较多海鲜,同时温泉浸浴,痰湿熏蒸,导致湿热之邪蕴于肌肤,出现双手掌水疱。渗液腥臭黏腻为湿热毒邪蕴于肌肤之象,兼夹血虚风燥,在养血祛风止痒汤基础上,适当减少荆芥、徐长卿等祛风药,加栀子清三焦之热,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痈。患者小便黄少,加生薏苡仁、滑石、淡竹叶,取三仁汤之意,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祛。

参考文献

[1]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方金,翟志光,林韦翰,等.庞鹤教授治疗淤积性皮炎经验总结[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7):6-7.

来源:中国民间疗法作者:林晶

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

图说天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