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皮损形态多样,伴有瘙痒、糜烂、渗出的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疾患,中医称湿疮、浸淫疮、血风疮、粟疮等,特殊部位的湿疹又称旋耳疮(耳周湿疹)、四弯风(肘窝、腘窝湿疹)等,中医辨证治疗此病效果较好。
湿热蕴肤型发病快,病程短,皮肤潮红,有丘疱疹,灼热瘙痒,抓破有渗液,伴心烦口渴,身热不扬,大便干,小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宜清热利湿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水疱多者,加土茯苓、鱼腥草;热盛者,加黄连;瘙痒重者,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脾虚湿蕴型发病较缓,皮肤潮红,有丘疹,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纳少,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濡缓。治宜健脾利湿止痒。
方药除湿胃苓汤或参苓白术散加紫荆皮、地肤子、白鲜皮。
血虚风燥型病程久,反复发作,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皮肤粗糙肥厚,剧痒难忍,遇热或肥皂水洗后瘙痒加重,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弦细。治宜养血润肤、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饮加丹参、鸡血藤、乌梢蛇。瘙痒不能入眠者,加珍珠母(先煎)、徐长卿、夜交藤、酸枣仁。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皮肤科主治医师曲靖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