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也称“霉雨”,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现象,其时正当梅子成熟季节,故因此得名。由于梅雨时节温度高、湿度大的特性,连绵不断的细雨会让家中的衣物、食品也都出现发霉的现象,而今虽然梅雨季节已过,但是潮湿炎热的天气仍在持续,于是湿疹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发病部位常见于面部、耳后、四肢屈侧等,患者自觉患处有液体渗出,同时伴随有剧烈瘙痒,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当我们发现自己患了湿疹时,第一选择是去医院治疗。可是无论中医还是西医,从着手治疗到康复,肯定会持续一段时间,笔者这里介绍的湿疹外洗方,可以在服药治疗湿疹的同时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有效的缓解瘙痒,更可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湿疹的产生必定和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进一步说,湿疹多由风、湿、热三种邪气阻于皮肤而成,所以治疗时应以清利湿热为主。
“湿疹外洗方”的组成如下:蛇床子9克,蒲公英9克,野菊花9克,白鲜皮9克,苦参9克,黄柏9克。
具体应用上,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加减。如果红肿严重,多为热邪较重,可在上述方子的基础上加重菊花、蒲公英用量;如果肿胀厉害,多为湿邪更重,可在上述方子的基础上加重黄柏、苦参用量;如果滋水不止,则可加入牡蛎9克起到收敛之效。
需要注意的是本方仅为辅助治疗的外洗方,切勿内服。此外,在患湿疹期间,除必要的治疗之外,在生活上也应注意不能用热水或沐浴露擦洗患处。饮食上忌海鲜、辛辣之物及竹笋,多吃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C,适量吃一些肉类补充蛋白质,可以帮助修复神经末梢。
治疗为主,外洗为辅,双效合一,湿疹将不再是烦扰。(上海杨浦 王怡超)
我国博大精深、源远流传的楹联艺术中,不乏吟咏养生之道的佳对妙联,这些谈论养生与长寿的名联,集知识性、科学性、实用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是人们养生益寿的良方。
明代民族英雄郑成功为自己题写一副自勉联:“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此联阐述了寡欲养性、为善施德、读书静心、读书求乐的养生之道。一般人只知道读书可以获得广泛的知识,增长智慧与才干。殊不知,读书也是一种乐趣,是对大脑有益的运动。常言道:“镜子越擦越亮,脑子越用越灵。”故读书可以推迟大脑衰老,保持思维活跃,有利于身心健康。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顾光旭撰写的对联:“万事莫如为善乐,百花争比读书香。”是指“为善乐”和“读书香”乃养生的法宝。“君子莫于与人为善”,这是中国人恪守由来已久的古老训示,是一种积淀中华文化的道德精神,是关心公益事业和友善与人相处的基本体现。如此可消除自己的情绪紧张,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健康长寿。读书,令人忘掉悲观、忧愁和烦恼,变得乐观、开朗和豁达,对疾病起到良好的抵抗作用,从而减少疾病的侵袭,在书香中得到延年益寿。
清代洋务派首领两广总督张之洞曾撰写:“无求便是安心法,不饱真成祛病方。”此联强调养生应该“无求”和“不饱”。“无求”,并非“无为”,而是“知足无求”,人当“知足无求”时,就不会因需求过度而受辱,不会因贪求而招来身心俱损。“不饱”是指饮食要有节制,食不过饱。节制饮食能有效阻止细胞膜退化,促进人体内环境均衡和稳定,有助于增强免疫力和延缓衰老。此联与《尊生格言》中“节食已去病,寡欲已延年”的养生经有异曲同工之妙。
清代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写:“青菜萝卜糙米饭,瓦壶井水菊花茶。”全联生动概括了郑板桥的养生经验:常吃粗粮,常饮天然水,饮食清淡有益于健康。
当代书画家费新我自题了一副养生妙联:“勤劳艰忍,积极乐观,为身心自强要道;养景天籁,阳光清气,乃造化所赐补方。”此联指出了天籁、阳光、清气乃是大自然赐予的滋补良方,并告诉世人忘情于大自然的清气和阳光之中,就是最好的养生方法。(河北石家庄 张雨)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